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L点云处理之点云置平(拟合平面绕中心旋转到绝对水平)(二百二十七)

本文介绍了点云处理中的点云置平技术,通过计算质心、求取平面法向量并进行旋转,将点云旋转到绝对水平状态。算法包括加载点云数据、计算质心、拟合平面法向量、旋转和平移,最终将转换后的点云保存到新的PCD文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CL点云处理之点云置平(绕中心旋转到绝对水平)(二百二十七)

一、什么是点云置平

有时候,我们处理的点云平面并非位于水平面,而是位于某个任一三维平面上,而大多数算法又只能在水平面处理,或者水平面的点云处理是相对更简单的,所以我们需要做下面的这个处理,将点云旋转到绝对水平的位置,简称为点云置平

(有色点云为原始点云,黑色点云为置平后的点云,这里是从侧面观察,所以平面点云在视觉上形成了一条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这个内容,但当时的处理只能处理特殊情况,这种方法更简单普遍适用。

二、算法流程

第1步:加载点云数据 该代码使用 pcl::io::loadPCDFile 函数从一个PCD文件加载点云数据。

第2步:计算质心 接下来,代码使用 calculatePointCloudCentroid 函数计算点云的质心,然后使点围绕质心居中。

第3步:计算平面的法向量 使用 vvvcom 函数,通过特征分解来找到平面的法向量。

第4步:将平面旋转到水平位置 然后,代码通过找到旋转轴和角度,应用仿射变换将平面旋转到水平位置.

第5步:将转换后的点云写入新文件 最后,使用 pcl::io::savePCDFileASCII 函数将转换后的点云写入新的PCD文件。

这段代码通过使点围绕其质心居中,计算平面的

### 使用PCL库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矩形拟合 为了使用PCL库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矩形拟合,通常先通过PCA方法或其他手段找到最佳拟合平面。一旦获得了该平面,则可以在平面上寻找边界框或轮廓以定义矩形区域。 #### 平面拟合过程概述 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可以从点云中提取出描述其分布的主要方向,进而确定一个最能代表这些点的最佳拟合平面[^1]。此过程中计算出来的特征向量提供了坐标的方向信息,而对应的特征值则反映了沿各个方向上的方差大小;其中最大的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方向构成了目标平面内的基底矢量。 对于更精确和稳的结果,在某些场景下可能还需要调整参数如迭代次数和收敛条件来优化平面拟合的质量[^2]。 #### 实现矩形拟合的具体步骤 完成上述平面拟合之后,下一步就是识别并提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对象边缘以便构建矩形模型: - **分割**:从原始点云中分离出属于特定平面的部分。 - **降维投影**:将三维空间中的点映射至二维平面上,简化后续操作。 - **轮廓检测/聚类**:应用诸如RANSAC等算法查找物体外接多边形或者直接运用形态学运算获取闭合曲线。 - **最小面积包围盒**:基于所得轮廓计算最小旋转矩形作为最终拟合结果的一部分。 以下是Python代码片段展示如何执行这一系列任务: ```cpp #include <pcl/io/pcd_io.h> #include <pcl/point_types.h> #include <pcl/features/normal_3d.h> #include <pcl/filters/passthrough.h> #include <pcl/sample_consensus/method_types.h> #include <pcl/sample_consensus/model_types.h> #include <pcl/segmentation/sac_segmentation.h> #include <pcl/filters/project_inliers.h> // ... 初始化 PointCloud 对象 ... pcl::SACSegmentation<pcl::PointXYZ> seg; seg.setOptimizeCoefficients(true); seg.setModelType(pcl::SACMODEL_PLANE); // 设模型为平面 seg.setMethodType(pcl::SAC_RANSAC); // RANSAC 方法 seg.setMaxIterations(1000); // 迭代上限 seg.setDistanceThreshold(0.01); // 距离阈值 pcl::ModelCoefficients coefficients; pcl::PointIndices inliers; seg.setInputCloud(cloud.makeShared()); seg.segment(inliers, coefficients); if (inliers.indices.size() != 0){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cloud_projected(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 pcl::ProjectInliers<pcl::PointXYZ> proj; proj.setModelType(pcl::SACMODEL_PLANE); proj.setInputCloud(cloud.makeShared()); proj.setModelCoefficients(coefficients); proj.filter(*cloud_projected); // 继续处理 projected_cloud... } ``` 注意这段C++代码主要用于说明目的,并未完全覆盖整个流程特别是最后一步即求解最小外包矩形的过程。这可以通过OpenCV库或者其他几何工具包进一步实现。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点云学徒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