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是现代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
阿德勒曾与弗洛依德合作过十年,后因不赞同弗氏的泛性论而第一个与之决裂,继而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寻求卓越”为中心,并强调“出生顺序”。
1、
自卑与寻求卓越
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动机是追求卓越,寻求自我超越。这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和攻击等动机,而这种动机是来源于个体的自卑感。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途径,争取优越感。但是过度自卑,会产生“自卑情结”。自卑结会让人产生无助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很多,因此就不会去努力,不会去试图建立一种优越感,在生活中表现为不去寻求挑战。他提出“社会兴趣”的概念,认为成就并不是和优越感完全划等号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需要有人性和关系集体的利益。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自卑与疏离感会渐渐消失,没有社会兴趣,人们就只是会关心自己,那么社会存在的意义就很少,就会生活黑暗而没有光明。
2、
出身顺序
(1)
优势的长子(女):
每个长子都曾经历一段独生子唯我独尊的时光,受到大量的关怀与宠爱,因为父母会将更多爱给与第一个孩子,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父母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自卑感强烈,问题行为可能更多。他们通常喜欢搬弄权势,并过分夸张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但也可能发展出喜欢帮助人、保护人的性格,或具有善于组织的才能。
(2)
压力下的次子(女)或中间排行:
阿德勒给予更多积极的评价,因为他一出生便必须与另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关怀,不至于受到过多溺爱,所以他比长子易于与人合作。但是他始终感觉到哥哥姐姐带来的自卑感,因此一生都在努力,次子总是不甘屈居人后,他努力奋斗想超越别人。他通常都比长子有才能,且更成功。
(3)
受保护的独子(女):
由于父母将希望全摆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所以他会变得依赖,缺乏主动性,并且他一生中都会具有非常强烈的自卑感。当他不再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时,他的人生态度便很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是比较难于教育的。独子的父母通常会特别谨慎,对孩子不免表现出过度担心,容易出现过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11-23 19:45:40 发布
本文探讨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包括自卑与卓越追求的关系、出生顺序对人格影响;并介绍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强调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心理发展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与品质塑造。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89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