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
输入样例:
5 27
输出样例: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2.第一次提交
两个点答案错误
lst = []
M, N = map(int, input().split())
flag1 = 0
for i in range(2, 200):
for j in range(2, i):
if i % j == 0:
break
else:
flag1 += 1
if M <= flag1 <= N:
lst.append(i)
flag2 = 0
for x in lst:
flag2 += 1
if flag2 % 10 != 0 and flag2 != len(lst):
print(x, end=" ")
else:
print(x)
3.最终代码
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函数,该函数遍历这个范围内的每个数字,并检查它是否是质数。在检查质数时,我们只需要检查到该数的平方根即可,
因为如果它有一个大于其平方根的因数,那么它也必定有一个小于或等于其平方根的因数。这可以显著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def isSu(num): # 编写一个判断是否是素数的函数
if num <= 1: # 如果传入的数小于等于1
return False # 不是素数(1也不是素数)
if num <= 3: # 如果输入的数小于等于3(到此为止相当于1<num<=3,因为上面已经判断完小于等于1的数了)
return True # 是素数(2,3)
# 这一步是优化的一部分,因为除了2和3之外,任何能被2或3整除的数都不可能是素数。这个步骤可以显著减少后续需要检查的数,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if num % 2 == 0 or num % 3 == 0:
return False
c = 5
while c <= num ** 0.5: # 检查到num的平方根即可(见上方红字)
# 检查当前数c(6k-1的形式)和c+2(6k+1的形式)是否是num的因子
if num % c == 0 or num % (c + 2) == 0:
return False # 如果找到因子,返回False
c += 6 # c增加6构成6k-1的形式
return True # 如果没找到因子,返回True
M, N = map(int, input().split()) # 获取M和N的值
su = [] # 定义一个用来存储素数的列表
num = 2 # 初始值设为2
while len(su) < N: # 当素数的个数小于N时
if isSu(num): # 调用函数,如果是素数
su.append(num) # 将当前数加到su列表当中去
num+=1 # num自增
flag = 0 # 定义一个flag为0
for i in su[M-1:]: # 从第M个位置循环su列表(索引为M-1)
flag += 1 # 当前输出第几个数
if flag % 10 != 0 and flag != len(su[M-1:]): # 如果不是每行第十个和列表最后一个
print(i,end=" ") # 输出当前素数以空格结尾不换行
else:
print(i) # 否则直接输出当前素数并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