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

探讨了一种特殊生物芯片的设计,该芯片通过操作微型光源来执行特定任务。文章介绍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确定在一系列操作后,指定区间内处于点亮状态的光源数量。通过数学分析得出,只有那些完全平方数编号的光源会被操作奇数次从而保持点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标题:生物芯片

X博士正在研究一种生物芯片,其逻辑密集度、容量都远远高于普通的半导体芯片。

博士在芯片中设计了 n 个微型光源,每个光源操作一次就会改变其状态,即:点亮转为关闭,或关闭转为点亮。

这些光源的编号从 1 到 n,开始的时候所有光源都是关闭的。

博士计划在芯片上执行如下动作:

所有编号为2的倍数的光源操作一次,也就是把 2 4 6 8 ... 等序号光源打开

所有编号为3的倍数的光源操作一次, 也就是对 3 6 9 ... 等序号光源操作,注意此时6号光源又关闭了。

所有编号为4的倍数的光源操作一次。

.....

直到编号为 n 的倍数的光源操作一次。


X博士想知道:经过这些操作后,某个区间中的哪些光源是点亮的。

【输入格式】
3个用空格分开的整数:N L R (L < R < N < 10 ^ 15) N表示光源数,L表示区间的左边界,R表示区间的右边界。

【输出格式】
输出1个整数,表示经过所有操作后,[L,R] 区间中有多少个光源是点亮的。

例如:
输入:
5 2 3
程序应该输出:
2

再例如:
输入:
10 3 6
程序应该输出:
3

资源约定:
峰值内存消耗 < 256M
CPU消耗 < 1000m


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l-r的区间中,只有完全平方数的因子是奇数个,因为因数都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完全平方数的光源是暗的(加上自己本身因子为偶数个),所以代码如下: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main()
{
	LL l,r,n;
	cin >> n >> l >> r;
	LL beg=sqrt(l);
	LL end=sqrt(r);
	LL num=end-beg;
	if(beg*beg==l) num++;
	cout << r-l+1-num<< endl;
	return 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