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KD树

KNN算法在大数据集时效率较低,KD树是一种用于快速查找最近邻的树形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D树的基本概念,包括节点数据结构、构建过程,并提供了Python实现KD树的算法概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KNN-KD树学习笔记

之前已经介绍过KNN的算法了,回顾一下KNN的算法核心思想:KNN算法是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这k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就把该输入实例分类到这个类中。

实现kNN算法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对训练数据进行快速k近邻搜索,这点在特征空间的维数大以及训练数据容量大时尤其重要。简单的KNN算法需要遍历整个训练数据集来求解距离,这样的做法在训练数据集特别大的时候并不高效,需要很大的计算量。

KNN算法的改进方法之一是分组快速搜索近邻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样本集按近邻关系分解成组,给出每组质心的位置,以质心作为代表点,和未知样本计算距离,选出距离最近的一个或若干个组,再在组的范围内应用一般的KNN算法。由于并不是将未知样本与所有样本计算距离,故该改进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但并不能减少存储量。下面介绍一种名为KD树的数据结构,将其应用到KNN算法中来减小算法的计算量。

KD树结构

KD树(K-dimension tree)是一个二叉树结构,表示一个对k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数据结构。它的每一个节点记载了特征坐标,切分轴,指向左枝的指针,指向右枝的指针

构造kd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k维空间进行切分,构成一系列的k维超矩形区域。kd树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于一个k维超矩形区域。KD树是一个二叉树,每个节点表示一个空间范围。

KD树节点的数据结构
# 构造KD树节点的数据结构
class Kd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om_elt, label, split, left, right):
        self.dom_elt = dom_elt  # k维向量节点(k维空间中的一个样本点)
        self.label = label      # 上述样本点dom_elt的标记
        self.split = split      # 整数(进行分割维度的序号)
        self.left = left        # 该结点分割超平面左子空间构成的kd-tree
        self.right = right      # 该结点分割超平面右子空间构成的kd-tree
构建KD树过程如下:

### KNN算法与KD的关系 KNN(K-Nearest Neighbors)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测试样本与训练集中所有样本之间的距离来找到离测试样本最近的 $ k $ 个邻居,并根据这些邻居的信息来进行预测[^4]。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当训练数据规模较大或者特征空间维度较高时,逐一遍历整个训练集以寻找最近邻会变得极其耗时。因此,引入了更高效的搜索策略,比如 KD (K-Dimensional Tree),这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加速多维空间中最近邻搜索的数据结构[^1]。 #### 联系 1. **共同目标**: KNNKD 都致力于解决相似性度量问题——即如何高效地找出某个点周围的临近点集合。 2. **优化作用**: 使用 KD 能够显著提升 KNN 的性能表现,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低到中等维度的数据集时效果尤为明显[^3]。 3. **构建流程协同工作**: 在采用 KD 辅助下的 KNN 实现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给定条件建立一棵平衡良好的 kd-tree ,然后在此基础上执行快速查找操作完成最终决策过程[^2]。 --- ### 区别分析 | 方面 | KNN | KD | |--------------|------------------------------|----------------------------| | 定义 | 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 | 数据索引/存储结构 | | 主要功能 | 进行分类或回归 | 加速最近邻查询 | | 时间复杂度 | O(n * d), n为样本数量, d为维度大小 | 平均情况下O(logn) ,最坏情况仍接近线性时间 | | 应用场景限制 | 高维数据可能引发“维度灾难” | 对于非常高维的情况效率下降较快 | 尽管两者紧密相连,但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前者定义了解决方案框架而后者则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之一[^4]。 --- ### KD KNN 中的应用 在实践中运用 KD 改进传统暴力枚举方式实现 KNN 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构造 KD 阶段: - 利用全部已知标记好的样本作为节点元素递归分裂形成层次分明的二叉状拓扑关系; - 每次选取当前剩余未分配部分最大方差所在方向上的中间值作切割标准直至叶子层结束为止[^2]。 2. 查询阶段: 当接收到新的待测对象请求后,则按照预先设定规则沿路径向下追踪直到抵达某片特定区域停止并记录下沿途经过的关键位置信息;随后回溯检验是否存在潜在更优解候选者从而确保整体准确性达到预期水平[^3]。 以下是 Python 中简单演示如何结合 scikit-learn 创建带 KDTree 支持版本 knn 分类器代码片段: ```python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DTree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我们有一些二维平面上随机分布的点组成的数据集X及其标签y np.random.seed(0) X = np.random.rand(100, 2)*10 y = np.random.randint(0, 2, size=(100)) tree = KDTree(X) query_point = [[5, 5]] # 测试点 distances, indices = tree.query(query_point, k=5) print("Closest points:", X[indices]) ``` 此段脚本展示了怎样借助内置库函数轻松搭建起基础架构同时兼顾良好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优势特点.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