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好奇,为什么有人热衷社交,有人却偏爱独处?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MBTI(迈尔斯 - 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作为风靡全球的人格分类工具,或许能为你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MBTI 的前世今生与内在奥秘。
一、MBTI 的起源与发展
MBTI 的诞生离不开两位关键人物: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凯瑟琳是一位热衷研究人类性格差异的作家,伊莎贝尔则对心理学充满兴趣。20 世纪 40 年代,正值二战期间,社会急需高效的职业分配方案,母女俩深受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启发,着手开发一套能快速评估人格类型的工具,MBTI 由此诞生。
最初,MBTI 被用于帮助女性在战时快速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被应用于职业咨询、团队建设、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人们探索自我、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如今,MBTI 已被翻译成 20 多种语言,每年有数百万人参与测试。
二、MBTI 的理论基础
MBTI 基于荣格提出的 心理类型理论,从四个维度对人格进行划分,每个维度有两种倾向,通过不同组合形成 16 种人格类型:
外向(E)—— 内向(I):
该维度反映个体获取能量的方式。外向型(E)的人通过与外界互动、社交活动获取能量,善于表达,喜欢成为焦点;内向型(I)的人则从内心世界汲取能量,更享受独处,倾向于先思考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