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代码复用与函数递归

本文探讨了代码作为资源的概念,介绍了代码复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函数和对象,以及如何通过分而治之的思想进行模块化设计。此外,还讨论了函数递归的实现方法,并通过汉洛塔问题实例展示了递归的运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代码复用:把代码当成资源进行抽象

代码资源化:程序代码是一种用来表达计算的资源

代码抽象化:使用函数等方法对代码赋予更高级别的定义

代码复用:同一份代码在需要时可以被重复使用

 

函数和对象是代码复用的两种主要形式

函数:将代码命名,在代码层面建立初步抽象

对象:属性和方法<a>,<b>和<a>,<b>(),在函数之上再次组织进行抽象

 

分而治之:

通过函数或对象封装将程序划分为模块及模块间的表达

具体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子程序间关系

分而治之:一种分而治之,分层抽象,体系化的设计思想

 

紧耦合:两部分交流很多,无法独立存在

松耦合:两部分交流很少,可以独立存在

模块内部紧耦合,模块之间松耦合

 

函数递归:(数学归纳法)

链条:计算过程存在递归链条(当前操作与之前的关系)

基例:存在一个或多个不需要再次递归的基例(输入的最小形式)

 

实现:函数+分支语句

 

递归本来就是一个函数,需要函数定义方式描述

函数内部,采用分支语句对输入参数进行判断

基例和链条,分别编写对应代码

 

汉洛塔问题:

count = 0

def hanoi(n,src,dst,mid):

    global count

    if n == 1:

        print("{}:{}->{}".format(1,src,dst))

        count += 1

    else:

        hanoi(n-1,src,mid,dst)

        print("{}:{}->{}".format(n,src,dst))

        count += 1

        hanoi(n-1,mid,dst,src)

hanoi(3,"A","C","B")

print(coun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