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前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清晨被手机闹钟唤醒,到夜晚伴着手机屏幕的微光入眠,一天当中,我们无数次与手机亲密互动。而在这频繁的交互背后,有一项技术默默地为我们提供着便捷与安全保障,那就是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如今,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偏远乡村的屋舍田间,随处可见人们用指纹解锁手机,轻松开启数字生活的大门。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已然从曾经科幻作品里的炫酷想象,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一幕。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又蕴含着怎样的科技奥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一、回首往昔: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脉络
时光回溯到 1999 年,西门子推出了 SL1088 手机,这款手机可不简单,它既是世界上首款较为成熟的滑盖手机,更是有迹可循的第一款支持指纹解锁的手机。
它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机身背部,采用刮擦式识别方式,用户需要在线性传感器上缓慢划过手指,让手机拼接成完整指纹。
虽说如此前瞻性的设计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西门子 SL1088 还成为了全球首款 3 色彩屏手机,在显示效果上完成了革新,为后续手机屏幕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几年,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
直到 2013 年,苹果公司发布了 iPhone 5S,这款手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科技领域激起千层浪。
它新增的正面按压电容指纹设计,让用户只需轻轻按压主屏幕按钮,就能轻松完成手机的解锁、购买等一系列操作,同时,手机记录下来的指纹信息全部存储于本地,进一步保证了用机安全。
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指纹解锁技术正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之一,也让其他手机厂商纷纷效仿,开启了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大规模普及之路。
二、指纹识别如何 “慧眼识人”
2.1 采集:获取指纹信息的初探索
当我们将手指轻放在手机的指纹识别区域时,一场神奇的 “信息捕捉之旅” 便悄然开启。目前,手机指纹采集主要有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这三种主流方式,它们就像是三位独具慧眼的 “侦探”,各自施展绝技来洞察指纹的奥秘。
电容式指纹识别:它的原理类似一个精妙的电容谜题,电容传感器上分布着众多面积相同的小电容器极板,而我们的手指则化身为一个巨大的电容器极板。当手指与电容传感器亲密接触的瞬间,就如同拼图找到了契合的碎片,形成了许多小电容器。
这些小电容器的电容值可不是随意而定的,它们如同敏锐的触角,精准地感知着指纹到小电容器极板的距离。指纹上凸起的 “嵴”,因为距离极板较近,电容值就大;凹陷的 “峪”,则由于距离极板远,电容值较小。在放电过程中,这种电容值的差异就像赛跑选手的速度差一样明显,“嵴” 放电较慢,“峪” 放电较快,如此一来,指纹上那一条条高低起伏、错综复杂的纹路,就被巧妙地转换成了电信号,被手机精准捕捉。
电容式指纹识别有刮擦式和按压式两种采集方式,刮擦式如同一位执着的画家,需要手指在传感器表面匀速滑动,边 “画” 边 “拼接”,才能完成指纹图像的采集,这种方式对操作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识别失败,如今已基本退出手机舞台;按压式则像是一位高效的摄影师,手指只需轻轻一按,就能快速定格指纹图像,方便又快捷,深受大众喜爱。
光学式指纹识别:该技术则像是一位光影魔术师,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施展魔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考勤打卡机很多就运用了这一技术。当手指按压屏幕时,屏幕瞬间化身为一盏明灯,发出的光线直直地照亮手指按压区域。
此时,光线照射到指纹的 “嵴” 和 “峪” 上,就像手电筒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会产生不同角度和明暗程度的反射光线。这些反射光线如同灵动的精灵,透过屏幕像素间隙,欢快地奔向屏幕下的光学传感器,被其稳稳接收,从而勾勒出指纹的模样。
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操作简单便捷,穿透性良好,技术成熟度高,成本也较为亲民,因此在众多手机中广泛应用。不过,它也有自己的 “小短板”,由于只能捕捉到指纹的二维信息,无法深入识别皮肤真皮层,安全性方面稍显薄弱,防伪性较差,就像一位只能画出表面轮廓的画家,容易被模仿。而且,为了采集指纹,屏幕特定区域需要持续发亮,这无疑增加了手机的功耗,长时间使用还可能影响屏幕的寿命。
超声波式指纹识别:该技术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位科技新星,它的原理类似于神奇的声纳探测。手指按压屏幕的瞬间,屏幕下的传感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向手指按压区域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如同细密的触角,接触到指纹的 “嵴” 和 “峪” 时,被吸收、穿透、反射的程度会出现明显差异,进而产生不同能量的回波。
这些回波就像信使一般,被传感器迅速接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和转换,构建出一幅栩栩如生的 3D 指纹图像,仿佛将指纹的每一个细微纹理都立体化呈现出来。
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具有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穿透性超强,如同拥有透视眼一般,能够轻松穿透玻璃、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制品等常见手机材质;抗水渍、污渍干扰能力更是一绝,即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