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交流的方面。需求获取只有通过有效的客户—开发者的合作才能成功。分析者必须建立一个对问题进行彻底探讨的环境,而这些问题与产品有关。为了方便清晰地进行交流,就要列出重要的小组,而不是假想所有的参与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对需求问题的全面考察需要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不但考虑了问题的功能需求方面,还可讨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确定用户已经理解:对于某些功能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即将在产品中实现它。对于想到的需求必须集中处理并设定优先级,以避免一个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的无限大的项目。
需求获取是一个需要高度合作的活动,而并不是客户所说的需求的简单誊本。作为一个分析者,你必须透过客户所提出的表面需求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询问一个可扩充( o p e n -e n d e d)的问题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用户目前的业务过程并且知道新系统如何帮助或改进他们的工作。调查用户任务可能遇到的变更,或者用户需要使用系统其它可能的方式。想像你自己在学习用户的工作,你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你有什么问题?从这一角度来指导需求的开发和利用。
还有,探讨例外的情况:什么会妨碍用户顺利完成任务?对系统错误情况的反映,用户是如何想的?询问问题时,以“还有什么能⋯⋯” ,”当⋯⋯时,将会发生什么”“你有没有曾经想过⋯⋯” ,“有没有人曾经⋯⋯”为开头。记下每一个需求的来源,这样向下跟踪直到发现特定的客户。
尽量把客户所持的假设解释清楚,特别是那些发生冲突的部分。从字里行间去理解以明确客户没有表达清楚但又想加入的特性或特征。Gause 和We i n b e rg(1 9 8 9)提出使用“上下文无关问题”—这是一个高层次的问题,它可以获取业务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的全部信息。客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诸如“产品要求怎样的精确度”或“你能帮我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不同意某人的回答吗?”这些回答可以更直接地认识问题,而这是封闭( c l o s e - e n d)问题所不能做到的。
需求获取利用了所有可用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描述了问题域或在软件解决方案中合理的特性。第7章曾列出了软件需求的来源。一个研究表明:比起不成功的项目,一个成功的项目在开发者和客户之间采用了更多的交流方式( Kiel and Carmel 1995)。与单个客户或潜在的用户组一起座谈,对于业务软件包或信息管理系统( M I S)的应用来说是一种传统的需求来源。(如何与用户座谈方面的指导,见Beyer and Holtzblatt [1998],Wood and Silver[1995],McGraw and Harbison[1997])。直接聘请用户进行获取需求的过程是为项目获得支持和买入(b u y - i n)的一种方式。
在每一次座谈讨论之后,记下所讨论的条目( i t e m ),并请参与讨论的用户评论并更正。及早并经常进行座谈讨论是需求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途径,因为只有提供需求的人才能确定是否真正获取需求。进行深入收集和分析以消除任何冲突或不一致性。
尽量理解用户用于表述他们需求的思维过程。充分研究用户执行任务时作出决策的过程,并提取出潜在的逻辑关系。流程图和决策树是描述这些逻辑决策途径的好方法。
当进行需求获取时,应避免受不成熟的细节的影响。在对切合的客户任务取得共识之前,用户能很容易地在一个报表或对话框中列出每一项的精确设计。如果这些细节都作为需求记录下来,他们会给随后的设计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限制。你可能要周期性地检查需求获取,以确保用户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今天所讨论的话题适合的抽象层上。向他们保证在开发过程中,将会详尽阐述他们的需求。
在一个逐次详细描述过程中,重复地详述需求,以确定用户目标和任务,并作为使用实例。然后,把任务描述成功能需求,这些功能需求可以使用户完成其任务,也可以把它们描述成非功能需求,这些非功能需求描述了系统的限制和用户对质量的期望。虽然最初的屏幕构思有助于描述你对需求的理解,但是你必须细化用户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