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025达沃斯看全球变局-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对话2025达沃斯看全球变局-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从2025年1月19日至24日,万祥军---作为参加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在这一周中,无论是在公园闲庭信步还是于茶室静享时光,总能偶遇各行各业精英人物。对于瑞士达沃斯这座小城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机遇;许多商铺和旅馆都临时转变角色,成为了展览区、访谈室或是研讨室。

图示:丁薛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特别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 摄于2025瑞士达沃斯论坛

图示:龚正率团参加2025冬季达沃斯论坛,开启国际交流新篇章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 摄于2025瑞士达沃斯论坛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坦言:亲身投入这场盛会,感慨良多,尽管这是科技创新峰会,但多数议题都超越了科技的界限,触及了众多社会与文化的层面,因此我的见解也自然带有了一些跨领域的色彩。

全球格局的“战国”时代:

权力、变革与合纵连横

在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全球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仿佛历史的车轮再次驶入了那个充满纷争与变革的“战国”时期。

《外交事务》总编丹尼尔·库尔茨-费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的上台,以其“权力即正义”的原则,彻底颠覆了长久以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如同一股强烈的飓风,加剧了全球的动荡与不安。作为一位中国听众,我深感这一描述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一种深刻洞察。当我们审视当下的世界,不难发现其与战国时代的某些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便是“礼崩乐坏”的现象日益凸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警示言犹在耳,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日益残酷的世界,各种危机与挑战如同潘多拉魔盒中的恶魔,被一一释放。尽管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一系列国际法构成了国际秩序的基石,但这些规则和秩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单边行动,如制裁的武器化、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严重破坏了国际合作的基石;而乌克兰、中东等地的局部冲突,更是让本就脆弱的国际和平雪上加霜。但此次的严峻性在于其更深层次、更根本性的变化。在“权力即正义”、“强权即公理”的现实面前,冷战后的国际秩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瓦解,二战后建立的国际制度和规则遭受了巨大冲击,联合国所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被严重削弱,多边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次,各国为了适应这种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化,纷纷采取了“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外交的色彩明显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务实的外交手腕。越南和马来西亚总理在国际论坛上的发言,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他们试图在中美两大势力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增加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等方式缓和对美关系,同时也不忘维护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这种外交策略虽然可能让某些国家感到不满,但却充分体现了越南等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类似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土耳其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微妙平衡、沙特在中美之间的灵活周旋,以及日本和印度在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关系的谨慎调整,都是“合纵连横”策略的具体体现。

最后,面对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实力对比的深刻调整以及国内矛盾的日益激化,各国都在深刻反思并大幅调整自己的政策方向,以期在全球大变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深度改革政府、放松监管、大幅减税等措施,旨在通过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来重振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而在欧洲,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将发布新的《欧洲竞争力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的路线图,旨在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改善营商环境和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提升欧洲的全球竞争力。阿根廷总统米莱在论坛上的讲话,更是彰显了他作为改革者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国家的变法行动,不仅是对国内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全球格局变化的深刻洞察和主动适应。

然而,全球格局的“战国”时代并非一片灰暗。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各国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治理机制,以期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从G20峰会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都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于合作与共赢的渴望与追求。

特朗普2.0时代:

地缘经济争端升级与地缘政治风险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特朗普的再次登台无疑为国际舞台带来了新的变数与挑战。《The National》总编米娜·阿尔-奥拉比提出的观点,即特朗普对中美关系可能更加侧重于经济层面,而非传统的地缘政治问题,为我们理解这一新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特朗普2.0时代,地缘经济争端似乎正逐渐上升为中心议题,而地缘政治风险则呈现出一种相对下降的趋势。

@ 地缘经济争端:从关税到技术管控的全面升级

特朗普在其论坛上的讲话,无疑是对这一趋势生动诠释。他对中美贸易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贸易逆差的强调,显示出其对于经济问题的高度关注。不仅体现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经济诉求,更是其推动美国再工业化、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一环。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深知,科技是未来经济的主导力量,掌握科技制高点就意味着掌握全球经济的主动权。因此,无论是在关税战还是技术管控上,特朗普都显得尤为坚决和果断。

@ 地缘政治风险:从紧张到缓和的微妙转变

然而,与地缘经济争端的升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他强调国内问题的紧迫性,如通胀、移民、政府债务和降低能源成本等,显示出其政策重点的转移。

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团队促成中东地区停火协议的努力,以及他对中国在中俄冲突停火中可能扮演的积极角色的认可,都表明他在某些领域愿意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而非全面的对抗。这种态度的转变,对于减轻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调解能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 特朗普的交易风格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特朗普作为地产商出身的交易风格。他善于运用“亲兄弟”式的外交手段,先给予对方足够的面子和尊重,然后再在关键时刻“明算账”。

尽管如此,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仍然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的再次登台,或许能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带来新的契机。

身处焦虑之中的欧洲与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

当前,欧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源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特朗普2.0时代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中欧关系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一、欧洲的双重焦虑‌

欧洲的经济焦虑显而易见。近年来,欧盟和美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欧洲似乎落在了美国和中国之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德国总理舒尔茨的讲话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这种对经济滞后的担忧。冯德莱恩提到,欧盟正在酝酿重大改革,旨在打破僵化的体制、推动创新并提升竞争力。然而,这些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仍受到广泛质疑,这无疑加深了欧洲的焦虑情绪。

与此同时,特朗普2.0时代到来,给欧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美国优先”战略下,欧洲的地位进一步被边缘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出,全球关注点已经转向华盛顿,而欧洲则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特朗普上台后,不仅要求欧洲国家提高军费、加大自身安保能力,还进一步向欧洲施压,要求其减少对美国依赖。这种压力使得欧洲内部对战略自主的呼声再起,要求自立自强、发展新技术、建立统一的欧洲安全防护体系。

‌二、中欧关系的三个方向‌

在欧洲的双重焦虑下,中欧关系也面临着三个方向的选择。

其一,在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冯德莱恩等欧洲领导人多次强调,欧盟愿意与所有愿意保护环境、阻止全球变暖的国家合作,并特别提到欧盟与中国应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开展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她表示,2025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这是深化和扩大合作的好机会。

其二,是强调对华“去风险化”而非脱钩。尽管冯德莱恩在演讲中提到愿意继续与中国交流,但她也明确表示,欧盟将持续推进经济去风险进程,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欧洲依然将中国视为重要经济伙伴,但在关键领域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安全性,以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其三,是损害中欧合作利益以换取对美妥协。这一方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德国联邦议会反对党基民盟在民意调查中领先,其党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有可能成为新任总理。默茨在论坛问答中表示,特朗普做交易的思路使其行为很好预测、立场明确。他如果上台将与特朗普合作,特别是在寻求与美国有共同思路的领域——这里默茨特别提到了中国。默茨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上台后的具体行动将对中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欧关系的未来展望‌

面对欧洲的焦虑和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中欧双方可以在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同时,也可以在供应链多元化和安全性方面寻求合作,以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并降低潜在风险。

此外,中欧双方还需要加强互信和理解,避免因为误解和误判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双方可以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俄乌停火难度仍较大:达沃斯论坛上的和平挑战‌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聚光灯下,俄乌冲突的和平前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位曾以24小时内实现停火为豪的领导者,在面对主持人关于明年能否见证俄乌停火的直接提问时,却显得异常谨慎。

论坛现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演讲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欧洲社会主流立场的一种折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舒尔茨以及德国反对党领袖默茨等欧洲政要,他们的表态惊人地一致:支持乌克兰,不仅是为了帮助这个国家抵御俄罗斯的侵略,更是为了捍卫欧洲自身的自由、安全与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这种坚定的立场,即便在美国援助可能缩减的背景下,也未曾动摇。

然而,和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泽连斯基在问答环节中虽然表达了愿意停火的立场,但他强调,这必须建立在公平的条件之上。他所谓的公平,核心在于获得明确且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更为棘手的是,俄罗斯方面坚持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和保持中立,这与乌克兰的立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分歧如同鸿沟,使得停火谈判变得异常艰难。泽连斯基还透露了一个关键数据:当前乌克兰军队的作战物资中,40%为自产,约三分之一来自美国,略少于三分之一来自欧洲。

‌能源转型中的安全焦虑与中国机遇‌

在“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平衡”分论坛上,专家们的一席话,既揭示了全球清洁能源技术与投资的蓬勃态势,又直指其尚未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或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现状。这一判断,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记强有力的背书,它证明了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彰显了中国引领的绿色能源革命与全球需求的契合度,有力反驳了所谓“产能过剩”的论调。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从多个维度出发,寻求破解之道。首要之务是认识到,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安全问题与转型需求同等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深受俄乌冲突影响的欧洲国家而言,能源安全更是敏感而紧迫的议题。因此,中国必须从全球视角出发,致力于推动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平衡发展,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在国际舆论层面,我们也需积极发声,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要强调中国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中的积极作用,展示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扭转“产能过剩”的片面认知,树立中国绿色产业的正面形象。

在实践层面,应鼓励中国新能源企业加大对友好国家的投资布局,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配置。这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还能促进东道国产业链的本地化,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制定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规则,提升中国绿色供应链的可预期性和可靠性。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供应链体系,增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供给稳定性,逐步化解国际社会的担忧。(作者:万祥军 | 单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 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

对话2025达沃斯看全球变局-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