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显存位宽之外,其它比较重要的参数依次为:流处理器、核心/显存频率,显存容量。在流处理器方面,由于N卡和A卡的设计架构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比较数量:N卡的性能提升和流处理器数量增加是等比例的,但A卡则呈一条曲线——如要保持性能线性提升,流处理器数量必须呈几何式增加。
1.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笔记本而言,显存位宽为64bit和32bit的皆为中低端显卡,128bit的为中高端显卡,256bit则为顶级显卡
显卡的显存是由一块块的显存芯片构成的,显存总位宽同样也是由显存颗粒的位宽组成,。显存位宽=显存颗粒位宽×显存颗粒数。显存颗粒上都带有相关厂家的内存编号,可以去网上查找其编号,就能了解其位宽,再乘以显存颗粒数,就能得到显卡的位宽。这是最为准确的方法,但施行起来较为麻烦。
2.显存带宽
3.显存容量
适当的显存容量也是必要的,但并非多多益善——测试数据表明,当显存容量超过显存位宽的两倍后,无论再增加多少都没太大意义了。比如64bit中低端显卡配128MB显存就够了,128bit中高端显卡配256MB显存也够了。但实际情况是,多数笔记本显卡都配备了四倍甚至八倍的显存(因为不会明显增加成本),厂商就以此作为卖点大力宣传,这无疑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4.显存的速度
显存的速度一般以ns为单位。常见的显存有7ns、6ns、5.5ns、5ns、4ns甚至3.8ns的显存。其对应的额定工作频率分别是143MHz、166MHz、183MHz、200MHz和250MHz 。
显存速度和显存频率成反比,额定工作频率的计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显存速度的倒数就是显存的额定工作频率。
5.渲染管线
渲染管线也称为渲染流水线,是显示芯片内部处理图形信号相互独立的的并行处理单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渲染管线比喻为工厂里面常见的各种生产流水线,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而渲染管线则是提高显卡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渲染管线的数量一般是以 像素渲染流水线的数量×每管线的纹理单元数量 来表示。
GeForce4MX440的渲染管线是2×2,就表示其具有2条像素渲染流水线,每管线具有2个纹理单元等等,其余表示方式以此类推。渲染管线的数量是决定显示芯片性能和档次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相同的显卡核心频率下,更多的渲染管线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像素填充率和纹理填充率,从显卡的渲染管线数量上可以大致判断出显卡的性能高低档次
另一种观点:
对于显卡本身最重要的是其芯片提供的像素填充率和它的显存带宽。
1.像素填充率
的最大值为3D时钟乘以渲染途径的数量。如NVIDIA的GeForce 2 GTS芯片,核心频率为200 MHz,4条渲染管道,每条渲染管道包含2个纹理单元。那么它的填充率就为4x2像素x2亿/秒=16亿像素/秒。这里的像素组成了我们在显示屏上看到的画面,在800x600分辨率下一共就有800x600=480,000个像素,以此类推1024x768分辨率就有1024x768=786,432个像素。我们在玩游戏和用一些图形软件常设置分辨率,当分辨率越高时显示芯片就会渲染更多的像素,因此填充率的大小对衡量一块显卡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刚才我们计算了GTS的填充率为16亿像素/秒,下面我们看看MX200。它的标准核心频率为175,渲染管道只有2条,那么它的填充率为2x2 像素x1.75亿/秒=7亿像素/秒,这是它比GTS的性能相差一半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知道了,填充率的大小取决于显示芯片,目前只要买正规厂商的显卡都不会在芯片上有什么机关,一分钱一分货,而我下面重点要讲的显存就没有这么透明了。
2.存储带宽
"显存频率*显存位数总和/8“
显存的数据位宽是一项经常被用户忽略的参数,但是其重要性甚至要超过显存的工作频率,因为位宽决定了显存带宽,而显存带宽已经成为现在制约显卡性能的瓶颈。
比较全的参数
http://www.itful.com/html/diy/hardware/2009/0502/846.html
http://blog.zol.com.cn/654/article_65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