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程与线程
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中的程序;每一个程序执行都会有一个执行顺序,该顺序是一个执行路径,或者叫一个控制单元。
线程 :就是进程中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线程在控制着进程的执行,一个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
二、创建线程的第一种方式:继承Thread类
步骤:
1. 继承Thread类;
2. 复写run方法;
目的:将自定义代码块存储在run方法,让线程运行。
3. 调用线程的start方法;
目的:(1) 启动线程; (2) 调用run方法。
事例1:
package com.itheima;
//创建线程类继承Thread
class Test extends Thread {
Test(String name) {//通过构造函数传入线程名字
super(name);
}
public void run() { //复写run方法
for(int i=0; i<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t"+i);
}
}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两个线程对象
Test t1 = new Test("t1");
Test t2 = new Test("t2");
//调用对象的start方法,开启线程
t1.start();
t2.start();
}
}
三、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实现Runnable接口
步骤:
1. 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 覆盖Runnable中的run方法;
目的:将线程要运行的代拿存储在该run方法;
3. 通过Thread创建对象;
4. 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Thread类的构造函数;
目的:自定义的run方法所属的对象是Runnable接口子类的对象,所以要让线程去执行定义对象的run方法,就必须明确该run方法所属的对象。
事例2:
package com.itheima;
//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class 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2.覆盖Runnable中的run方法;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 i<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t"+i);
}
}
}
public class Thread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3.通过Thread创建线程对象;
//4.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作为实际参数
Thread t1 = new Thread(t);
Thread t2 = new Thread(t);
t1.start();
t2.start();
}
}
四、实现方式和继承方式的区别
实现方式好处:避免单继承的局限性;
JDK API中如是描述,Runnable
为非 Thread
子类的类提供了一种激活方式。通过实例化某个 Thread
实例并将自身作为运行目标,就可以运行实现 Runnable
的类而无需创建 Thread
的子类。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只想重写 run()
方法,而不重写其他 Thread
方法,那么应使用 Runnable
接口。
继承Thread;线程代码存放在thread子类run方法中;
实现runnable,线程代码存放在接口子类的run方法。
总结:创建线程的第一种方式:继承Thread类
优点:代码相对简单,访问当前线程即可以使用this,也可以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缺点:java只支持单继承,所以继承了Thread,就不能继承其他的父类,有一定的局限性。
创建线程的第二种方式:实现Runnable接口
优点:线程采用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还可以继承其他类,因而多个线程可以共享一个对象资源;
缺点:代码相对复杂,访问当前线程只能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