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宇
昨天,南方基地,在集团公司和人邮报社领导的注视下,包括我在内的七位移动内部“大V”,从新闻中心领导手中接过了“新闻宣传智库成员”的聘书。
面对掌控着新闻宣传和传播的领导,我说出了自己的肺腑感言。
首先,移动员工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高素质、对企业真实的忠诚与情感、以及专业能力和务实态度,本身也是中国移动对外形象的组成部分。移动员工自发地走上舆论的战场,为企业积极地辟谣、宣传,给客户耐心地安抚、解释,做这些分外之事,源自于员工对中国移动的感恩之心,是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具体表现。对于这样的行为,应该爱护、应该支持。
第二,“自干五”们需要引导和培训,要让员工从内心意识到:虽然主观是希望给企业帮忙,发布不合适的内容,或者在不合适的时机发布信息,客观上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麻烦。我有过被媒体利用的经历,也通过《IBM员工博客的十一条准则》,以及公司组织的安全保密教育,对舆情的复杂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在互联网上,中国移动的身份给你带来粉丝,相应的你也要为这样一个ID承担责任。
第三,员工在互联网上出现不正确的行为,企业的传播管理者要迅速处理;但在处理方式上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泄密等违反公司政策的行为坚决、迅速地制止,甚至要严肃处理。而对于一些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在沟通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意保护员工的热情。如果官方以为员工想出风头,民间以为官方不作为,相互不理解形成了对立,这种内耗比舆情事件本身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伤害。
我不认为此次颁发证书是中国移动官方收编五毛,而是官方与员工在舆论宣传方面相互示好、积极配合的具体表现。官媒与草根在不同的场景下应对舆情各有优势,如果能有效形成合力,就可以更积极地应对。
互联网时代,草根阶层出现并迅速繁衍,全球化的开放平台让普通大众可以直接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新鲜信息,可以直接发表各自观点和意见,直接展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创造力。
草根们既是互联网内容的使用者,也成为了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在他们的心目中,很多问题本应更快速、更便捷、也能更轻松地化解。
草根追求的是效率,个性化、多样化的观点、创意和思想不一定准确、完整,但是充满了激情。说了不怕错,错了也敢说。在他们眼里,传统的官方,端着架子,说着似是而非、不咸不淡的话,探讨又高又飘的问题,这种缓慢的节奏让草根窒息。
官方对舆情的严谨、保守自有一定道理,做事要讲究规矩,要先有规划、设计,针对某个目的、按照一定流程做事情。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让新闻发言人出面辟谣或者澄清,不但容易被舆情折腾得团团转,还容易忙中出错。
可如果官方面对负面仅仅删除了事,或者当鸵鸟任由谣言和猜测发展下去,一旦真的发酵起来,又可能使一件小事发展成为大麻烦。面对互联网上传播的消息,官方的回复模棱两可或者言语不当,也会成为新的舆情事件,给企业减分。
运营商官媒与员工自媒体之间可以形成互补性合作;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与一位省公司负责新闻传播的领导聊天,他问我:“最近有一个老师,转行做了个手机,叫锤子,你知道么?连老师都能做手机了,能好的了么?”我“呵呵”之余就在想:与这样与世隔绝的官方传播管理者,怎么能合作好呢?
无论道路多不好走,这次向内部员工颁发“新闻宣传智库成员”,代表官方对内部“大V”的认可,鼓励员工在传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积极有益的尝试。即使不断地碰撞磨合,路上还会有磕磕绊绊,但只要沿着正确的轨迹坚持走下去,就有光明、有希望、有前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必须获得作者授权,并注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