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一贯印象中,印度女人的地位是极其卑下的,尤其是婚后的印度女人,地位几近于奴隶。
我早就从一些资料上得知:印度妇女一旦结婚就必须辞去工作,一心在家生孩子、照顾丈夫、做家务等,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守妇道”或品行不端,一旦成为寡妇就更惨了。因为按照传统观念,寡妇是不能再嫁的,她们必须像苦行僧一样剃光头发,风餐露宿,终日为亡夫祈祷,不许穿鲜艳的衣服,不许配戴首饰,不许拥有财产。因不堪屈辱,寡妇自焚事件是屡有发生,受摧殘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据印度相关媒体报道,仅2000年11月到2001年2月,印度新德里及其周边,共发生烧死小媳妇案件8起。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统计,1996年至1998年间,除去自杀的,印度分别有5513名、6006名和6917名妇女因嫁妆而被烧死、掐死、毒死或刺死。分别有35246名、36592名和41318名妇女因陪嫁而遭受残酷折磨。此外,还有一些低种姓的年轻女子被送进寺庙“为神服务”,命运更是惨不忍睹。
而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却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印度居然有个“棒打”。难道印度男人良心发现了么?再往下看才知道,其实这个“棒打男人节”,就是印度的传统节日霍利节的一种别样过法。霍利节是仅次于灯节的印度第二大节日,每年2月底或3月初某一天举行。那天一大早,男女老少都要提袋拿罐走出户外,用涂抹和喷洒各种颜料来与亲朋好友互致祝福。然而在距离首都新德里约100公里的北方邦布拉吉地区,妇女却可以肆无忌惮地以“棒打男人”的方式来过节,据说,这一有悖印度社会“男尊女卑”传统的奇特习俗,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外地民众蜂拥前往。男人节
“打几巴掌再给甜枣吃” 霍利节当天,妇女们会每人手拿一根长长的、足有碗口粗的竹棍或木棒,早早地赶到当地一个叫巴萨纳的小村庄,守在村口及小巷等要塞之地等待男人们的到来。与此同时,所有的男人则要汇集在另一个叫南德冈的村庄,穿着准备抵御挨打的厚衣服、带上盾牌,载歌载舞向巴萨纳进发。两方相遇后,一场“恶女打男”的好戏便立即上演。妇女棒打男人的力度很有讲究,既不是明显的假打也不能让挨打的人身受重伤,但一些轻微的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许多时候,几名妇女往往会把棍棒集中在同一个目标身上,手持盾牌抵御的男人一开始还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做出痛苦状,但往往很快便会被打得疼痛难忍落荒而逃。晚上,遍体鳞伤的男人们疲惫地回到家中,而白日里“凶神恶煞”的妻子此时一定要端上最好吃的甜食来进行抚慰,正可谓“打几巴掌再给个甜枣吃”。
“习俗源于神话传说”。 布拉吉这种奇特的习俗来源于古老的印度教传说。南德冈是印度教的“英雄之神”克里什那出生并长大的地方,而巴萨纳则是他的妻子拉达的家乡。相传克里什那结婚之前,经常到巴萨纳村闲逛并喜欢用恶作剧来嘲弄拉达以及她的女友,这种恶行引起了当地妇女的强烈不满。她们每次见到克里什那后,便用竹竿或木棍将其赶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的棒打霍利节。正是因为占据着印度教圣城的天时地利,布拉吉才得以拥有霍利节期间女性棒打男人的特权,而印度其他地区则只有看着眼红的份。
“挨打才能不打人”。按照当地民众的说法,霍利节期间的一顿痛殴不但不会让男人心怀不满,反而更有利于家庭和睦。由于很少外出工作,印度妇女的地位相对低下,嫁给夫家不但要搭上巨额嫁妆,还要在日后生活中时时看丈夫的脸色。“棒打霍利”可以让所有的女伴聚集在一起,体验一回“当家做主”的感觉,也算一个舒缓心情的好时机。男人们同样对挨打乐此不疲。每年从南德冈前往巴萨纳的大军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到10岁的孩童,都会凑热闹去体验一番“棒如雨下”的感觉。
“布拉吉的男人很自豪”。 印度媒体表示,不知道是不是挨过打的男人会对“棍棒之苦”深有体会,反正当地的家庭暴力事件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少一些。而另外则有人戏言,恐怕“那是因为布拉吉的家庭暴力在霍利节当天就全都用完了”!据说,现在“棒打霍利”的知名度在印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不但生活在布拉吉的民众对此感到非常自豪,而且随着交通更加便利,有许多印度民众也会选择在节日期间前往南德冈,做一回英雄克里什那来接受拉达们的棍棒教诲。
如此受欢迎的“棒打男人节”,希望能在那些妇女地位低下的地方应该多多推广才是,那些地方的男人们,(世界经理人博客http://blog.icxo.com)请提前做好些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