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复用
把代码当成资源进行抽象:
- 代码资源化:程序代码是一种用来表达计算的‘资源’
- 代码抽象化:使用函数等方法对代码赋予更高级别的定义
- 代码复用:同一份代码在需要时可以被重复使用
模块化设计
分而治之
- 通过函数或对象封装讲程序划分为模块及模块间的表达
- 具体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子程序之间的关系
- 分而治之:一种分而治之,分层抽象,体系化的设计思想
函数递归的理解
函数调用自身的过程就叫做函数递归
递归的定义
两个关键特征:
- 链条:计算过程存在递归链条(比如n! = n(n-1)!)
- 基例:存在一个或多个不需要再次递归的基例(比如n!,当n=0 n!=1) 处在递归的最末端
函数递归的调用过程
递归的实现
函数 +分支语句
- 递归本身是一个函数,需要函数定义方式描述
- 函数内部,采用分支语句对输入参数进行判断
- 基例和链条,分别编写对应代码
以n!为例:
>>> def fact(n):
if n == 0:
return 1 #递归基例
else:
return n*fact(n-1) #递归链条
实例2: 字符串反转
将字符串s反转输出
- 函数+分支结构
- 递归链条
- 递归基例
def rvs(s):
if s == "":
return s #如果字符串s是空则返回字符串本身**(基例)**
else:
return rvs(s[1:]) +s[0]
#递归链条,判断最后一步和前面一步的之间的运算关系
实例3:斐波那契数列
def f(n):
if n ==1 or n==2: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f(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