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于7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Global Solidarity in the AI Era)为主题 规模空前,汇聚了全球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AI)从理论模型向产业落地、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加速融合的决定性趋势。大会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盛宴,更成为全球AI治理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报告将从大会概况、高层洞见、产业亮点、企业战略及关键报告等多个维度,对WAIC 2025进行全面复盘与深度解析。
一、 大会概况:规模空前,议程聚焦十大方向
本届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与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 其中论坛活动时间为7月26日至28日,而展览则延长至7月29日,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充分的体验时间 。大会吸引了全球超过8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汇集了3000多款尖端科技展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
大会议程设计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十大关键命题展开 :
- 大模型与智能体应用
- 算力新基建及大数据
- 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
- 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
- 新型工业化
- AI+金融
- AI+民生
- AI重塑
- 安全治理
- AI+生态发展
嘉宾阵容星光熠熠,包括12位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80余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超过1200名全球重磅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主论坛、全体会议及各类专题论坛,共同探讨AI的未来 。
大会项目 | 详情 |
---|---|
举办时间 | 2025年7月26日-28日(会议及主论坛);展览延至7月29日 |
举办地点 | 上海世博中心(会议主场地)、世博展览馆(展览核心区)、徐汇西岸等多地联动 |
主办单位 | 中国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上海市人民政府 |
核心数据 | 线下参观人数超35万人次,全网流量23.6亿;70+国家和地区、1500+顶尖专家参会;800+企业参展,3000+前沿展品亮相 |
二、 高层会议与主旨演讲:全球治理与未来认知成为核心议题
与往届相比,WAIC 2025将“全球治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彰显了中国在全球AI规则制定中的积极姿态。
国务院总理的顶层设计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海倡议》:
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AI发展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其定位为普惠性的公共产品。为此,他提出了三大核心优先事项:确保技术的包容性、推动跨国协同创新、以及在发展与安全间寻求平衡监管。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李强总理在会上正式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海倡议》,该倡议聚焦于AI伦理、技术开源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AI治理框架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 。
顶尖学者的前瞻思考:
- 杰弗里·辛顿(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2018年图灵奖得主、”AI教父”)
-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系统正迅速接近并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存在失控风险
- 数字智能体具有”不朽性”,知识可永久保存且传播效率远超生物智能
- 呼吁构建国际AI安全研究社群,培养”向善的人工智能”技术
- 警告AI可能像”成年人”操纵”三岁小孩”一样控制人类,需提前建立安全护栏
- 核心观点:
- 闫俊杰(MiniMax创始人)
- 核心观点:AGI终将实现并面向大众服务,需要AI公司与用户共同参与构建
- 对话环节:埃里克·施密特(Relativity Space执行董事长、前Google CEO)与沈向洋(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
- 核心观点:
- 中美AI大模型差异:中国以开源为主,美国以闭源为主
- 开源模式有利于合作与创新,但需防范被滥用风险
- 未来两年将涌现可通过语言记忆完成任务的智能体,重塑企业工作流
- 核心观点:
- 万玉龙(OPPO智能助理部总经理)
- 核心观点:发布端侧AI性能突破,峰值出字速度达200token/s,支持128k超长文本处理,提出”高效&专属”的AI价值主张
这些高屋建瓴的观点为大会设定了深刻的基调:技术创新必须与伦理治理、安全风险和哲学反思同步进行。
(一)主要分论坛列表
论坛主题 | 协办方 | 主要议题方向 |
---|---|---|
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论坛 | 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 | 展示两岸AI创新成果,探讨融合发展路径 |
AI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 |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区人民政府 |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发布Innovator科学基座大模型等成果 |
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论坛 |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 | 空间智能赋能城市治理,构建”城米料”空间数据体系 |
人工智能规则全球对话与协同发展 | 司法部指导,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全球AI治理规则、法治建设、监管经验共享 |
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 | – | AI基础理论与数学边界问题探讨 |
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 | 联影智能 |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全球合作 |
AI+媒体融合创新论坛 | 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上观新闻 | AI赋能媒体转型与内容创新 |
智链全球·质创未来——真AI牛奶生态创新论坛 | 伊利集团 | AI在乳业生产、供应链、消费体验的全链路应用 |
低空经济论坛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经信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长宁区人民政府 | AI赋能低空技术装备发展,启动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 |
智能社会论坛 | 同济大学、杨浦区人民政府 | AI赋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成立数字法院研究基地 |
(二)重点分论坛详情
- 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论坛
- 主题:智领新程 融创未来
- 内容:集中展示两岸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深入探讨融合发展路径,同期举办展览展示活动
- AI未来发展论坛
- 重磅环节:院士主旨报告、校长高端对话、TR35青年论坛、重大AI科研成果发布
- 发布成果: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罕见病诊断系统等
- 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论坛
- 形式:1个主论坛+4个平行论坛(模料、型域、太格、数资)
- 核心议题:空间智能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构建”智配资源、智链增益”的空间资源智能配置体系
- 低空经济论坛
- 重要成果:启动上海市AI+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低空经济产业链金融服务联盟,设立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
(三)议题方向综述
本届大会分论坛覆盖十大重点方向: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城市治理、医疗健康、媒体融合、产业应用、全球治理、数学基础、低空经济等,体现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全球治理”的完整AI生态链。
三、 产业落地与展商亮点:AI全面渗透物理世界
本届大会最显著的特征是AI技术的“脱虚向实”,超过100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产品集中亮相 ,展示了AI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
(一)大模型产品
产品名称 | 发布企业 | 技术特点 | 应用场景 |
---|---|---|---|
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1.0 | 腾讯 | 1. 支持文字/图片输入生成可漫游3D场景,融合全景图像合成与分层3D重建技术 2. 语意层次化场景表征算法,实现前景/中景/远景分层编辑 3. 输出标准Mesh文件,兼容Unity/Unreal Engine等主流工具 4. 开源部署,支持本地运行与二次编辑 | 1. 游戏开发:快速生成关卡场景与原型搭建 2. VR内容创作:360°沉浸式空间生成 3. 影视特效:物理仿真与动画植入 4. 教育仿真:虚拟实验环境构建 |
数聚链行业大模型 | 数聚链 | 1. AI中台+车路云协同架构 2. 支持监管规则自定义与行为处罚决策 3. 融合3D数字孪生与视觉理解能力 | 1. 智慧口岸:全局智能监管与风险预警 2. 低空经济:无人机巡检路径规划 3. 物流枢纽:智慧堆场自动化管理 |
(二)智能机器人
产品名称 | 发布企业 | 核心参数 | 技术突破 | 应用场景 |
---|---|---|---|---|
Cyborg-R01人形机器人 | 赛博格机器人 | 62自由度,16自由度灵巧手 峰值扭矩411Nm,双臂负重20kg 自主化率90%,故障率0.1% | 1. OMCI全身多接触智控系统 2. 仿生筋腱驱动(TendonFlex) 3. 航天级拓扑优化减重62.5% | 高危工业场景: 煤矿开采/危化品仓储/海上油气平台 |
AlphaBot(爱宝) | 智平方 | 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Brain GOVLA快慢系统融合架构 零延迟执行复杂任务 | 1. 跨场景泛化能力:单硬件适配多任务 2. 端到端闭环控制,无需分模块编程 3. 动态环境实时响应 | 1. 半导体制造:晶能微电子产线物料转运 2. 商业服务:冰淇淋制作/咖啡调配 3. 生物实验室:精密仪器操作 |
青龙机器人系列 | 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国产化核心组件 通用具身智能开发平台 | 1. 时空算力背包:北斗+具身智能巡检 2. 规模化预训练+强化学习融合 | 工业/安防/服务/智能城市多场景 |
XMAN-F1双足服务机器人 | 擎朗智能 | 全尺寸仿人设计 多模态环境感知 | 1. 动态平衡控制算法 2. 高精度操作执行机构 | 商业服务:餐厅服务生/展馆导览 |
GR-3 Care-bot | 傅利叶 | 柔肤软包覆材 全感交互系统 | 1. 情感陪伴算法 2. 多模态健康监测 | 康养场景:认知康复/情感陪伴 |
(三)端侧AI性能突破产品
产品名称 | 发布企业 | 技术参数 | 创新技术 | 应用价值 |
---|---|---|---|---|
OPPO端侧AI引擎 | OPPO | 3B模型峰值出字速度200token/s 128K超长上下文(20万字文档处理) 8倍decoding加速 | 1. 并行译码加速技术 2. AIBoost算法框架+潮汐引擎 3. 端侧混合推理架构 | 1. 长文档翻译实时响应 2. 医疗报告本地化分析 3. 法律文献智能检索 |
Yan2.0Preview大模型 | RockAI | 3B参数规模 非Transformer架构 支持视频模态实时解析 | 1. 神经网络原生记忆单元 2. 离线多模态推理(视觉/语音/动作) 3. 动态权重更新机制 | 1. 智能硬件个性化交互 2. 工业设备离线故障诊断 3. 隐私敏感场景本地计算 |
夸克AI眼镜 | 阿里巴巴 | 融合通义千问大模型 近眼显示导航系统 支付宝生态集成 | 1. 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眼动) 2. 低功耗边缘计算方案 | 1. 移动场景AR导航 2. 实时商品比价 3. 健康数据可视化 |
(四)其他前沿展品
产品名称 | 发布企业 | 技术特点 | 落地案例 |
---|---|---|---|
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 商汤科技 | 1. 具身世界模型生成4D真实世界 2. 多视角视频生成与时空一致性保障 3. 自然语言驱动动作规划 | 1. 长安汽车营销PPT智能讲解 2. 虚拟环境交互训练系统 |
SciMaster科研智能体 | 上海交大-深势科技 | 1. Innovator科学基座大模型支撑 2. 干湿闭环实验生态(Uni-Lab) 3. 多学科工具链整合 | 1. 手性药物工艺研发(张万斌团队) 2. 电解液配方优化(宜宾新能源中心) 3. 分子设计加速器(董佳家团队) |
讯飞星火X1大模型 | 科大讯飞 | 1. 130+语种交互问答 2. 数学解题步骤生成与推理 3. 事实性幻觉治理技术 | 1. 大会多语种实时同传 2. AI学习机个性化辅导 3. 医疗影像辅助诊断 |
- 大模型持续进化,应用为王: 超过40款AI大模型参展,包括商汤科技发布的“日日新V6.5”、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竞争焦点已从参数规模转向实际应用中的推理能力、多模态交互和成本效益 。
- 智能终端百花齐放: 超过50款AI终端产品成为展会焦点,标志着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个人生活。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Rokid、李未可、XREAL等品牌的AI眼镜,以及各类AI PC和教育终端,展示了AI作为“个人助理”的巨大潜力 。
-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迎来爆发: 超过60款形态各异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全场最吸引眼球的展品之一。从商汤科技能够自主进行PPT讲解的机器人,到吉利银河M9搭载的车载AI智能体,再到宇树科技(Unitree)上演激烈对抗赛的机器人,以及擎朗智能(Keenon)在多场景应用的服务机器人,无不预示着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临界点 。
- 核心技术平台与芯片创新: 底层技术的突破依然是推动AI发展的引擎。无问芯穹(Uniscale)在大会上发布了其“无穹AI云”、“无界智算平台”与“无垠终端智能”三大解决方案;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则展示了其最新的全功能GPU芯片及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联发科(MediaTek)、日月光(ASE)和英业达(Inventec)首次组团参展,带来了其在AI领域的最新产品,显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趋势 。
四、 企业专题论坛聚焦:腾讯与华为的技术路线图
作为行业领军者,腾讯和华为在各自的专题论坛上,清晰地展示了其对AI未来的战略布局。
腾讯“智能涌现”论坛:迈向共生伙伴与具身智能
腾讯于7月27日举办的“智能涌现”论坛,核心聚焦于AI从工具向伙伴的演进 。
- 发布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 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是腾讯正式发布了其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该平台旨在推动AI的“智能化”(Agentization),使AI从被动响应的系统演进为能够主动交互、规划和行动的智能体,并探索涌现集体智能的可能性 。
- 智能体(Agent)的闭环与接口: 论坛深入探讨了Agent实现“感知-规划-行动-协同”闭环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即Agent与外部工具和数据交互的接口(南北向问题)以及Agent之间协作的标准化协议(东西向问题)亟待解决 。
- “好用的AI”定义: 专家们共同展望了“好用的AI”应具备的特质:目标鲜明、专业定制、简单易用,能够通过高质量的专有知识和数据来克服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实现“专而精”,真正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
华为昇腾AI算力论坛:构筑万亿级智能时代的算力基石
华为的展示和论坛则牢牢抓住了AI时代的“石油”——算力。
- 昇腾384超节点真机首秀: 华为在WAIC上首次线下展出了其昇腾384超节点(Ascend 384 Super Node)的实体机。该节点通过高速总线将384张AI芯片互联,有效突破了传统集群的规模瓶颈和通信效率问题,能够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标志着国产智算基础设施进入了“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时代 。
- 赋能产业大模型: 华为宣布其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已成功孵化和适配了超过30个主流大模型,占据了中国大模型市场的半壁江山。大会期间,基于昇腾AI开发的中国商飞“东方.翼风”大模型也正式发布,展示了其在航空设计等尖端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
- “东数西训”战略落地: 华为助力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基于其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平台(AICE),构建了西部部署训练集群、东部部署训推一体平台的算力网络新模式,高效实践了国家的“东数西算”战略 。
- “3+1”智算服务体系: 华为提出了以复杂的系统工程思维来建设智算中心,打造涵盖算力、存力、运力的“3+1”产业体系,为客户提供从数据中心基建到AI使能优化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
五、 重要报告与行业趋势,描绘AI产业未来图景
本届大会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报告,为业界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几年的技术演进路线和产业发展趋势。
1. 端侧智能化
- 技术突破:2025年成为“端侧AI元年”,算力从云端向终端渗透,OPPO、Rokid等企业实现200 token/s出字速度、57°视场角AR眼镜等突破。
- 场景落地:端侧AI覆盖手机(OPPO Find系列)、智能眼镜(通义听语)、健康设备(AI健康档案),支持本地文档处理、实时翻译、医疗报告分析等功能。
- 生态构建:厂商通过自研芯片级方案(如OPPO潮汐引擎)、开源工具链(如阿里云Agent框架)降低开发门槛,推动多设备协同。
2. 具身智能产业化
- 硬件进展:
- 人形机器人:星动L7(55自由度,支持360°旋转跳)、擎朗XMAN-F1(爆米花制作、饮料调制)实现高动态运动与精细操作。
- 灵巧手与服务机器人:星动XHAND1(12自由度,遥操作精度媲美人类)、星动Q5(37种语言交互,商场导购落地)。
- 技术支撑:端到端强化学习、VLA大模型(如ERA-42)推动机器人自主学习工具使用(超1000种操作)。
3. 开源生态
- 模型开源:阿里云通义千问系列接入魔搭社区,Qwen1.5登顶OpenLLM三榜,开源Agent框架与推理引擎降低开发者门槛。
- 行业协作:MiniMax、商汤科技等通过开源模型推动多模态应用,燧原科技联合伙伴构建智算集群,实现7万卡商业化落地。
此外,毕马威(KPMG)发布的全球AI白皮书、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起的“AI for SMEs全球普惠倡议”,以及伊利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健康营养大模型2.0等,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AI赋能全球化转型、中小企业发展及传统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 。
六、 总结与展望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盛会,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
- 应用落地是主旋律: AI产业的重心已从模型参数的“军备竞赛”彻底转向了在真实场景中创造价值。从工业、金融到民生消费,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各行各业。
- 具身智能时代来临: 以智能机器人和AI终端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正成为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的关键桥梁。未来几年,我们将见证其从测试走向量产,逐步进入家庭和工厂 。
- 全球治理成为共识: 随着AI能力的日益强大,单一国家或企业已无法独立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上海倡议》的发布,标志着构建一个开放、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框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中国角色: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于上海,主导多边主义治理框架,获辛顿等学者支持。
- 算力与生态是基石: 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体系的崛起,以及以腾讯等平台企业构建的开放生态,共同构成了中国AI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
2025 WAIC展现了AI从技术突破向产业落地的加速渗透,“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预示着一个AI技术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纪元已经开启。WAIC 2025无疑是这个新纪元中一个明亮而深刻的注脚。
来源:gogoai.com 编辑:果果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