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 是 Linux 编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IPC 有多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因为没有像管道、消息队列这样的中介介入,所以通常认为共享内存是迄今为止最快的 IPC 方式;Linux 既支持 UNIX SYSTEM V 的共享内存段,也支持 POSIX 的共享内存对象,本文针对 POSIX 共享内存对象,本文给出了多个具体的实例,每个实例均附有完整的源代码;本文所有实例在 Ubuntu 20.04 上编译测试通过,gcc版本号为:9.4.0;本文的实例中涉及多进程编程和信号处理等,阅读本文还需要一些基本的内存管理知识,本文对 Linux 编程的初学者有一些难度。
1 POSIX 共享内存对象
- 在文章《IPC之七:使用 System V 共享内存段进行进程间通信的实例》中介绍 System V 的共享内存段,其概念相似,在阅读本文前可以先阅读这篇文章;
- POSIX 的共享内存与 System V 的共享内存段的使用步骤相似:
- 创建并配置共享内存;
- 将共享内存地址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上;
- 像使用普通内存一样使用共享内存;
- 使用完毕后释放映射地址;
- 删除共享内存;
- 通常把 System V 共享内存称为共享内存段(Shared Memory Segment)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OSIX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通信,包括创建、映射、删除共享内存对象的步骤,并给出了具体实例。通过对比System V共享内存,阐述了POSIX共享内存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了其与文件内存映射的相似性。文中还讨论了共享内存的权限、持久性和安全性,并提供了实用的示例代码。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