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OS管的驱动原理
当UC3842芯片OUT输出15V高电平时,首先给GS寄生电容充电,随着GS压差由0上升,MOS管的DS逐渐打开,D点电压由310V高电压拉低,寄生电容GD因此快速放电,OUT15V输出给GD充电,形成米勒平台。
而当OUT输出15V高电平时,Q1MOS管G极由0V上升,至15V。假设R1为10欧姆,当G点为0V时,流过MOS管G极的I=U/R,压差U=15-0=15V,因此I=1.5A=1500mA;当G点电压上升为15V时,流过MOS管G极的电流I=0。因此当电阻两端压差为0V时,没有驱动电流,此时MOS管在电压保持平台期,为电压驱动的。我们也能看出驱动电流的大小和电阻取值有直接的关系。
刚开始的驱动电流是芯片VCC提供的,一般芯片VCC脚会接上一个几十到几百uf的电解电容,因为电流很大,而驱动电流的时间很短,瞬态电流对VCC的影响很小。
MOS管G极要加电阻,目的是减少MOS管GS寄生电容和线中的寄生电感产生振荡,如果不加电阻产生振荡,或者电阻太小(阻尼太小),那么DS也会振荡,在闭合和导通间的振荡会消耗巨大的能量,产生巨大的热量。
DS的震荡也有可能是漏感产生的,可以通过RCD尖峰吸收回路改善。
R10的作用防止误导通,或者是破坏IC芯片。①MOS寄生电容放电防止破坏IC芯片,防止误导通。②输入存在高频干扰可能会误导通,R10也能作为回路,防止MOS管误导通。常见设计为4.7K欧姆到100K欧姆之间,4.7K欧姆的话防误导通能力更强,但因为输入到地一直是接通的,所以通过电流更大点,功耗会更大。100K欧姆的话,误导通能力会弱一点,但是通过R3,R4回路的功耗会小,因为通过电流小了。
1.1如果G级加了电阻,MOS管仍然存在振荡?
可以从板子设计进行考虑,线路中的关键参数有L线路长度,W导线宽度,H导线厚度。
电感&,线路长度和电感成正比,导线宽度、厚度(PCB铜箔的厚度)和电感成反比。
在不得不打过孔的情况下,板厚应该薄一些,孔径大一些。这就是电阻无法消除振荡,需要重新画板子的情况。
1.2常见的MOS管
二、晶体管
1.1
1.2基极B和集电极C之间为什么要加偏置电阻?
没有输入信号时,发射级处于正偏,提供适当基极电流待命(使晶体管处于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当存在输入信号时,基极电流发生改变,对信号进行放大。(上偏置是通过偏置电压通过电阻等元件接到电源较高电位端,下偏置是指偏置电压接地使电位降低。)
如果没有偏置电阻,三极管处于截止或饱和状态,无法进行放大。
1.3 上偏置、下偏置和上拉、下拉的区别是什么?
偏置电路:用于模拟电路中晶体管有源器件工作点,对信号进行放大、开关等。
上拉下拉:在数字信号中的输入、输出引脚,如微处理器、逻辑门电路引脚。保证数字信号正确读取和处理。
三、MOS管和三极管的对比
3.1MOS管:电压控制型元件
Vgs大于导通电压Vth时,只要DS存在压差,那么就能导通。
3.2三极管:电流控制型元件
Ube>0.7V时,三极管导通,通过B极电流控制CE之间的电流Ie=Ib+Ic,同时三极管还有电流放大的作用Ic=β*Ib。维持三极管导通条件就是be存在持续的电流。导通时CE存在0.5V的压差,不导通时压差无穷大。
3.3对比
MOS管和三极管相比更省电,①MOS管只要Vgs大于开启电压就可以了,三极管需要be有持续的电流存在。
②MOS管DS的导通阻抗很小,小于10mΩ。假设流过电流为10A,Uds为0.1V,P=1W。
而三极管导通会比它更大。假设流过电流为10A,Uce为0.4V,P=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