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61)
- 收藏
- 关注
转载 城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及实施计划!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和航空技术的进步,低空经济在城市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低空经济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融合,城市可以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空经济与旅游、农业、应急救援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拓展应用场景。重点发展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25-02-26 17:09:18
78
原创 地面沉降监测,为地质安全保驾护航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减少地下水大量使用对土体的影响,并及时进行土体加固和回填,恢复地层的原有状态。通过测量技术,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水准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能够精准地获取地面高程的变化数据,哪怕是毫米级的微小沉降,也逃不过监测设备的 “火眼金睛”。采集数据经过专业人员的分析处理,形成详细的监测报告,为确保工作区域的地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能够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将地面沉降的危害降到最低。
2025-02-17 15:07:58
509
原创 三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43号),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具体内容如下:
2025-02-17 13:11:38
109
转载 CSPON建设 | 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求建设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持续作出部署,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监督等。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建设
2025-02-14 15:44:12
62
原创 AI 赋能地质行业,开启智慧勘探新时代
2016、2017和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十大进展的智能灾害预警项目,经过不断努力,开发了智能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实现了人机综合判别,可靠性不断提升,达到95%优秀级,智能预警系统多级应用成效显著。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拥抱AI技术,采取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以点带线,点线面相结合,顶层设计、数据共享、研发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统筹考虑,建立技术思路、体系建设、方法研究,开展“地质+AI”规划建议研究,充分发挥其巨大潜力,为地质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共同开启智慧勘探的新时代!
2025-02-14 15:39:26
845
转载 10部 低空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白皮书!
白皮书撰写历时近3个月,共2.6万字,并包含低空应用7个主流场景的需求分析和中国联通的多个实践案例,全面分析低空智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将对低空经济定义、低空经济驱动因素、低空飞行器技术路线、低空经济政策、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现状、低空经济飞行器生产制造现状、低空经济应用技术现状及未来爆发节点、航空电池现状、低空飞行器电机现状、低空飞行器飞控现状、低空经济产业链、低空应用场景分类、低空经济重点城市概况等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2025-02-08 16:31:27
149
转载 无人机航拍,莫入迷途!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第十四条规定:从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实名登记激活、飞行区域限制、应急处置、网络信息安全等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七条至三十二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经查,张某共解禁无人机21台,违规获利1.5万元。
2025-02-08 12:55:07
23
转载 数十万个部件级三维模型立体还原,实景三维黄鹤楼亮相央视春晚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具有“精度更准确、细节更饱满、视角更丰富”等优点。为确保数据完整,科研团队对黄鹤楼复杂的亭阁斗拱、翘角重檐、梁柱围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三维激光扫描,形成了海量高精度、高密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再叠加高精度控制点,并通过自适应噪声滤波、融合迭代优化算法对榫卯边缘、棱角等细节特征进行保留和多源数据高精度配准,最后依据榫卯结构重要性、细节程度分层对建筑进行了高精度模型构建。
2025-02-08 11:30:06
68
原创 数字化管网,筑牢城市生命线!
基于以往进行的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建立地下管网数字档案,全面掌握管线数量、类型、位置关系、功能属性、结构、材质、服务年限、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实现地下管网数据资源动态更新、规范管理和资源共享,满足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工作需要,逐步实现管网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可将城市地下空间的实际情况可视化再现,结合GIS,对城市各类管线进行细致规划,生成管网规划建设的最佳铺设方案,避免与道路交叉、冲突等实际施工问题,有效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2025-01-23 16:51:26
275
原创 技术领衔 互学互鉴|ZASM召开2024年度技术交流会
在交流研讨进程中,成功凝练出一系列对企业发展具备重要价值的成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技术研发,强化团队协作,以更精湛的技术和更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创辉煌新篇章!1月16日,ZASM组织召开了“2024年度企业员工技术交流活动”。“三维模型切割模块的基础操作与模型发布缓存的技术演示”、“J18微型智能空中作业平台的使用”、“VR拍摄和制作”与会人员积极分享各自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在深度交流中相互启发思维,营造出浓厚的互学互鉴氛围,圆满达成预期目标。
2025-01-17 15:44:56
146
原创 开启矿山新时代:数字孪生矿山系统引领未来
数字孪生矿山系统,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真实矿山的每一个细节,从矿区地形地貌到地下巷道网络,从采矿设备到通风排水系统,都以高精度的模型精准复刻在虚拟空间中,矿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在这个数字镜像中清晰呈现。数字孪生矿山是矿山企业基于数字孪生体的数字化转型方法,通过地质、地表和设备的数字孪生化,让处于安全环境的人进入数字孪生矿山闭环中,逐步达到可视化、实时同步和互操作的运行水平,实现矿山行业少人化或无人化的经营目标。让我们携手拥抱数字孪生矿山系统,共同开启矿山行业的智慧未来,谱写矿山发展的壮丽新篇章!
2025-01-17 15:01:07
718
转载 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的融合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的融合将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建城市的数字化模型,而AI大模型则可以分析城市运行数据,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在数字孪生环境中,AI大模型可以用于工作机理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实时数据驱动的模型更新、生成式模型增强、数据分析、仿真预测以及智能决策。五、算法层面的优化在算法层面,数字孪生与AI大模型的融合可以通过引入迁移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提高算法的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
2025-01-16 15:40:33
190
原创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建设要求,必然需要大量的地质资源环境等基础地质资料支撑,迫切需要统筹部署片区城市地质工作,为片区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支撑。利用建模区域内多条交叉剖面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单元格,用户建模的最小单元就是一个单元格,通过单个单元格内一系列闭合轮廓线建立起曲面片,进而确定该单元格内所有地质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形成一个单元格地质块,最后将每个单元格的地质块进行合并形成完整的地质体模型。根据标准分层表,参考大量地质资料,对钻孔进行标准化。
2025-01-09 11:39:54
427
转载 2024年我国新发射遥感卫星合集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是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填补了我国在星载海洋盐度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完善了海洋卫星观测体系,可满足海洋、农业农村、减灾、气象等多行业用户对全球海洋盐度数据应用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是女娲星座第三批卫星发射,至此,女娲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2颗,成为我国目前在轨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雷达卫星星座,重访周期最快可达6小时,对地观测能力居全球领先水平。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1-09 10:07:42
150
转载 山东2025年底前将全面推广智慧工地,房屋市政在建工程将实现全覆盖监管
基于这些丰富的数据,系统能够深入分析并准确预判项目现场的工作量,为后续的考勤管理和薪酬发放流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使得考勤统计更加精准,薪酬发放更为合理、公正,进一步优化了整个管理流程。通过这个网络,不仅能够实时、清晰地监测整个施工现场内外的一举一动,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物料的堆放情况、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而且一旦监测到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触发警报机制,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防止因不当操作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系统能够对潜在风险点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
2025-01-09 09:49:45
80
转载 激光雷达技术十年发展历程
此外,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集成方面的进步提高了激光雷达系统的精度,使其成为建筑、城市规划和自动驾驶车辆等行业的必备工具。此外,激光雷达与其他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和物联网)的集成将创造出更全面、更多功能的系统,扩大其在农业、灾害管理和物流等行业的应用。本文着眼于新型激光雷达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下一代人工智能(AI),还有高端和低端市场中广泛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以及激光雷达的未来潜力。它确实突破了以往认为不可能的界限,同时也拓展了数据源的应用边界。
2025-01-03 13:10:41
193
转载 雄安新区实景三维赋能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创新应用
即日起,将刊发这些案例,供广大读者研阅。本期刊发《雄安新区实景三维赋能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创新应用》。依托实景三维图形引擎,构建宏微观一体的可视化协同应用,融合新区全域1770平方千米的多期倾斜摄影数据,贯穿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等场景,解决城市大范围建设中,无法对现场进行有效、全方位、多维度监管的难题。根据建设计划,按期采集施工现场倾斜摄影数据,还原新区建设全貌,融合规划、设计、施工BIM类数据,打通政府、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数据与业务流程,远程监管现场施工进度,实时调度指挥。
2025-01-03 13:02:01
54
转载 周成虎院士:时空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感知一个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在网络空间里运营城市,能够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
2024-12-27 11:18:29
150
转载 地球的“皮肤”——地表基质
二是多数呈层状产出,垂向结构差异大。目前,已有的基础地质调查、土壤普查、国土三调等均不能满足国家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大需求,“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四位一体的地表基质调查,可以形象的看作是对地球的“皮肤”的系统体检,直观反映地表岩石、砾质、土质、泥质等各类地表自然资源的本底现状和变化特征。松散堆积的地表基质与水、气、生物等附属物质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层位,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原、耕地、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提供基础物质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024-12-27 10:37:08
66
转载 基于AI智能算法的无人机城市综合治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与AI的结合正在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趋势。无人机不仅能够提供城市上空的高清视角,而且通过搭载的智能算法,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监控、分析和响应,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024-12-27 09:07:05
159
原创 ZASM助力山东省第四届城博会
济南城区数字孪生AR平台以高精度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为基础,叠加地上建筑物模型、地下管线模型、地下轨道交通模型以及地下水模拟,实现了对济南城区从地表到地下的全方位、多层次展示。ZASM助力建设济南城区数字孪生AR平台,通过融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结合头戴式显示器、手持设备、智能眼镜、大屏互动显示器和AR投影仪等装备,成功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济南城区的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展示济南城市建设风采,实现一屏观城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更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直观的体验。
2024-12-20 13:52:04
357
转载 实景三维技术:“新视界”创造“新世界”
借助实景三维技术,该平台实时精确收集城市三维模型的基本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政府机构数据、互联网信息以及物联网设备的实时动态数据,通过全要素实时感知、互联控制、多维度数字化表达及动态监控,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和数据支持,推动了新加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景三维技术的更新。区别于传统的二维、静态的地理信息数据测量技术,实景三维技术实现了高度逼真的场景重构和虚实结合的空间拓展,使依托环境的各种应用得到更抽象的分析和更具象的呈现。
2024-12-16 08:32:55
64
原创 地质模型融合
首先,将多精度和多区域的模型处理为统一的地层标准,解决地层一致性和不同区域地层级别不一致问题,然后将所有的结构模型剖分为网格剖面,在不同模型拼接处,使用平滑算法,使地层过渡平滑,解决了拼接处的地层过度问题之后,最后再将多个模型的网格剖面合并为一个整体的地质结构模型,完成多精度、多区域的模型融合。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三维地下空间管理模块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多视角浏览、旋转、复位、模型管理、模型查询、模型剖切、视觉管理、模型剖切、透明度调节等多个功能,从不同角度和功能上实现对三维模型的分析和应用。
2024-12-13 14:02:40
696
转载 周亮教授 | 山地城市梯度扩张的多重空间影响
今天提到的山地城市梯度扩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为了刻画多重的空间影响,以兰州的生态空间影响为例,发现兰州市的生态用地和耕地的破碎化随着城市梯度扩张而不断增加,耕地的破碎化略高于生态用地,景观和地形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作用相反。考虑不同自然环境和梯度扩张类型,选取了国内代表性山地城市/区域作为精细研究对象,涵盖了中国山地城市的主要类型,重庆、延安、兰州等城市,发现主要典型城市梯度扩张的主要方向与台地、丘陵与低起伏度的山地方向一致,反映了城市建设用地向更高坡度扩张的趋势。所以山区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2024-12-12 16:18:12
97
转载 吴亮教授 | AI赋能全空间智能GIS创新发展
针对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大模型也在迅速崛起。提出了地图制图专家知识表征与智能制图方法,构建基于海量瓦片地图的专家制图知识表征模型,与全局-局部多尺度地图要素语义信息提取模型,实现建筑物、道路等地图制图要素精细化提取,并将其语义信息辅助地图智能化,建立多层级约束下的遥感影像-瓦片地图映射关系,实现遥感影像到瓦片地图的直接生成。对物理实体及过程的属性、方法、行为等特性的数字表达,包括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行为模型、规则模型等多维多时空多尺度模型,具有高保真、高可靠、高精度的特征。
2024-12-11 14:12:25
306
原创 自然灾害应急保障与决策支撑系统——助力城市应急救灾
利用接入的自然灾害普查的数据和物联网感知的数据,构建应急数据驾驶舱,通过驾驶舱可视化展现可全方位了解整个区域各隐患数据分布情况,自然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以及安全态势情况,提炼同一形态的数据构建应急专项专题一张图的建设,比如水旱灾害一张图、海洋灾害一张图、地震灾害一张图等,同时为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减灾救灾等应用模块的软件系统开发及多维联动数据的支撑,全面体现应急管理数据分布情况、建设情况。基于事件发生及处置的时间轴,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灾害范围内承灾体信息。
2024-12-05 16:48:21
1285
转载 地质人必不可少的地质口诀!【整理版】
一、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2024-12-04 09:38:50
313
转载 朱庆教授 | 数据模型知识协同驱动的实景三维知识服务
目前很多高校是以测绘手段和地图模式为背景的GIS,长期以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比较浅的或者低层次的数据、信息服务,面对国家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够了,未来相当长时间我们需要的是物理空间到鲜活数据空间的映射,这是GIS的使命,标志就是实景三维或数字孪生。未来,可以预见GIS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当然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一个复杂的场所,像今天的报告厅,再比如火车站、机场,人员流动量大,如何更好的服务,把控各种风险,需要介入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GIS提供知识服务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只有基本的框架信息则无能为力。
2024-11-29 13:02:51
116
转载 童晓冲教授 | 地球空间弹性网格模型与应用探讨
空间网格的发展基于现有时空数据特点和网格框架,做出需求分析:由于现时空数据越来越体现出多源异构、动态性、多维度等特性,现有网格框架具有多样、多维、多尺度、规则单一的递归剖分结构等特点,一方面动态对象标识与计算复杂度较高,动态对象跨越多个网格,标识网格的数量变化导致计算复杂;还可以应用于动态目标搜索,利用空间网格的结构对出现的概率、历史数据进行量化,基于不同概念地图的效果得到最优搜索效率,也可用于地表相关数据的网格量化,利于后续通行能力的计算,做全局路径的搜索。
2024-11-29 12:54:58
171
转载 你不可不知的“低空经济”知识——完整思维导图分享
作为全球前瞻性布局的产业,低空经济拥有广阔的万亿级市场空间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针对国外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各国正在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快低空领域的布局,以引领城市空中交通的革命。2024年号称“低空经济元年”,从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到最近中国空管委即将在六城开放eVTOL试点,低空经济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发展领域。低空经济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已经与经济社会活动融为一体,并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和用户体验。
2024-11-29 10:31:28
179
原创 一文了解倾斜摄影
像控点应选择刺于影像清晰,易于判别,如选择交角良好的细小线状地物的交点、明显地物拐角点等,同时应是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技术应用庞大的三维数据,应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的影像的数据量要小得多,其影像的数据格式可采用成熟的技术快速进行网络发布,实现共享应用。相对于正射影像,倾斜影像能让用户从多个角度观察地物,更加真实的反映地物的实际情况,极大的弥补了基于正射影像应用的不足。通过配套软件的应用,可直接基于成果影像进行包括高度、长度、面积、角度、坡度等的量测,扩展了倾斜摄影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2024-11-22 12:53:59
1019
转载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开启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
无人机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技术之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革命的重要力量。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农业植保到物流配送,从城市监测到紧急救援,无人机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2024-11-22 09:00:03
53
转载 自然资源部:查家底、绘资源图 新一轮国家地质填图计划启动
是指在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填绘在地理底图上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它是矿产普查和勘探中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可以查明工作地区或已发现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形成的地质条件,为进一步的找矿或勘探工作,提供资料依据。这些没有完成的地区往往是一些难到达的地区,也可能是寻找矿产资源最有利的地区。我们想到2035年,1:50000比例尺至少在26个重要成矿带,力争在2035年全覆盖。,调查全国地质国情家底,绘制全国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分布情况图。
2024-11-15 16:32:39
55
转载 全国水利一张图通过自然资源部地图审核
全国水利一张图自2015年正式发布以来,围绕丰富数据、优化功能、深化应用、强化安全等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以统一地图服务为依托,对多源水利信息进行持续汇聚、治理、分析、服务和动态更新,成为实现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水利业务应用协同高效、推进水利网信安全可靠发展、驱动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有力支撑全国水利行业开展工作。此次通过审核的全国水利一张图为水利部信息中心自主发布,首次基于自有甲级测绘资质完成,在保障水利数据安全与地图合规应用的同时,可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4-11-15 16:22:31
62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