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教材P5)
1、系统的特性:
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层次性④稳定性⑤突变性⑥自组织性⑦相似性⑧相关性⑨环境适应性
2、信息系统的特性:
(1)开放性(2)脆弱性(3)健壮性
1.1.3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教材P8)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2、信息化的基础内涵启示我们:(教材P8)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1.1.3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3、“两网、-站、四库、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系统(教材P9)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金宏)
▶第二类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5个业务系统建设;
▶第三类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金保、金农、金水、金质5个业务系统建设。
1.1.3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应用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教材P9)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①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③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④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
⑤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⑥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信息技术和产业记忆技巧:资心、网施、应头、产物、人本、规保
位置记忆技巧:上应、下产、左人、右规、中间一资网上应(应用)、下产(产业)、左人(人才)、右龟(规范)、中间一资网(资源,网络)
1.1.4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教材P10)
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
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
为了便于论述针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如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
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4个典型的阶段。
1.1.4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教材P10)
(1)【系统规划阶段】: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2)【系统分析阶段】: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
(3)【系统设计阶段】: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可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子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