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图读写总结

一直不是很明白时序图的读写操作,上网搜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份很好的资料,我故自己知道一点后就来记录一些,经常更新自己对时序图的理解吧,上网搜的时候很多人说时序图比较简单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因为csdn上传图片比较麻烦就不上传了,总结一下吧。

1. 时序图都是共用一个时钟信号,注意时钟信号在上下图中的对应。

2. 时序图中有叉或者上升下降的如果是数据线的话表示数据有变化。菱形封闭的一段表示有效数据。

3. 数据需要一段时间稳定,一般在数据变化后,时钟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读入数据或者写入数据。

今天先写到这里,以后继续更新。2011-03-17

### SPI通信协议的读写时序图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以下是关于SPI通信协议读写时序的相关说明。 #### 1. 基础概念 SPI通信通常涉及四个信号线:MOSI(Master Out Slave In)、MISO(Master In Slave Out)、SCLK(Serial Clock),以及SS/CS(Slave Select)。这些信号共同决定了主机和从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传输[^4]。 #### 2. 读写时序分析 SPI的读写操作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在一个完整的时钟周期内,主机发送一位数据至从机的同时也会接收到来自从机的一位数据。具体时序如下: - **SCLK**:由主机提供时钟信号,决定数据传输速率。 - **MOSI**:主机通过此线路向从机发送数据。 - **MISO**:从机通过此线路向主机发送数据。 - **SS/C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表示当前从机被选中参与通信。 在一个典型的SPI读写过程中,当主机拉低SS/CS信号后开始发送时钟脉冲,并在每一个SCLK上升沿或下降沿(取决于CPOL和CPHA配置参数)完成一次数据位的传输。对于大多数实现来说,数据是在第N个时钟边沿被捕获并移入寄存器中的[(参考标准SPI规范)][^5]。 #### 3. 配置选项的影响 不同的硬件可能支持多种工作模式,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 CPOL(Clock Polarity):规定了空闲状态下的时钟极性; - CPHA(Clock Phase):定义了采样时刻相对于时钟跳变的位置。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依据具体的芯片手册来调整相应的设置以匹配双方的工作方式[^6]。 ```plaintext ______ ______ ______ SCLK ___| |_____| |_____| MOSI -----> X --> Y --> Z ------> 数据流向是从主机到从机 MISO <----- A <-- B <-- C <------ 数据流方向相反,是从机到主机 SS ____ ____ |__| |__| ``` 上述简化版波形展示了基本交互过程,其中X,Y,Z代表依次发出的数据比特序列而A,B,C则对应接收到的部分[^7]。 #### 4. 总结 综上所述,了解SPI的具体读写时序不仅需要熟悉其基础架构还需要考虑特定应用场景下各种可调参数的作用效果。以上介绍涵盖了常规情况下的运作原理及关键要素解析。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