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没有经过真正的训练,总感觉差点意思。例如刚出的那个核心,发表出来的论文和刚开始写的完全看不出来是一篇。
还有文化相关的那个,找同学导师看了下也说需要数据支撑,提出假设,验证等工作,其实就是工作不够,思考和储备不足,就是看不到work。经过一段时间回看那个论文,自己都感觉写的不好,需要调整,基本就是专科学报的水平(哭死,但也是人家的实话)。
最近出来,抽身事外,看看文章,也能思考下如何提高写作水平!都TM40了还在搞这种基础工作,挺悲哀的。不过还是挺喜欢目前这种状态,基本没琐事叨扰,简简单单(还是家人付出很多,老婆一个人看两个孩子,父母帮忙的结果,我在这大言不惭),还是希望后面有机会多出来。希望这一段时间有所收获,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1、如何仅从Introduction看出一篇文献的水平? - 知乎
2、作者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同时也有自己非常好的一篇博文:你第一篇SCI写了几个月? - 知乎
将一篇文章的整体水平定义为上中下三等,再将其introduction部分单独定义为上中下三等,就会有九种组合。你可以自己试试,这九种组合的比例不是均等的,在我感觉,大致上是在很大范围内introduction的好坏基本上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水平。
第一,Introduction的最大目的,是引出你自己的study。说白了,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两句话:xxx问题至关重要(决定生死、治疗疾病、世界上流行、生活质量、的意义、长期存在的争议等等),我的这个研究解决了、拓展了xxx问题中的x部分。
Introduction一般有固定写法,4-5段的总分总 模式,第一段抛出最重要的意义,2-4段分几个点展开一下,最后一段写自己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你通过introduction得到的就是已知的结果、本研究的背景。个别时候,你深知某些已经发表的文章不靠谱,如果这些不靠谱的文章大量出现在introduction的引用里作为支持性证据,那也许是一个暗示:本研究可能也不太靠谱。更多的时候,你读完introduction得到的就是“这个研究很有意思,我想看看”这就是个成功的introduction。
有些杂志甚至没有Introduction这部分,只是概括成一段话,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两个重要要素。所以原则上,只要能让人产生“想深入了解一下”的想法,就算一个成功的introduction。基本上不太代表文章的整体水平。
第二,文章整体水平的成功与否,一定要看results和figures。对于90%以上的杂志来说,novel没有文章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重要,所以results和figures要远比introduction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