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入门三十四 事件分发机制原理

注意:本文中所有源码分析部分均基于 API23(Android 6.0) 版本,由于安卓系统源码改变很多,可能与之前版本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都是一致的。

为什么要有事件分发机制?

安卓上面的View是树形结构的,View可能会重叠在一起,当我们点击的地方有多个View都可以响应的时候,这个点击事件应该给谁呢?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就有了事件分发机制。

如下图,View是一层一层嵌套的,当手指点击 View1 的时候,下面的ViewGroupA、 RootView 等也是能够响应的,为了确定到底应该是哪个View处理这次点击事件,就需要事件分发机制来帮忙。

View的结构:

我们的View是树形结构的

View结构:

可以看到在上面的View结构中莫名多出来的两个东西,PhoneWindow 和 DecorView ,这两个我们并没有在Layout文件中定义过,但是为什么会存在呢?

  • 仔细观察上面的 layout 文件,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我在 layout 文件中的最顶层 View(Group) 的大小并不是填满父窗体的,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区域,由于我们的手机屏幕不能透明,所以这些空白区域肯定要显示一些东西,那么应该显示什么呢?
  • 有过安卓开发经验的都知道,屏幕上没有View遮挡的部分会显示主题的颜色。不仅如此,最上面的一个标题栏也没有在 layout 文件中,这个标题栏又是显示在哪里的呢?
  • 你没有猜错,这个主题颜色和标题栏等内容就是显示在DecorView中的。

现在知道 DecorView 是干什么的了,那么PhoneWindow 又有什么作用?

  • 要了解 PhoneWindow 是干啥的,首先要了解啥是 Window ,看官方说明:
  • Abstract base class for a top-level window look and behavior policy. An instance of this class should be used as the top-level view added to the window manager. It provides standard UI policies such as a background, title area, default key processing, etc.
  • 简单来说,Window是一个抽象类,是所有视图的最顶层容器,视图的外观和行为都归他管,不论是背景显示,标题栏还是事件处理都是他管理的范畴,它其实就像是View界的太上皇(虽然能管的事情看似很多,但是没实权,因为抽象类不能直接使用)。
  • 而 PhoneWindow 作为 Window 的唯一亲儿子(唯一实现类),自然就是 View 界的皇帝了,PhoneWindow 的权利可是非常大大,不过对于我们来说用处并不大,因为皇帝平时都是躲在深宫里面的,虽然偶尔用特殊方法能见上一面,但想要完全指挥 PhoneWindow 为你工作是很困难的。
  • 而上面说的 DecorView 是 PhoneWindow 的一个内部类,其职位相当于小太监,就是跟在 PhoneWindow 身边专业为 PhoneWindow 服务的,除了自己要干活之外,也负责消息的传递,PhoneWindow 的指示通过 DecorView 传递给下面的 View,而下面 View 的信息也通过 DecorView 回传给 PhoneWindow。

事件分发、拦截与消费

下表省略了 PhoneWidow 和 DecorView。

√ 表示有该方法。

X 表示没有该方法。

这个三个方法均有一个 boolean(布尔) 类型的返回值,通过返回 true 和 false 来控制事件传递的流程。

PS: 从上表可以看到 Activity 和 View 都是没有事件拦截的,这是因为:

  • Activity 作为原始的事件分发者,如果 Activity 拦截了事件会导致整个屏幕都无法响应事件,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 View最为事件传递的最末端,要么消费掉事件,要么不处理进行回传,根本没必要进行事件拦截。

事件分发流程

前面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的View是树形结构的,基于这样的结构,我们的事件可以进行有序的分发。

事件收集之后最先传递给 Activity, 然后依次向下传递,大致如下:

Activity -> PhoneWindow -> DecorView -> ViewGroup -> ... -> View

这样的事件分发机制逻辑非常清晰,可是,你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最后分发到View,如果这个View也没有处理事件怎么办,就这样让事件浪费掉?

当然不会啦,如果没有任何View消费掉事件,那么这个事件会按照反方向回传,最终传回给Activity,如果最后 Activity 也没有处理,本次事件才会被抛弃:

Activity <- PhoneWindow <- DecorView <- ViewGroup <- ... <- View

看到这里,我不禁微微一皱眉,这个东西咋看起来那么熟悉呢?再仔细一看,这不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责任链模式吗, 如果我能处理就拦截下来自己干,如果自己不能处理或者不确定就交给责任链中下一个对象。

这种设计是非常精巧的,上层View既可以直接拦截该事件,自己处理,也可以先询问(分发给)子View,如果子View需要就交给子View处理,如果子View不需要还能继续交给上层View处理。既保证了事件的有序性,又非常的灵活。在我第一次将这个逻辑弄清楚的时候,看着这样精妙的设计,简直想欢呼庆贺一下。

其实关于事件传递机制,吴小龙的 Android事件传递机制分析 。

先确定几个角色:

  • Activity - 公司大老板
  • RootView - 项目经理
  • ViewGroupA - 技术小组长
  • View1 - 码农小王(公司里唯一的码农)
  • View2 - 跑龙套的路人甲,无视即可

PS:由于 PhoneWindow 和 DecorView 我们无法直接操作,以下所有示例均省略了 PhoneWindow 和 DecorView。

1.点击 View1 区域但没有任何 View 消费事件

当手指在 View1 区域点击了一下之后,如果所有View都不消耗事件,你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事件分发流程,大致如下:

红色箭头方向表示事件分发方向。

绿色箭头方向表示事件回传方向。

注意: 上图显示分发流程仅仅是一个示意流程,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 事件返回时 dispatchTouchEvent 直接指向了父View的 onTouchEvent 这一部分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它仅仅是给了父View的 dispatchTouchEvent 一个 false 返回值,父View根据返回值来调用自身的 onTouchEvent。
  • ViewGroup 是根据 onInterceptTouchEvent 的返回值来确定是调用子View的 dispatchTouchEvent 还是自身的 onTouchEvent, 并没有将调用交给 onInterceptTouchEvent。

2.点击 View1 区域且事件被 View1 消费

如果事件被View1消费掉了则事件会回传告诉上层View这个事件已经被我解决了,上层View就无需再响应了。

注意:这张图中的事件回传路径才是正确的路径。

3.点击 View1 区域但事件被 ViewGroupA 拦截

上层的View有权拦截事件,不传递给下层View,例如 ListView 滑动的时候,就不会将事件传递给下层的子 View。

注意:可以看到,如果上层拦截了事件,下层View将接收不到事件信息。

其他情况

事件分发机制设计到到情形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记住以下几条原则就行了。

  • 1.如果事件被消费,就意味着事件信息传递终止。
  • 2.如果事件一直没有被消费,最后会传给Activity,如果Activity也不需要就被抛弃。
  • 3.判断事件是否被消费是根据返回值,而不是根据你是否使用了事件。

总结

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责任链模式,如果你了解责任链模式,那么事件分发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如果你不了解责任链模式,刚好借此机会学习一下啦。

责任链模式:

当有多个对象均可以处理同一请求的时候,将这些对象串联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改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