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苏州名胜的诗篇

【缘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政治家,写下这么美的诗句。有幸在图书馆看到《范仲淹全集》,想着,他是吴县人,有没有写苏州名胜的诗篇?找到《苏州十咏》和《天平山白云泉》。摘录下来,与您共欣赏。


苏州十咏其一·泰伯庙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凭。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苏州十咏其三·洞庭山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苏州十咏其四·虎丘山
昔见虎耽耽,今为佛子岩。
云寒不出寺,剑静未离潭。
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

吴都十万户,烟瓦亘西南。


苏州十咏其五·阊门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
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
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

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苏州十咏其六·灵岩寺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
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干坤。




  苏州十咏其七·太湖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苏州十咏其八·伍相庙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苏州十咏其九·观风楼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苏州十咏其十·南园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天平山白云泉》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长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一首富有壮士精神的诗歌,其中表现出的主题和情感都与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首先,诗歌的开篇便表现出了壮士的豪情与坚毅。诗人以“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为开头,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大地的寂静和萧条。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者无助,相反,他选择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方式,表现出了他的豪放与坚毅。他不仅对于大自然的变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壮士精神的体现。 其次,诗歌的中间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境遇的思考和反省。诗人在描绘自己渔舟在寒风中破浪前行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思考。他用“悠然见南山,气蒸云梦泽,\n俯似听周磬,方觉身在画图难”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困惑。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相反,他选择了“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方式,表现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他愿意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也是壮士精神的体现。 最后,诗歌的结尾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和境遇的回顾和总结。诗人在用“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他选择了“且看天下英雄谁,\n俯仰无人见清波”的方式,表现出了他的豪迈和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将会帮助自己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这也是壮士精神的体现。 总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通过对于自然、命运和人生的描绘和反思,表现出了壮士精神的特点,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信念和勇气,更是一种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