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学习思维导图:
padding和margin的选择:
父容器与子容器的距离控制用子容器的margin;
父容器内的文字距离用padding控制。
选择器的种类:
第一 id #xxx
第二 class .xxx
第三 标签 div p body 等
第四 后代 div p{} .a .b{} 等 表示所有空格后面的选择器生效
第五 子代 div > p 只有大于号后面的选择器生效 不继承下去了
第六 群组选择 div,p,a{} 记住 是逗号 不是小数点,表示div p a标签都生效
第七 伪选择器 比如 a:link 让鼠标放上去的时候生效
伪类选择器
a:link就是a,表示unvisited(a:link在低版本IE浏览器无法识别,所以一般用a就可以了)
a:visited
a:hover
a:active
注意顺序(LVHA),否则不发生作用
第八 通用选择器 比如 p *{} 表示p标签后面的所有标签都生效
第九 相邻选择器 比如 p+div{} 表示 p后面的第一个div生效 后面的 都无效
第十 属性选择器 比如 p[title='aa'] {} 表示 p标签里面是否有title等于aa的属性 有的话就生效
margin的重叠现象:
相邻的普通元素,上下边距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取其中较大的边距。
但是浮动元素例外,没有重叠现象。因此水平边距永远不会重叠
父子级别的元素会出现竖直方向的margin的重叠现象
块级元素和内联元素:
块级元素(div)独占一行,能设置宽高
内联元素(span)不独占一行,不能设置宽高,竖直方向没有padding和margin
替换元素:
替换元素是浏览器根据其标签的元素与属性来判断显示具体的内容。
比如:<input /> type="text" 的是,这是一个文本输入框,换一个其他的时候,浏览器显示就不一样
(X)HTML中的<img>、<input>、<textarea>、<select>、<object>都是替换元素,这些元素都没有实际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