【科普】大语言模型 (LLM) 是如何生成文本的?一篇文章带你搞懂

你是不是也曾在朋友面前自信满满地说:“AI我可太熟了!”然后随便丢一句“写篇短文”给大模型,坐等它秒出结果?但你有没有想过,那几秒钟里,AI到底干了什么?从你敲下的几个字,到屏幕上蹦出的流畅句子,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魔法”。如果你连LLM(大语言模型)如何生成文本都不清楚,还好意思说自己懂AI?别急,今天我就带你拆开这台“写作机器”,用最直白的方式讲清楚每个步骤,看完你再吹牛,至少底气足点!

一、LLM文本生成的核心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输入阶段(Input):一切从你开始

一切的开始,来自用户的输入。你可以输入一个提示、一个问题,或者是一段未完成的句子,模型会基于这个“起点”继续生成内容。

2. 分词(Tokenization):把句子拆成小块

为了让模型理解文本,首先需要将文字拆解成更小的单元——Token。Token 可能是一个词、一个子词,甚至是一个字符,具体取决于使用的分词器(如 BPE、WordPiece 等)。比如“Hello, I’m an AI assistant.”可能会被拆成[‘Hello’, ‘,’, ‘I’, “'m”, ‘an’, ‘AI’, ‘assistant’, ‘.’]。

3. 嵌入(Embedding):给每个小块赋予“含义”

接下来,分词后的每个Token会被转换为向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嵌入表示”。这个过程帮助模型理解每个Token的语义信息。比如,“Hello”和“Hi”在嵌入空间里会很接近。

4.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记住谁在前谁在后

由于 Transformer 本身不具备处理“顺序”的能力,因此需要为每个Token添加位置信息,以便模型知道哪个词在前,哪个在后。位置编码给每个Token加上顺序信息,确保模型理解词序,比如“猫追狗”和“狗追猫”的区别。

5. Transformer处理阶段:大脑开始运转

这一步是 LLM 的“核心大脑”部分。嵌入和位置编码后的向量会被送入多层Transformer结构中,每层都包含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允许模型在处理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其他词,从而捕捉长距离的上下文依赖。它通常有多层(比如Llama3有32层),逐步完善文本。

6. 输出转换(Output Transformation):准备“选词”

经过多层 Transformer 后,输出结果还不能直接变成文字。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线性变换,将它映射回词表中的每个词可能性。处理后的结果变成一个巨大的向量,每个维度对应词汇表中的一个词。

7. Softmax函数:把潜力变成概率

接下来应用 Softmax,把这些值转化为概率分布,表示下一个Token是词表中每个词的可能性有多大。

8. 采样(Sampling):决定下一个词

有了概率分布,模型就可以选择下一个Token了。不同的策略会影响生成结果,比如:

  • 贪心采样(Greedy):每次选最高概率的词。
  • 随机采样(Random):按概率随机选择一个词。
  • 核采样(Top-p):在累计概率前p%的词中随机选一个。
  • 温度采样(Temperature):控制生成的多样性。
9. 生成文本:一步步拼凑

Token 一个个被采样出来,拼接在一起,直到模型遇到结束标记,或达到设定长度,完成整个文本生成过程。模型通过重复预测和采样的过程,直到生成完整的句子。

10. 后处理(Post-processing):给文本“化妆”

最后,对生成的文本进行一些清理,比如去掉特殊符号、调整格式,甚至可以进行语法检查,使得文本更自然可读。

二、用代码案例深入理解生成流程

我们以 OpenAI 的 GPT-2 模型为例,配合 tikToken 分词器和 PyTorch 框架,来展示如何分词、嵌入,并查看每个Token的语义向量。

import torch
import tikToken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PT2Model

# 初始化编码器
encoder = tikToken.get_encoding("gpt2")
model = GPT2Model.from_pretrained("gpt2")

# 输入文本
text = "Hello, I'm an AI assistant."
Token_ids = encoder.encode(text)
Tokens = [encoder.decode([tid]) for tid in Token_ids]

# 转换为张量
inputs = torch.tensor([Token_ids])

# 获取模型嵌入输出
with torch.no_grad():
    outputs = model(inputs)

last_hidden_states = outputs.last_hidden_state
for Token, emb in zip(Tokens, last_hidden_states[0]):
    print(f"Token: {Token}\nEmbedding: {emb}\n")

每一个Token对应的向量(Embedding),都承载着它在语义空间中的“位置”。

三、继续深入:从位置编码到输出生成

示例1:位置编码 Positional Encoding

Transformer需要位置信息才能理解顺序。以下代码实现了位置编码的生成:


import torch
import math

def positional_encoding(seq_length, d_model):
    pe = torch.zeros(seq_length, d_model)
    position = torch.arange(0, seq_length, dtype=torch.float).unsqueeze(1)
    div_term = torch.exp(torch.arange(0, d_model, 2).float() * (-math.log(10000.0) / d_model))
    pe[:, 0::2] = torch.sin(position * div_term)
    pe[:, 1::2] = torch.cos(position * div_term)
    return pe

pos_encoding = positional_encoding(10, 16)
print(pos_encoding)

示例2:构建一个简化的 Transformer 模型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SimpleTransform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 model_dim, num_heads, num_layers):
        super(SimpleTransformer, self).__init__()
        self.embedding = nn.Embedding(input_dim, model_dim)
        self.position_encoding = positional_encoding(5000, model_dim)
        self.transformer_layers = nn.TransformerEncoder(
            nn.TransformerEncoderLayer(model_dim, num_heads, model_dim * 4), num_layers
        )
        self.fc_out = nn.Linear(model_dim, input_dim)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embedding(x) + self.position_encoding[:x.size(1), :]
        x = self.transformer_layers(x)
        return self.fc_out(x)

# 示例运行
model = SimpleTransformer(input_dim=10000, model_dim=512, num_heads=8, num_layers=6)
input_seq = torch.randint(0, 10000, (10, 20))
output_seq = model(input_seq)

# Softmax 转换为概率
output_layer = nn.Linear(512, 10000)
output_seq_transformed = output_layer(output_seq)
softmax = nn.Softmax(dim=-1)
probabilities = softmax(output_seq_transformed)

可以看到,最终得到的是一个维度为 (batch_size, seq_length, vocab_size) 的概率分布,用于采样生成下一个词。

示例3:采样策略与预测

# 贪心预测
predicted_tokens = torch.argmax(probabilities, dim=-1)
print(predicted_tokens)

# 随机采样
predicted_tokens_random = torch.multinomial(
    probabilities.view(-1, probabilities.size(-1)), 1
).view(probabilities.size()[:-1])
print(predicted_tokens_random)

示例4:文本生成主流程

LLaMA3 为例,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生成循环:


def generate_text(model, tokenizer, start_text, max_length):
    tokens = tokenizer.encode(start_text)
    generated = tokens.copy()
    for _ in range(max_length - len(tokens)):
        input_tensor = torch.tensor([generated])
        with torch.no_grad():
            output = model(input_tensor)
        next_token_logits = output[:, -1, :]
        next_token_probs = torch.softmax(next_token_logits, dim=-1)
        next_token = torch.multinomial(next_token_probs, num_samples=1).item()
        generated.append(next_token)
    return tokenizer.decode(generated)

四、总结

看完这篇,LLM从输入到输出的“魔法”流程你总算搞清楚了吧?别再只是当个“AI用家”了,懂点门道,下次跟人聊AI也能硬气地说:“生成文本?小意思,我连Transformer怎么跑都知道!”当然,这只是AI世界的入门课,想真正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还有更多硬核知识等着你去啃。怎么样,敢不敢给LLM丢个复杂问题,测试一下你刚学的“理论”?

那么,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作为一名从业五年的资深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评论和私信,我是小白,学习大模型该从哪里入手呢?我自学没有方向怎么办?这个地方我不会啊。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一定要继续看下去!这些问题啊,也不是三言两语啊就能讲明白的。

所以我综合了大模型的所有知识点,给大家带来一套全网最全最细的大模型零基础教程。在做这套教程之前呢,我就曾放空大脑,以一个大模型小白的角度去重新解析它,采用基础知识和实战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了这样的课程,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每一秒都在疯狂输出知识点。

由于篇幅有限,⚡️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 《2025全新制作的大模型全套资料》,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学习指南+路线汇总👈

我们这套大模型资料呢,会从基础篇、进阶篇和项目实战篇等三大方面来讲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基础篇👈

基础篇里面包括了Python快速入门、AI开发环境搭建及提示词工程,带你学习大模型核心原理、prompt使用技巧、Transformer架构和预训练、SFT、RLHF等一些基础概念,用最易懂的方式带你入门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进阶篇👈

接下来是进阶篇,你将掌握RAG、Agent、Langchain、大模型微调和私有化部署,学习如何构建外挂知识库并和自己的企业相结合,学习如何使用langchain框架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座模型并进行数据集的收集预处理以及具体的模型微调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实战篇👈

实战篇会手把手带着大家练习企业级的落地项目(已脱敏),比如RAG医疗问答系统、Agent智能电商客服系统、数字人项目实战、教育行业智能助教等等,从而帮助大家更好的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挑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福利篇👈

最后呢,会给大家一个小福利,课程视频中的所有素材,有搭建AI开发环境资料包,还有学习计划表,几十上百G素材、电子书和课件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素材,我这里几乎都有。我已经全部上传到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信我,这套大模型系统教程将会是全网最齐全 最易懂的小白专用课!!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大语言模型中提示(prompt)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机制。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提供的引用资料来组织回答。 根据引用[4],大模型的训练生成阶段是通过海量数据输入Transformer系统,最终得到模型矩阵W。这说明模型的基础是Transformer结构,所以可能需要先解释Transformer的作用。接着,引用[3]提到直接应用大模型到特定任务不理想,需要调整,这可能涉及到prompt工程的作用。 用户的问题涉及工作原理和实现机制,所以需要分步骤说明。首先,模型如何解析输入的prompt,可能涉及分词和向量化,这部分引用[4]中的矩阵W可能相关。然后,上下文理解部分,需要提到注意力机制,尤其是自注意力,这部分在Transformer中很关键,引用[4]也提到训练过程生成模型矩阵,可能包括注意力参数。 生成逻辑部分,需要解释解码策略,比如贪婪搜索、束搜索等,引用[1]中的多轮对话优化可能与此相关。同时,引用[2]强调prompt工程的重要性,说明不同的prompt设计会影响模型输出。 然后,实现机制方面,可能需要讨论微调和零样本/小样本学习,引用[3]提到数据不平衡和计算资源的问题,所以微调可能不总是可行,这时候prompt设计就很重要。此外,模板引擎和参数控制也是实现机制的一部分,比如温度参数调节生成多样性,引用[1]中的最佳实践可能涉及这些参数设置。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优化方法、评估指标、与传统方法的差异等,结合引用中的内容,比如引用[1]的迭代优化,引用[3]的微调限制,可以设计相关问题。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并引用正确的资料。同时,按照用户要求,数学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当前问题可能不涉及太多数学,但如果有的话要正确应用。例如,在解释注意力机制时可能会有权重计算,可以用公式。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部分,比如具体例子或应用场景,引用[2]提到AIGC文案生成等,可以举例说明prompt的应用实例。确保回答覆盖工作原理和实现机制,并自然融入引用内容。</think>### 大语言模型中提示(Prompt)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机制 #### 一、Prompt 的核心作用 Prompt 是用户输入与大语言模型LLM)交互的核心接口,其本质是通过文本指令引导模型生成符合预期的输出。其工作原理可分解为以下步骤: 1. **输入解析** 模型将输入的文本按分词规则(如 Byte-Pair Encoding)转换为词向量序列$[v_1, v_2, ..., v_n]$,并通过嵌入层映射到高维空间[^4]。 2. **上下文理解** 基于 Transformer 的自注意力机制,模型计算输入序列的权重分布: $$ \text{Attention}(Q,K,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V $$ 该过程使模型捕捉词与词、短语与任务目标间的关联性。 3. **生成逻辑** 通过解码策略(如贪婪搜索、束搜索)逐步生成输出序列,每个生成步骤的概率分布由前文和模型参数矩阵$W$共同决定[^4]。 #### 二、实现机制的关键技术 1. **微调(Fine-tuning)** 在特定任务数据上调整模型参数,使预训练模型适应下游任务。例如: ```python # 伪代码示例:基于 HuggingFace 的微调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gpt-3") model.train_on_dataset(task_specific_data) ``` 但受限于计算资源和数据量,实际中更依赖零样本(Zero-Shot)或小样本(Few-Shot)学习[^3]。 2. **Prompt 工程** - **模板设计**:通过结构化指令提升任务适配性 示例:低效 Prompt ➔ `"写一篇关于气候的文章"` 优化 Prompt ➔ `"以科普风格撰写一篇800字文章,说明全球变暖对南极企鹅栖息地的影响,需包含数据案例"`[^1] - **上下文注入**:添加示例实现少样本学习 ``` 示例1:输入"苹果" → 输出"水果" 示例2:输入"特斯拉" → 输出"汽车" 输入"亚马逊" → 输出: ``` 3. **参数控制** 通过温度参数(Temperature)、Top-p 采样等调节生成结果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 P_{\text{adjusted}}(x) = \frac{\exp(v_i / T)}{\sum_j \exp(v_j / T)} $$ 其中$T>1$增加随机性,$T<1$增强确定性[^4]。 #### 三、典型应用场景 1. **内容生成**:AIGC 文案创作(如营销话术、短视频脚本)[^2] 2. **知识推理**:通过思维链(Chain-of-Thought)提示实现复杂问题拆解 ``` 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吃掉2个后送给朋友3个,还剩几个? 思考:5-2=3 → 3-3=0 → 答案:0 ``` 3. **代码辅助**:基于自然语言描述生成可执行代码片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