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注重生产产品
简单工厂(这个不属于GOF23种设计模式)
- 定义:由一个工厂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 类型:创建型,不属于GOF23种设计模式。
- 使用场景:
- 工厂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 客户端(应用层)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 优点:只需要传入一个正确的参数,就可以获取你所需要的对象,而不需要知道创建的细节。
- 缺点:工厂类的职责相对过重,增加新的产品需要修改工厂类的判断逻辑,违背了开闭原则。无法形成继承的等级结构。
工厂方法
工厂方法关注产品等级结构
- 定义: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实现这个接口的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让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中进行。
- 类型:创建型。
- 使用场景
- 创建对象需要大量重复的代码时。
- 客户端(应用层)不依赖于产品类实例如何被创建、实现等细节。
- 一个类通过其子类指定创建哪个对象。
- 优点:
- 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无需关心创建细节。
- 加入新的产品符合开闭原则,提高可扩展性。
- 缺点:
- 类的个数容易过多,增加复杂性。
-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例如logback LoggerFactory就使用了这个模式
抽象工厂
抽象工厂关注产品族
- 定义: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了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者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 类型:创建型
- 使用场景:
- 客户端(应用层)不依赖于产品类实例如何被创建、实现等细节。
- 强调一系列相关的产品对象(属于同一产品族)一起使用创建对象需要大量重复的代码。
- 提供了一个产品类的库,所有的产品以同样的接口出现,从而使客户端不依赖于具体实现。
- 优点:
- 具体产品在应用层代码隔离,无需关心创建细节。
- 将一个系列的产品族统一到一起创建。
- 缺点:
- 规定了所有可能被创建的产品集合,产品族中扩展产品困难,需要修改抽象工厂的接口。
-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 和理解难度。
例如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里获取statement 就使用了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