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数据库事务的实现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四个核心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这些特性保证了事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原子性(Atomicity)的实现
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执行。这通常是通过日志(如redo log)来实现的,这些日志记录了事务的所有操作。如果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中断,系统可以根据日志撤销已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确保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undo log日志记录了数据在事务开始之前的值,通过undo日志文件来恢复数据。
一致性(Consistency)的实现
原子性、隔离性、持久性共同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事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障数据的一致性。
事务必须确保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在事务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不会被破坏。这通常通过锁机制来防止其他事务在事务执行期间修改需要修改的数据,以及在发生错误时通过回滚操作恢复数据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