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黄金宝典24

1. 什么是跳表

  • 定义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随机化的数据结构,它基于有序链表发展而来,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护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以多层链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在链表基础上增加额外层次,每个层次都是一个有序链表,且高层链表是底层链表的子集,从而能在 O(logn)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内完成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要点
  1. 随机层次:每个节点的层次随机确定,通常采用抛硬币等概率方式决定节点是否拥有更高层次。
  2. 多层链表结构:由多个层次的有序链表构成,高层链表可帮助快速定位目标节点大致位置。
  3. 操作方式: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从最高层开始,依据节点指针移动,直至找到目标节点或确定其不存在。

代码示例

java

import java.util.Random;

class Node {
    int value;
    Node[] forward;

    public Node(int value, int level) {
        this.value = value;
        this.forward = new Node[level + 1];
    }
}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LEVEL = 16;
    private final float probability = 0.5f;
    private int level;
    private Node head;
    private Random random;

    public SkipList() {
        this.level = 0;
        this.head = new Node(-1, MAX_LEVEL);
        this.random = new Random();
    }

    private int randomLevel() {
        int lvl = 0;
        while (random.nextFloat() < probability && lvl < MAX_LEVEL) {
            lvl++;
        }
        return lvl;
    }

    public void insert(int value) {
        Node[] update = new Node[MAX_LEVEL + 1];
        Node current = head;

        for (int i = level;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ue)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0];

        if (current == null || current.value != value) {
            int newLevel = randomLevel();

            if (newLevel > level) {
                for (int i = level + 1; i <= newLevel; i++) {
                    update[i] = head;
                }
                level = newLevel;
            }

            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ue, newLevel);

            for (int i = 0; i <= newLevel; i++) {
                newNode.forward[i] = update[i].forward[i];
                update[i].forward[i] = newNode;
            }
        }
    }

    public boolean search(int value) {
        Node current = head;
        for (int i = level;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ue)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0];
        return current != null && current.value == value;
    }

    public void delete(int value) {
        Node[] update = new Node[MAX_LEVEL + 1];
        Node current = head;

        for (int i = level; i >= 0; i--) {
            while (current.forward[i] != null && current.forward[i].value < value)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i];
            }
            update[i] = current;
        }

        current = current.forward[0];

        if (current != null && current.value == value) {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if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 {
                    break;
                }
                update[i].forward[i] = current.forward[i];
            }

            while (level > 0 && head.forward[level] == null) {
                level--;
            }
        }
    }
}

  • 应用
  1. 数据库索引:在数据库中作为索引结构,能有效提高数据的查找效率,加速查询操作。
  2. 缓存系统:用于快速查找和更新缓存数据,提升缓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可用于维护有序的数据结构,方便数据的管理和查找。

2. 给定 n 个左括号以及 n 个右括号,打印出所有合法的括号组合

  • 定义

此问题可运用回溯法解决。回溯法是一种通过尝试所有可能的组合来找出问题解的算法。在生成括号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在任何位置,左括号的数量都不小于右括号的数量,并且最终左括号和右括号的数量都等于 n,以此确保组合的合法性。

  • 要点
  1. 递归生成组合:借助递归函数,持续尝试添加左括号或右括号,逐步构建括号组合。
  2. 合法性检查:在添加括号时,实时检查左括号和右括号的数量是否满足合法性条件。

代码示例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GenerateParentheses {
    public List<String> generateParenthesis(int n) {
        List<String> result = new ArrayList<>();
        backtrack(result, "", 0, 0, n);
        return result;
    }

    private void backtrack(List<String> result, String current, int open, int close, int max) {
        if (current.length() == max * 2) {
            result.add(current);
            return;
        }

        if (open < max) {
            backtrack(result, current + "(", open + 1, close, max);
        }
        if (close < open) {
            backtrack(result, current + ")", open, close + 1, max);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nerateParentheses gp = new GenerateParentheses();
        List<String> combinations = gp.generateParenthesis(3);
        for (String combination : combinations) {
            System.out.println(combination);
        }
    }
}

  • 应用
  1. 语法分析:在编译器中,用于生成合法的括号表达式,辅助进行代码的语法解析。
  2. 组合数学:在组合数学领域,用于解决与括号组合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合法括号组合的数量等。
  3. 编程竞赛:常作为编程竞赛中的题目,考察选手的算法设计和实现能力。

3. 给定四个点如何判断是否为矩形

  • 定义

判断四个点是否构成矩形,可通过计算四个点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 6 个距离值。依据矩形的性质,矩形有两组相等的对边和两条相等的对角线,并且满足勾股定理。因此,将这 6 个距离值排序后,前四个值应相等,后两个值也应相等,同时前四个值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值的平方和。

  • 要点
  1. 距离计算: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准确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2. 排序和比较:对计算所得的距离值进行排序,然后对比对边和对角线的长度是否符合矩形的性质。

代码示例

java

class Point {
    int x, y;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

public class IsRectangle {
    public boolean isRectangle(Point p1, Point p2, Point p3, Point p4) {
        double[] distances = new double[6];
        int index = 0;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1, p2);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1, p3);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1, p4);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2, p3);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2, p4);
        distances[index] = distance(p3, p4);

        java.util.Arrays.sort(distances);

        return distances[0] > 0 &&
                distances[0] == distances[1] &&
                distances[1] == distances[2] &&
                distances[2] == distances[3] &&
                distances[4] == distances[5] &&
                2 * distances[0] * distances[0] == distances[4] * distances[4];
    }

    private double distance(Point p1, Point p2) {
        return Math.sqrt((p1.x - p2.x) * (p1.x - p2.x) + (p1.y - p2.y) * (p1.y - p2.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 p1 = new Point(0, 0);
        Point p2 = new Point(0, 1);
        Point p3 = new Point(1, 1);
        Point p4 = new Point(1, 0);
        IsRectangle ir = new IsRectangle();
        System.out.println(ir.isRectangle(p1, p2, p3, p4));
    }
}

  • 应用
  1. 图形识别: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用于识别图像中的矩形区域,辅助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2. 几何计算:在几何计算相关的应用中,判断给定的四个点是否构成矩形,为后续的几何分析提供基础。
  3. 游戏开发:在游戏开发中,可用于检测游戏元素的碰撞边界是否为矩形,实现碰撞检测等功能。

4. 海量 URL 数据,低内存情况下如何找重复次数最高的那一个

  • 定义

此问题可采用分治和哈希表的方法解决。由于内存有限,无法一次性将所有 URL 数据加载到内存中,所以将海量的 URL 数据按照哈希函数进行划分,存储到多个小文件中,使每个小文件的数据量能被加载到内存。接着对每个小文件中的 URL 进行统计,利用哈希表记录每个 URL 的出现次数,找出每个小文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URL。最后比较所有小文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URL,得到最终出现次数最多的 URL。

  • 要点
  1. 分治策略:将海量数据划分为多个小文件,降低内存压力,便于处理。
  2. 哈希表统计:在每个小文件中使用哈希表统计 URL 的出现次数,高效记录数据信息。
  3. 合并结果:对比所有小文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URL,得出最终结果。

  • 应用
  1. 网络日志分析:在分析网络日志时,找出访问次数最多的 URL,了解用户的访问偏好和网站的热门内容。
  2. 搜索引擎优化:在搜索引擎优化工作中,分析用户访问的热门 URL,为网站的优化和推广提供依据。
  3. 流量监控:对网络流量中的 URL 进行统计,找出流量集中的 URL,进行针对性的流量管理和优化。

5. 10 亿个数,如何求 100 个最大的

  • 定义

可以利用最小堆来解决该问题。最小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其每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首先从 10 亿个数中取出前 100 个数构建一个最小堆,然后遍历剩下的数,对于每个数,若它大于堆顶元素,则将堆顶元素替换为该数,并调整堆,使其依旧满足最小堆的性质。最终,堆中的 100 个数即为 10 亿个数中最大的 100 个数。

  • 要点
  1. 最小堆构建:使用前 100 个数构建最小堆,为后续筛选做准备。
  2. 堆调整:在遍历剩余数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堆,保证堆始终保持最小堆的性质。

代码示例

java

import java.util.PriorityQueue;

public class FindTop100 {
    public static int[] findTop100(int[] nums) {
        PriorityQueue<Integer> minHeap = new PriorityQueue<>(10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minHeap.offer(nums[i]);
        }
        for (int i = 100; i < nums.length; i++) {
            if (nums[i] > minHeap.peek()) {
                minHeap.poll();
                minHeap.offer(nums[i]);
            }
        }
        int[] result = new int[100];
        for (int i = 99; i >= 0; i--) {
            result[i] = minHeap.poll();
        }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s = new int[1000000000];
        // 初始化 nums 数组
        int[] top100 = findTop100(nums);
        for (int num : top100)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 应用
  1. 数据筛选:在大数据处理场景中,筛选出数据中的前 k 个最大值,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
  2. 排行榜系统:在各类排行榜系统中,找出排名前 k 的数据,如游戏排行榜、销售排行榜等。
  3. 资源分配:根据数据的大小进行资源分配,优先分配给排名靠前的数据。

6. 如何实现大文件排序

  • 定义

大文件排序可采用外部排序的方法。当数据量极大,无法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排序时,外部排序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文件,每个小文件能被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内部排序(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之后将这些有序的小文件进行归并,得到最终的有序大文件。

  • 要点
  1. 文件分割:依据内存大小,将大文件合理分割成多个小文件。
  2. 内部排序:对每个小文件进行内部排序,得到有序的小文件。
  3. 归并操作:将有序的小文件进行归并,生成最终的有序大文件。

  • 应用
  1. 数据库排序:在数据库中,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时,外部排序是常用的方法,确保数据的有序存储和查询。
  2. 日志文件处理:在处理大量日志文件时,需要对日志文件进行排序,便于后续的日志分析和问题排查。
  3. 大数据存储:在大数据存储系统中,对数据文件进行排序,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7. 给定三个大于 10G 的文件(每行一个数字)和 100M 内存的主机,如何找到在三个文件都出现且次数最多的 10 个字符串

  • 定义

此问题可采用分治和哈希的思想解决。由于内存有限,无法一次性将三个文件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所以将每个文件按照哈希函数进行划分,存储到多个小文件中,使每个小文件的数据量能被加载到内存。对于每个小文件,使用哈希表统计每个数字的出现次数,并记录在三个文件中都出现的数字及其出现次数。最后将所有小文件的统计结果进行合并,找出在三个文件中都出现且次数最多的 10 个数字。

  • 要点
  1. 文件划分:使用哈希函数将大文件划分为多个小文件,降低内存使用。
  2. 哈希表统计:在每个小文件中使用哈希表统计数字的出现次数,记录有效信息。
  3. 合并结果:整合所有小文件的统计结果,找出最终结果。

  • 应用
  1. 数据挖掘: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分析多个数据源中共同出现且频率较高的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2. 日志分析:在日志分析中,找出多个日志文件中共同出现且频率较高的事件,用于故障排查和系统监控。
  3. 信息检索: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统计多个文档中共同出现的关键词,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8. 如何求两个 int 数组的并集、交集

  • 定义
  1. 交集:使用哈希表实现。先将一个数组中的元素存入哈希表,再遍历另一个数组,检查每个元素是否在哈希表中,若存在则将其加入交集中。
  2. 并集:把两个数组的元素都存入哈希表,然后遍历哈希表,将所有元素加入并集中,同时注意去重。

  • 要点
  1. 哈希表使用:借助哈希表的快速查找特性,提高交集和并集的计算效率。
  2. 去重处理:在计算并集时,确保结果中不包含重复元素。

代码示例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ArrayIntersectionUnion {
    public List<Integer> intersection(int[] nums1, int[] nums2)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num : nums1) {
            map.put(num, map.getOrDefault(num, 0) + 1);
        }
        for (int num : nums2) {
            if (map.containsKey(num) && map.get(num) > 0) {
                result.add(num);
                map.put(num, map.get(num) - 1);
            }
        }
        return result;
    }

    public List<Integer> union(int[] nums1, int[] nums2)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num : nums1) {
            map.put(num, 1);
        }
        for (int num : nums2) {
            map.put(num, 1);
        }
        for (int num : map.keySet()) {
            result.add(num);
        }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s1 = {1, 2, 2, 3};
        int[] nums2 = {2, 2, 4};
        ArrayIntersectionUnion ai = new ArrayIntersectionUnion();
        List<Integer> intersection = ai.intersection(nums1, nums2);
        List<Integer> union = ai.union(nums1, nums2);
        System.out.println("Intersection: " + intersection);
        System.out.println("Union: " + union);
    }
}

  • 应用
  1.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计算两个数据集的交集和并集,用于数据筛选和整合。
  2. 数据库查询:在数据库查询中,使用交集和并集操作来筛选数据,满足不同的查询需求。
  3. 集合运算: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集合运算中,交集和并集是基本的运算操作。

9. 如何实现 1T query 统计前 k 个热门的

  • 定义

可采用分治、哈希和堆的思想解决该问题。由于数据量巨大,无法一次性将所有 query 数据加载到内存中,所以将 1T 的 query 数据按照哈希函数进行划分,存储到多个小文件中,使每个小文件的数据量能被加载到内存。对于每个小文件,使用哈希表统计每个 query 的出现次数,然后使用最小堆筛选出出现次数最多的 k 个 query。最后将所有小文件的筛选结果进行合并,再次使用最小堆筛选出最终的前 k 个热门 query。

  • 要点
  1. 分治策略:将海量数据划分为多个小文件,减轻内存负担。
  2. 哈希表统计:在每个小文件中使用哈希表统计 query 的出现次数,记录数据频率。
  3. 最小堆筛选:利用最小堆筛选出出现次数最多的 k 个 query,高效获取热门数据。

  • 应用
  1. 搜索引擎:在搜索引擎中,统计用户搜索的热门关键词,为搜索结果的排序和推荐提供依据。
  2. 电商平台:在电商平台中,统计热门商品的搜索次数,用于商品推荐和营销活动策划。
  3. 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统计热门话题和趋势,帮助用户发现热点内容。

10. 对 10G 个数进行排序,限制内存为 1G 大数问题,但是这 10G 个数可能是整数,字符串以及中文,如何排序

  • 定义

采用外部排序和多阶段处理的方法。首先根据数据的类型(整数、字符串、中文)将 10G 数据进行分类,分别存储到不同的文件中。然后对于每个类型的数据文件,将其分割成多个小文件,使每个小文件能被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排序。对于整数可使用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算法;对于字符串和中文,可使用字典序排序。接着将每个类型的有序小文件进行归并,得到每个类型的有序大文件。最后将不同类型的有序大文件按照一定规则(如先整数,再字符串,最后中文)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有序文件。

  • 要点
  1. 数据分类:依据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2. 文件分割和内部排序:将大文件分割成小文件,在内存中对小文件进行内部排序。
  3. 归并操作:将有序的小文件和不同类型的有序大文件进行归并,得到最终的有序文件。

  • 应用
  1. 大数据处理:在大数据处理场景中,对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排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基础。
  2. 数据库管理:在数据库管理中,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提高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效率。
  3. 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中,对数据进行排序和整理,便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友情提示:本文已经整理成文档,可以到如下链接免积分下载阅读

https://download.youkuaiyun.com/download/ylfhpy/9054909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