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刻意练习”:并非万能灵药
人们普遍认为,想要精通某项技能,必须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这种观点源于对专业人士的观察,例如音乐家、运动员、棋手等。他们通常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进行艰苦的训练,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然而,传统的刻意练习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 过度强调重复: 传统的刻意练习往往强调对特定技能的反复训练,例如 pianists 不断练习音阶,篮球运动员反复练习投篮。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熟练度,但却容易忽视对整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 缺乏变化: 传统的刻意练习往往缺乏变化,练习的内容和方式一成不变,容易陷入瓶颈,难以突破。
- 忽视学习规律: 传统的刻意练习往往忽视学习规律,例如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记忆效果不佳。
“后刻意练习”时代: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系列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被统称为“后刻意练习”。
“后刻意练习”强调:
- 理解与应用: 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练习,更要注重对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学习编程时,不仅要掌握语法规则,更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 间隔与穿插: 将练习时间分散开来,并在练习中穿插不同的内容,例如学习数学时,可以将代数、几何、微积分等内容交替练习,避免长时间专注于单一内容,导致疲劳和厌倦。
- 多样化: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练习,例如学习语言时,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训练,避免单一练习方式的局限性。
- 反思与反馈: 定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并寻求他人的反馈,例如与老师、教练或同伴交流,获得指导和建议。
案例:跳出传统,拥抱新方法
书中提到了很多“后刻意练习”的案例,例如:
- 加州理工大学棒球队: 教练改变了传统的击球训练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投球随机穿插,而不是让球员反复练习击打同一种球。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方法训练的球员,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投球时,表现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方法训练的球员。
- 医学院学生: 医学院学生在模拟中心使用高科技的人体模型练习医学复苏和其他诊疗手段,并在标准化患者(由演员扮演)身上练习问诊、体检和诊断。这种模拟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场景,并获得及时的反馈,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
总结:学习方法的革新
“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对学习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也意味着学习方法的不断革新。通过采用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
下一个星期准备阅读 刻意练习,先把本地笔记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