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元组
Python的元组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是不可变数据类型,没有增删改。元组中可以存储任意数据类型
二、定义元组
元组使用小括号。
元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元组如果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元素后面一定要加逗号, 否则数据类型不确定。
三、间接修改元组内容
如果元组里面包含可变的数据类型,可以间接的去修改元组内容
四、元组与列表类型转换
t2 = tuple(t1) #直接将列表t1转换为元组,并赋给变量t2
t3 = list(t2) #直接将元组t2转换为列表,并赋值给t3
五、元组中常用方法index()和count()
1.元组中index()方法
index()作用
Python 元组 index() 方法用于从元组中找出某个对象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如果这个对象不在元组中会报一个异常。
index() 方法语法
T.index(obj[,start=0[,end=len(T)]])
参数
obj -- 指定检索的对象。
start -- 可选参数,开始索引,默认为0。(可单独指定)
end -- 可选参数,结束索引,默认为元祖的长度。(不能单独指定)
返回值
如果包含检索的对象返回开始的索引值,否则抛出异常。
实例
5、实例
2.元组中count()方法
count()作用
Python中的count() 方法用于统计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count()语法
tuple.count(obj)
参数
obj — 元组中统计的对象
返回值
返回元素在元祖中出现的次数。
实例
六、Python元组的特性(索引、切片、连接、重复、for循环、成员操作、交换、简化变量)
一、索引
t[0] #索引为0的元素
t[-1] #索引为-1的元素,即元组最后一位
二、切片
[::-1] #元组反向输出
[1:] #从元组索引为1位处开始切割到结束
[:1] #切割出元组索引为1的前边元素,不包括索引1处元素
三、连接
(1,1.2,True,'firewalld',1,'firewalld')+(1,2,3,4) #两个元组连接为一个
注意:不同的数据类型之间不能连接
四、重复
(1,2,3,4) * 5 #列表内容重复五次输出
六、for循环(迭代)
for i in t: #元组中的元素支持for循环遍历
print(i) #输出元组元素i
七、成员操作符
1 in t #判断元素1在元组t中
1 not in t #判断元素1不在元组t中
八、交换
a,b = b,a #交换元组a,b内容
九、元组形式简化变量输出
1、
t = (name,age) #元组中保存要输出的变量名
print('name:%s,age:%d' %t) #用%t对应要输出的内容
2、
t = ('westos','12','200') #定义元组
name,age,nums = t #将元组元素赋值给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