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https://www.cnblogs.com/zhaoxinshanwei/p/8867521.html
https://www.cnblogs.com/V1haoge/p/6479118.html
https://blog.youkuaiyun.com/u012359453/article/details/79165080
适配器模式(java设计模式之一)
适配器(Adapter)是啥?
定义: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主的目的是兼容性,让原本因接口不匹配不能一起工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属于结构型模式
就像手机充电的插头一样,把220V的电压转换为5V的。
主要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下面以手机充电为例,介绍前两类。
类适配器模式:
充电器本身相当于Adapter,220V交流电相当于src,我们的目dst标是5V直流电。
我们现有的src类:
/**
* 介绍:src类: 我们有的220V电压
* 作者:zhangxutong
* 邮箱:zhangxutong@imcoming.com
* 时间: 2016/10/18.
*/
public class Voltage220 {
public int output220V() {
int src = 220;
System.out.println("我是" + src + "V");
return src;
}
}
我们想要的dst接口:
/**
* 介绍:dst接口:客户需要的5V电压
* 作者:zhangxutong
* 邮箱:zhangxutong@imcoming.com
* 时间: 2016/10/18.
*/
public interface Voltage5 {
int output5V();
}
适配器类:
/**
* 介绍:Adapter类:完成220V-5V的转变
* 通过继承src类,实现 dst 类接口,完成src->dst的适配。
* 作者:zhangxutong
* 邮箱:zhangxutong@imcoming.com
* 时间: 2016/10/18.
*/
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 extends Voltage220 implements Voltage5 {
@Override
public int output5V() {
int src = output220V();
System.out.println("适配器工作开始适配电压");
int dst = src / 44;
System.out.println("适配完成后输出电压:" + dst);
return dst;
}
}
Client类:
/**
* 介绍:Client类:手机 .需要5V电压
* 作者:zhangxutong
* 邮箱:zhangxutong@imcoming.com
* 时间: 2016/10/18.
*/
public class Mobile {
/**
* 充电方法
*
* @param voltage5
*/
public void charging(Voltage5 voltage5) {
if (voltage5.output5V() == 5) {
System.out.println("电压刚刚好5V,开始充电");
} else if (voltage5.output5V() > 5) {
System.out.println("电压超过5V,都闪开 我要变成note7了");
}
}
}
测试代码:
System.out.println("===============类适配器==============");
Mobile mobile = new Mobile();
mobile.charging(new VoltageAdapter());
输出:
===============类适配器==============
我是220V
适配器工作开始适配电压
适配完成后输出电压:5
电压刚刚好5V,开始充电
对象适配器模式(常用):
基本思路和类的适配器模式相同,只是将Adapter类作修改,这次不继承src类,而是持有src类的实例,以解决兼容性的问题。
即:持有 src类,实现 dst 类接口,完成src->dst的适配。
(根据“合成复用原则”,在系统中尽量使用关联关系来替代继承关系,因此大部分结构型模式都是对象结构型模式。)
Adapter类如下:
/**
* 介绍:对象适配器模式:
* 持有 src类,实现 dst 类接口,完成src->dst的适配。 。以达到解决**兼容性**的问题。
* 作者:zhangxutong
* 邮箱:zhangxutong@imcoming.com
* 时间: 2016/10/18.
*/
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2 implements Voltage5 {
private Voltage220 mVoltage220;
public VoltageAdapter2(Voltage220 voltage220) {
mVoltage220 = voltage220;
}
@Override
public int output5V() {
int dst = 0;
if (null != mVoltage220) {
int src = mVoltage220.output220V();
System.out.println("对象适配器工作,开始适配电压");
dst = src / 44;
System.out.println("适配完成后输出电压:" + dst);
}
return dst;
}
}
测试代码:
System.out.println("\n===============对象适配器==============");
VoltageAdapter2 voltageAdapter2 = new VoltageAdapter2(new Voltage220());
Mobile mobile2 = new Mobile();
mobile2.charging(voltageAdapter2);
输出:
===============对象适配器==============
我是220V
对象适配器工作,开始适配电压
适配完成后输出电压:5
电压刚刚好5V,开始充电
接口适配器模式
原理:通过抽象类来实现适配,这种适配稍别于上面所述的适配。
当存在这样一个接口,其中定义了N多的方法,而我们现在却只想使用其中的一个到几个方法,如果我们直接实现接口,那么我们要对所有的方法进行实现,哪怕我们仅仅是对不需要的方法进行置空(只写一对大括号,不做具体方法实现)也会导致这个类变得臃肿,调用也不方便,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抽象类作为中间件,即适配器,用这个抽象类实现接口,而在抽象类中所有的方法都进行置空,那么我们在创建抽象类的继承类,而且重写我们需要使用的那几个方法即可。
目标接口:A
public interface A {
void a();
void b();
void c();
void d();
void e();
void f();
}
适配器:Adapt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A {
public void a(){}
public void b(){}
public void c(){}
public void d(){}
public void e(){}
public void f(){}
}
实现类:Ashili
public class Ashili extends Adapter {
public void a(){
System.out.println("实现A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d(){
System.out.println("实现d方法被调用");
}
}
测试类:Clienter
public class Clien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shili();
a.a();
a.d();
}
}
适配器模式应用场景
类适配器与对象适配器的使用场景一致,仅仅是实现手段稍有区别,二者主要用于如下场景:
(1)想要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但是它却不符合现有的接口规范,导致无法直接去访问,这时创建一个适配器就能间接去访问这个类中的方法。
(2)我们有一个类,想将其设计为可重用的类(可被多处访问),我们可以创建适配器来将这个类来适配其他没有提供合适接口的类。
以上两个场景其实就是从两个角度来描述一类问题,那就是要访问的方法不在合适的接口里,一个从接口出发(被访问),一个从访问出发(主动访问)。
接口适配器使用场景:
(1)想要使用接口中的某个或某些方法,但是接口中有太多方法,我们要使用时必须实现接口并实现其中的所有方法,可以使用抽象类来实现接口,并不对方法进行实现(仅置空),然后我们再继承这个抽象类来通过重写想用的方法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抽象类就是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