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间同步---->互锁---->互斥量
互斥量:
- 初始化
- 上锁 P 会阻塞 lock 防止生产者、消费者同时进入
- 解锁 v unlock
- 销毁
初始化
互斥量用一个pthread_mutex_t型的变量表示。使用互斥量之前需要对它进行初始化,其接口函数原型如下:
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mutex, const pthread_mutexattr_t *attr);
mutex参数指向要初始化的互斥量。attr参数指向一个描述互斥量属性的结构体。attr参数可以为NULL,表示使用默认属性。
操作函数
互斥量的主要操作函数如下:
int 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int pthread_mutex_try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int 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lock()用于对mutex参数指向的互斥量进行加锁。如果这时互斥量已经被锁,则调用这个函数的线程将被阻塞,直到互斥量成为未锁状态。函数返回时,表示这个互斥量已经变为已锁状态,同时,函数的调用者成为这个互斥量的拥有者。
- pthread_mutex_trylock()也用于对mutex参数指向的互斥量进行加锁。如果这时互斥量已经被锁,则函数以错误状态返回。
- pthread_mutex_unlock()用于对mutex参数指向的互斥量进行解锁。如果这时互斥量是未锁状态或不是当前线程所拥有的,则结果未定义。 因此,互斥量必须在同一线程上成对出现。
销毁
互斥量不用以后,应该使用下面的函数进行销毁: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_t *mutex);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信号量中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比较简单,缓冲区中只能容纳一条消息。生产者每提交一条消息到缓冲区中,就会通知消费者,等消费者取走消息之后才能提交下一条消息。同样,消费者也必须等待生产者提交一条消息后才能进行处理。这种设计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
改进方案
如果将缓冲区设计为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可以同时容纳多条消息,那么只要缓冲区不满,生产者就可以提交消息;同时,只要缓冲区不空,消费者就可以取出消息进行处理。这将大大提高整个程序的效率。
实现方式
实现时,可以利用信号量计数的特性,用信号量的值表示缓冲区中消息的个数及空闲空间的个数。但这时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可能同时访问缓冲区,故需要再用一个互斥量来进行保护。
综上,对一个缓冲区需要定义以下三个同步变量:
sem_t full; /* 表示缓冲区中消息的个数 */
sem_t empty;/* 表示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还能容纳的消息个数) */
pthread_mutex_t lock; /* 同步对缓冲区的访问 */
这些同步变量的初始化如下:
sem_init(&full, 0, 0); /* 缓冲区中消息数为0 */
sem_init(&empty, 0, N); /* 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数为N,即缓冲区的容量 */
pthread_mutex_init(&lock, NULL); /* 初始化互斥量 */
改进后的生产者
void *producer(void *arg)
{
item *item; // 消息
for ( ; ; ) {
item = produce_item(); // 生产一条消息
sem_wait(&empty); // 获得表示空闲空间的信号量
pthread_mutex_lock(&lock); // 加锁
insert_item(item); // 将消息放入缓冲区
pthread_mutex_unlock(&lock); // 解锁
sem_post(&full); // 释放表示消息个数的信号量
}
return NULL;
}
改进后的消费者
void *consumer(void *arg)
{
item *item; // 消息
for ( ; ; ) {
sem_wait(&full); // 获得表示消息个数的信号量
pthread_mutex_lock(&lock); // 加锁
item = remove_item(); // 取得消息
pthread_mutex_unlock(&lock); // 解锁
sem_post(&empty); // 释放表示空闲空间的信号量
consumer_item(item); // 处理消息
}
return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