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组成
cpu、内存、硬盘、主板
数据的表示
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
符号的位置反映权重:975.36 = 9*100 + 7*10 + 5*1 + 3*0.1 + 6*0.01
十进制推广
R进制中 RnRn-1...R1R0R-1...R-m = Rn*R^n + Rn-1*R^n-1+...+R1*R^1+R0*R^0+R-1*R^-1
二进制-八进制
三位一组,每组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八进制符号
二进制-十六进制
四位一组,每组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十六进制符号
真值与机器数
真值:符合人类习惯的数字
机器数:数字实际存到机器里的形式,正负号需要被“数字化”
定点数和浮点数
定点数:
小数点位置固定,常规计数
无符号数:
整个机器字长的全部二进制均为数值位,没有符号位,相当于数的绝对值,通常只有无符号整数,而没有无符号小数
有符号数
原码
用数值部分表示真值的绝对值,符号位“0/1”对应“正/负”
真值0有+0和-0两种形式
若机器字长位n+1位,原码的整数表示范围为 -(2^n-1)~ 2^n-1
反码
正数的反码 = 原码
负数的反码 = 符号位不变,数值位取反
若机器字长位n+1位,原码的整数表示范围为 -(2^n-1)~ 2^n-1
补码
正数的补码 = 原码
负数的补码 = 反码末位+1(要考虑进位)
补码的0的表现形式只有一种
若机器字长位n+1位,原码的整数表示范围为 -2^n ~ 2^n-1
移码
在补码的基础上,符号位取反,只能用于表示整数
若机器字长位n+1位,原码的整数表示范围为 -2^n ~ 2^n-1
浮点数:
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类似科学计数法
格式为 阶符 | 码阶 | 数符| 尾数 ,通常表示成 N = M * R^E,其中M称为尾数,R称为基数,E称为阶码
阶码,决定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
尾数,决定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精度
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
海明码
构成方法是在数据位之间插入k个校验码,通过扩大码距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若数据位是n位,校验位是k位,则n和k必须满足以下关系:2^k - 1 ≥ n + k
计算机体系结构
五大部件
控制器
CU:控制单元,分析指令,给出控制信号
IR: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执行的指令
PC:程序计数器,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有自动+1功能
AR:地址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ID:指令译码器,对操作码进行分析
运算器
用于实现算术运算(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与或非)
ACC:累加器,用于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
MQ:乘商寄存器,用于在乘、除运算时,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
X:通用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
ALU:算术逻辑单元,通过内部复杂的电路实现算数运算、逻辑运算
DR:数据缓存寄存器
PSW:状态条件寄存器,用于保存指令运行标志
存储器
存储元:存储二进制的电子原件,每个存储元可存1bit
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串二进制代码
存储字: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组合
存储字长: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MAR:地址寄存器
MDR:数据寄存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Flynn分类法
SISD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
SIM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MIS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效率低下,实际上不存在
MIM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指令系统
指令是指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供暖单位。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构成该机的指令系统,也称为指令集
指令格式
操作码(OP)用户要干什么?
地址吗(A)对谁进行操作?
寻址方式
指令寻址
下一条将要执行指令的指令地址,始终由程序计数器(PC)给出
数据寻址
确定本条指令的地址码指明的数据的真实地址
立即寻址
操作数作为指令的一部分直接写在指令中,这种操作数称为立即数
寄存器寻址
指令索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个(控制器的)寄存器中,或者把目标操作数存入(控制器的)寄存器中
寄存器直接寻址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存放在存储器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有效地址由基址寄存器(BX、BP)、变址寄存器(SI、DI)四个寄存器之一来指定
寄存器相对寻址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或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加上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
基址加变址寻址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加 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加 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再加上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
复杂指令系统(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RISC)
指令的流水处理
顺序方式
重叠方式
流水方式
指并行性或并发性嵌入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形式
流水线周期指的是执行实际最长的一段
流水线执行时间计算公式:1条指令执行时间 + (指令条数 - 1) * 流水线周期
吞吐率(TP)
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量或者结果数量
TP = 指令条数/流水线执行时间
建立时间
流水线开始工作后,须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吞吐率,这段时间就是建立时间
若m个子过程所用时间一样,均为△t,则建立时间T=m*△t
流水线加速比
S = 不使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 / 使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
存储系统
层次结构
存储系统一般由CPU(内部寄存器)、缓存(Cache)、主存、辅存组成。
存储器的分类
按位置分
内存(主存):用来存储当前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速度快、容量小
外存(辅存):用来存储当前不参与运行的数据,速度慢、容量大。辅存实现虚拟存储系统,解决了主存容量不够的问题
按材料分
磁存储器:由磁性介质做出、如磁芯、磁泡、磁盘、磁带
半导体存储器:根据所用原件又可分位双极型和MOS型;根据是否需要刷新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
光存储器:由光学、电学和机械部件组成,如光盘
按工作方式
读/写存储器(RAM):指既能读取数据也能存入数据的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仅能读取数据的存储器。根据数据的写入方式,又可细分为ROM、PROM、EPROM和EEPROM等
ROM:固定只读存储器,一般用于存放系统程序BIOS和用于微程序控制,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改变
PROM: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其中的内容可以由用户一次性写入,写入后不能再修改。
EPROM:可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其中的内容既可以读出,也可以由用户写入,写入后还可以修改,紫外线照射擦除信息。
EEPROM:电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与EPROM相似,使用电擦除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改写。
Flash Memory:闪速存储器,简称闪存,特性介于EPROM和EEPROM之间,可使用电信号进行信息的擦除。整块闪存可以在数秒内删除,速度远快于EPROM。
高速缓存Cache
主要解决主存与CPU输出不匹配的问题,缓存与主存之间的存储由硬件自主完成。使用Cache改善系统性能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局部性原理: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
地址映像方法
直接映像
主存中的块与Cache中块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地址变换很简单,缺点是灵活性差。
主存地址: 主存块号 | 区内块号 | 块内地址
全相联映像
允许主存的任意块可以调入Cache的任意块空间,优点是调入位置不受限制,十分灵活。缺点是无法直接从主存块号中直接获得Cache的块号,变换比较复杂,速度比较慢。
主存地址:主存块号 | 块内地址
组相联映像
是直接映像和全相联映像的折中,将Cache先分组在分块。组间采用直接映像,组内的块采用全相联映像。
替换算法
随机替换(RAND)算法: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一个要替换的块号,将该块替换出去
先进先出(FIFO)算法:将最先进入的信息块替换出去
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将近期最少使用的信息块替换
优化替换(OPT)算法:先执行一次程序,统计Cache的替换情况。有了这样的先验信息,在第二次执行时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替换,达到最优目的。
性能分析
若H为Cache的命中率,tc为Cache的存取时间,tm为主存的访问时间,则Cache的等效访问时间ta为:
ta = H * tc + (1 - H)* tm,即命中缓存的时间+未命中缓存的时间
使用Cache比不使用Cache的CPU访问存储器的速度提高倍数r为:r = tm / tc
硬盘(磁盘)
存取时间 = 寻道时间 + 等待时间(平均定位时间 + 转动延迟)
总线系统
片内总线
是芯片内部的总线,它是CPU芯片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ALU之间的公共连接线。
系统总线
是计算机系统各内部功能部件(CPU、主存、I/O接口)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按传输信息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通信总线
输出输出技术
定义: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直接程序控制方式
指在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中,整个过程是在CPU执行程序的控制下完成的。这种方式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地与CPU交换数据。
程序查询方式
先通过CPU查询外设状态,准备好之后在于CPU交换数据。
中断方式
当外设完成数据传输后,向CPU发送中断信号,通知CPU处理;CPU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信息,跳转到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CPU会回复之前保存的现场信息,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不需要CPU的任何干涉,是一种完全由DMA硬件完成的I/O操作方式
可靠性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指从它开始运行(t=0)到某个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
串联部件的可靠度 = 各部件的可靠度的乘积
并联部件的可靠度 = 1 - 部件失效率的乘积
81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