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前,东哥对孙宇晨是极其鄙视的。这个在币圈呼风唤雨的“大割”人物,头衔夸张、争议满满。可当我真正下场创业之后,却越来越意识到:这个人,真的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巴菲特午餐”中标人,到砸下 620 万美元买下一根香蕉艺术品,再到“格林纳达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你在笑他疯狂的时候,却殊不知他疯狂操作背后,藏着一种极具参考价值的创业思维模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次“吃鸡事件”。
椰子鸡哲学:在锅里刚熟,他就捞了一半
据说某次饭局,孙宇晨的前女友回忆:
“大家在吃椰子鸡,他总是在锅里鸡肉刚熟的那一刻,第一时间把大半只捞到自己碗里,从不迟疑。”
听起来像段子?但这正暴露了他性格中最核心的一点——目标感极强、行动极快、毫不犹豫。
在创业这个极度内卷的游戏里,这种“捞鸡本能”,恰恰是许多人缺乏的能力。
1. 想吃鸡,就别等别人先动筷子
很多创业者总习惯“等等再看”:
-
MVP 没完善,不敢投放;
-
投资人愿谈,自己还怕“准备不够”;
-
市场风口来了,先看看同行怎么做。
等你准备好了,市场的鸡早被别人捞光了。
现实从来不是“等准备好才开始”,而是边上桌边出招。 孙宇晨抢鸡的动作看似没礼貌,实则是一种对机会的灵敏嗅觉与快速执行力。这正是初创者最稀缺的素质之一。
2. 面子,不是你的启动资金
为什么大多数创业者扭扭捏捏?其实就是怕“没面子”。
-
怕产品不成熟被嘲笑;
-
怕同行说自己“太激进”;
-
怕失败影响形象。
可商业世界不是学校舞会,面子在战场上一文不值。你得的不是赞誉,是市场份额;你守的不该是体面,是现金流。
越早抛掉面子,越早拥有真实的社会化人格,才能在商业丛林里活得久、活得好。
3. 抢到机会,再慢慢优化
孙宇晨能屡屡出圈,不是因为执行完美,而是因为**“先抢资源、后搞定细节”**的策略。他抢下“巴菲特午餐”、砸钱拍“香蕉艺术品”,就是在不停制造窗口、占领注意力。
这对创业者的启示很简单:
-
产品不完美?没事,先上线看看反应;
-
模式还没跑通?可以边做边修;
-
没钱也要起个盘,把项目先运作起来。
完美主义是创业最大的敌人。在机会面前,要有“先捞鸡再说”的执行本能。
4. 抢鸡本能,是创业者的底层驱动
优秀创业者脑子里都有一个默认反应:“先抢下来,再看怎么用。”
这不是粗鲁,而是一种“我不上谁上”的反射神经。你看孙宇晨,总是在第一时间出手抢占注意力资源、话语权和关键项目,不管外界怎么评价。
市场竞争激烈,你要做的不是等别人给你鸡汤,而是成为第一个伸筷子的人。
5. “椰子鸡哲学”的五条创业启示
-
行动大于犹豫:机会稍纵即逝,慢一步就没得吃。
-
放下体面,抓住实利:面子值不了钱,现金流才是核心。
-
先上桌再精细化:抢到机会再优化,不完美也能赢。
-
资源倾斜于执行者: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向能干事的人集中。
-
养成“第一口鸡”意识:认准窗口,就要比别人快 0.1 秒。
写在最后
孙宇晨值得学习吗?可能见仁见智。但他身上那种“不等、不拖、不犹豫”的创业执行力,绝对值得你深思。
毕竟,吃鸡的人,从不等鸡汤端上来。
创业这条路上,你要做的不是等别人请你吃鸡,而是第一个伸筷捞鸡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