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offset保存位置的演化
zookeeper保存offset的劣势
利用 Zookeeper 来存储记录每个消费者/组的消费进度,在使用过程当中,JVM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优化,但是消费者需要频繁的去与 Zookeeper 进行交互,而利用ZKClient的API操作Zookeeper频繁的Write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低效的Action,对于后期水平扩展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期间 Zookeeper 集群发生变化,那 Kafka 集群的吞吐量也跟着受影响。
Kafka-topic保存优势
利用 Kafka 自身的 Topic,以消费的Group,Topic,以及Partition做为组合 Key。所有的消费offset都提交写入到上述的Topic中。因为这部分消息是非常重要,以至于是不能容忍丢数据的,所以消息的 acking 级别设置为了 -1,生产者等到所有的 ISR 都收到消息后才会得到 ack(数据安全性极好,当然,其速度会有所影响)。
Kafka 又在内存中维护了一个关于 Group,Topic 和 Partition 的三元组来维护最新的 offset 信息,消费者获取最新的offset的时候会直接从内存中获取。
消费者消费情况
在 consumer 端,大家都知道可以控制 offset,所以可以控制消费,其实 offset 只有在重启的时候才会用到。在机器正常运行时我们用的是 position,我们实时消费的位置也是 position 而不是 offset。我们可以得到每一条消息的 position。
消息丢失:
在处理消息之前就将当前消息的 position 保存到 zk 上即 offset,offset保存成功后,消费者服务宕掉,消息没有消费掉但是offset已经保存;
多次消费:
先消费消息然后保存 position 到 zk 上即 offset,因为我们可能在消费完消息后offset 没有保存成功。
一次消费:
(不是特别理解,其他人写的内容)
让 position的保存和消息的消费成为原子性操作,比如将消息和 position 同时保存到 hdfs 上 ,此时保存的 position 就称为 offset,当机器重启后,从 hdfs重新读入offset,这就是精确一次。
可以通过将提交分为两个阶段来解决:保存了offset后提交一次,消息处理成功之后再提交一次。但是还有个更简单的做法:将消息的offset和消息被处理后的结果保存在一起。比如用Hadoop ETL处理消息时,将处理后的结果和offset同时保存在HDFS中,这样就能保证消息和offser同时被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