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求差集运算方法小结

本文介绍了三种求数据差集的方法,包括使用sort和uniq命令、grep命令及awk命令的具体操作步骤,帮助读者解决数据变更后新增数据的识别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求数据的差集的问题。比如,原来数据库的某个表中有1000条数据,后来经过一些后续的变更,变成了1200条数据了。那么我们如何求得这多出来的200条数据究竟是哪一些呢?在此,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把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此列出。为了后面叙述的方便,现把原来的1000条数据的文件命名为file1.txt,后来的1200条数据的文件命名为file2.txt。file1.txt和file2.txt的数据格式完全一样,就是每行放一个字段。

方法一:利用sort和uniq命令

sort file1.txt file2.txt file2.txt | uniq -u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求file1.txt-file2.txt,则file1.txt出现一次,file2.txt出现两次。这里file2.txt出现了两次是为了刨除在file1.txt中不存在,而在file2.txt中存在的数据的影响。两个file2.txt可以保证file2.txt中的任何内容都不会出现在差集中。

方法二:利用grep命令

grep -F -v -f file2.txt file1.txt

这里-F的含义为将pattern翻译为固定的字符串,而不是正则表达式。-f表示从文件中获取pattern。-v就是输出非匹配的行。所以上述命令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在file1.txt中找出不包含file2.txt的行,也就是file1.txt-file2.txt。

方法三:利用awk命令

awk命令绝对算是Linux命令中功能超级强大的命令之一了。以下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awk 'ARGIND==1{A[$0]} ARGIND>1&&!($0 in A){print $0}' file1.txt file2.txt
awk 'NR==FNR {A[$0]} NR>FNR&&!($0 in A) {print $0}' file1.txt file2.txt

在此首先解释一下awk的工作流程:

上图是awk最权威的一本书里面的描述。它简洁明了地描述了awk的工作流程。

ARGIND: The index in ARGV of the current file being processed.

NR: 代表记录的数目,相当于当前正在执行的当前的行数

FNR: File Number of Record

NR和FNR的区别:如果有两个输入文件,NR在两个文件之间会持续增长。当开始处理第二个文件时,NR不会被置为1,相反它会从第一个文件的最大值处继续递增。

所以上述两条命令的本质就是:当AWK处理的是第一个文件时,将第一个文件的每一行数据作为A的键;当处理到第二个文件时,如果读取的某一行数据在A中的键中不存在,就把它打印出来,这行数据就是文件1中不存在的数据。整个AWK过程处理完,就会把所有在文件2中存在但是在文件1中不存在的是数据给打印出来了。

差集运算可以理解为从一个线性表中删除另一个线性表中出现的元素,得到的新的线性表。 下面是一个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差集运算的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100 // 线性表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 存储元素的数组 int length; // 线性表长度 } List; // 初始化线性表 void InitList(List *L) { L->length = 0; } // 向线性表中添加元素 void AddElement(List *L, int e) { if (L->length >= MAXSIZE) { printf("List is full.\n"); exit(1); } L->data[L->length++] = e; } // 删除线性表中的元素 void DeleteElement(List *L, int e) { int i, j; for (i = 0, j = 0; i < L->length; i++) { if (L->data[i] != e) { L->data[j++] = L->data[i]; } } L->length = j; } // 求差运算 void Difference(List *L1, List *L2, List *L3) { int i, j; InitList(L3); for (i = 0; i < L1->length; i++) { for (j = 0; j < L2->length; j++) { if (L1->data[i] == L2->data[j]) { break; } } if (j >= L2->length) { AddElement(L3, L1->data[i]); } } } int main() { List L1, L2, L3; int i; // 初始化线性表L1 InitList(&L1); for (i = 1; i <= 5; i++) { AddElement(&L1, i); } // 初始化线性表L2 InitList(&L2); for (i = 3; i <= 7; i++) { AddElement(&L2, i); } // 求L1和L2的差集 Difference(&L1, &L2, &L3); // 输出结果 printf("L1: "); for (i = 0; i < L1.length; i++) { printf("%d ", L1.data[i]); } printf("\nL2: "); for (i = 0; i < L2.length; i++) { printf("%d ", L2.data[i]); } printf("\nL1 - L2: "); for (i = 0; i < L3.length; i++) { printf("%d ", L3.data[i]); } printf("\n"); return 0;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结构体`List`表示线性表,包含一个存储元素的数组和线性表的长度。使用`InitList`函数初始化线性表,使用`AddElement`函数向线性表中添加元素,使用`DeleteElement`函数从线性表中删除元素。使用`Difference`函数求差运算,其中第一个参数`L1`表示被减数,第二个参数`L2`表示减数,第三个参数`L3`表示差集结果。差集运算的实现过程是,遍历`L1`中的每个元素,判断其是否在`L2`中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则将其添加到`L3`中。最后,使用`printf`函数输出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