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Linux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分享。

如果对文章感兴趣欢迎搜索:不喜欢热闹的孩子

  • 博客(207)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计算机网络-LDP工作原理

最近都比较忙,好久没有更新了。前面文章学习了LDP的一些基本概念,今天来学习一下LDP的基本工作原理。LDP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等过程管理。今天先来了解LDP的会话建立过程与状态变化。

2025-03-28 10:55:54 1125

原创 计算机网络-LDP标签分发协议

LDP是MPLS的一种控制协议,相当于传统网络中的信令协议,负责FEC的分类、标签的分配以及LSP的建立和维护等操作。LDP规定了标签分发过程中的各种消息以及相关处理过程。LSR之间建立LDP会话。LSR之间基于LDP会话动态交换标签与FEC的映射信息,并根据标签信息建立LSP。

2025-03-28 10:10:54 1137

原创 计算机网络-MPLS静态标签实验

前面我们学习了MPLS和标签的基础概念,但是单看概念肯定是不容易理解的,现在通过静态的标签分配深入学习下MPLS的转发原理。

2025-03-28 10:02:47 473

原创 计算机网络-MPLS转发原理

MPLS 转发的本质是将数据归到对应的 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转发等价类),并按照提前建立好的 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进行转发。对于整个 MPLS 域,LSP 是某一给定的 FEC 进入域和离开域的路径,可以看作是 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有序集合。对于单台 LSR,需要建立标签转发表,用标签来标识 FEC,并绑定相应的标签处理和转发等行为。

2025-02-12 09:33:16 1051

原创 计算机网络-MPLS基础概念

在传统IP路由中,数据报文经过每一台路由器时,都需要逐跳解封装并查找路由表,这一过程不仅重复且效率低下。全网路由依赖:所有路由器必须知道全网路由信息。IP头部处理效率低:IP头部不定长,处理效率低下。无连接性:传统IP转发面向无连接,无法提供良好的端到端QoS保证。正是由于IP路由转发的这些特点,因此出现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2025-02-12 09:32:10 1043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F基础实验

昨天大致学习了VRF的一些基本概念、功能,今天来简单实验一下VRF的作用加深印象。

2025-02-10 10:30:59 501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F基本概念

总结:VRF是一种虚拟路由转发技术,也称为VPN实例,作为一种强大的网络虚拟化技术,通过在单台设备上创建多个独立的路由和转发实例,实现了网络的逻辑隔离和资源共享。通过创建不同VPN实例来隔离接口、路由、转发表等,缺省存在根vpn实例,默认没有划分的接口都属于根实例下。VRF的核心思想是在一台物理设备上创建多个虚拟的路由和转发实例,每个实例都拥有独立的接口、路由表和路由协议进程。4、数据转发:设备根据报文进入的接口所属的VRF实例,查找该实例的路由表进行转发决策,从而实现不同VRF实例之间的流量隔离。

2025-02-10 10:30:19 1609

原创 计算机网络-SSH实验-密码验证

前面我们学习了SSH连接的几个阶段,这次来实际配置,在用户认证阶段支持口令认证和密钥认证等方式,今天先来学习简单的口令认证。

2025-02-07 09:44:22 451

原创 计算机网络-SSH基本原理

SSH(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是一种用于在不安全网络上进行安全远程登录和实现其他安全网络服务的协议。SSH传输层协议SSH用户认证协议SSH连接协议。其实我们网络工程师对这个应该不陌生,很多的如设备登录、远程等都通过这个协议来进行。我刚开始工作时候是用的telnet,简单快捷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的确还是要注意一下安全的规范,后面就逐渐都使用SSH了,今天来学习下SSH的原理与应用。

2025-02-07 09:43:39 951

原创 计算机网络-L2TP Over IPSec基础实验

上次我们进行了标准L2TP的配置,但是在最后我们在进行业务流量访问时看到流量是没有进行加密的,这就导致可能得安全风险,所以这里其实可以退像GRE那样调用IPSec框架来进行加密保护。总结:通过在L2TP的基础上,利用ipsec安全框架可以实现业务流量的加密保护,参考前面IPSec的配置,基本上不难。现在需要配置IPSec,然后针对L2TP的流量进行加密,IPSec前面的知识已经讲过了,感兴趣可以去前面翻一下。客户端也需要修改,可以直接修改,也可以新建一个连接配置。二、L2TP Over IPSEC配置。

2024-12-30 10:08:14 744

原创 计算机网络-L2TP VPN基础实验配置

拓扑说明,在防火墙FW1出口配置L2TP服务器,Internet模拟互联网,AR2模拟远程移动用户网关,通过云桥接到我本地的电脑终端,在电脑终端上通过L2TP客户端拨号连接到LNS。上次大概了解了L2TP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景,今天来模拟一个小实验,使用Ensp的网卡桥接到本地电脑试下L2TP拨号,今天主要使用标准的L2TP,其实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加上IPSec进行加密,提高安全性。业务测试:我在FW1下面的服务器开启一个httpd的服务,通过我连接上VPN后访问进行测试。客户端连接,安装L2TP客户端。

2024-12-30 10:01:54 1355 3

原创 计算机网络-L2TP VPN基础概念与原理

在不同的组网环境中,LAC可以是不同的设备: NAS-Initiated场景:在传统的拨号网络中,ISP在NAS上部署LAC,或在企业分支的以太网络中,为PPP终端配备网关设备,网关作为PPPoE服务器,同时部署为LAC。,用于L2TP隧道和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L2TP会话建立成功后,PPP终端将数据报文发送至LAC,LAC根据L2TP隧道和会话ID等信息,进行L2TP报文封装,并发送到LNS,LNS进行L2TP解封装处理,根据路由转发表发送至目的主机,完成报文的传输。

2024-12-19 09:26:50 1590

原创 计算机网络-GRE Over IPSec实验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GRE可以基于隧道口实现分支互联,然后又简单学习了IPSec VPN可以实现加密传输,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GRE是明文传输,安全性不足,IPSec不支持组播路由协议,因此可以使用GRE Over IPSec结合两者优点实现分支互联与动态路由协议交互。GRE over IPsec可利用GRE和IPsec的优势,通过GRE将组播、广播和非IP报文封装成普通的IP报文,通过IPsec为封装后的IP报文提供安全地通信。配置IPSec安全提议,定义IPSec的保护方法。

2024-12-19 08:58:52 1430

原创 计算机网络-IPSec VPN基础实验一(主模式)

确保出口IP能够正常通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考虑到VPN流量,实际情况下可能是有internet上网流量和VPN互访流量,需要在ACL中进行区分,也就是在NAT时候调用ACL,先拒绝掉VPN流量然后允许上网流量。在华为以及华三设备中通过配置安全体验来定义一些如加密算法、认证算法、传输模式等内容,在IKE中又分为IKE 安全提议(ike proposal)以及IPSec 安全提议(ipsec proposal)。先根据我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技术与理论进行一个结合吧,如果有不同的欢迎交流。

2024-12-09 21:56:25 1612

原创 计算机网络-IPSec VPN工作原理

例如,如果需要快速完成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可以使用类似于野蛮模式的配置,减少消息交换的数量。总结:通过IKE协商SA,IKE分v1和v2,一般情况下我用的应该是v1,v2可以快速协商出SA,然后通过ACL或者路由定义感兴趣流量,将IKE提议、IPSec提议、创建IPSec策略、应用到接口串联起来就可以实现IPSec VPN的应用了,其实就是理论比较复杂,实际配置不算太难。创建子SA交换包含一个交换两条消息,对应IKEv1协商阶段2,交换的发起者可以是初始交换的协商发起方,也可以是初始交换的协商响应方。

2024-12-09 13:20:24 1781

原创 计算机网络-IPSec VPN基本概念

与AH不同的是,ESP将数据中的有效载荷进行加密后再封装到数据包中,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但ESP没有对IP头的内容进行保护,除非IP头被封装在ESP内部(采用隧道模式)。AH对数据包和认证密钥进行Hash计算,接收方收到带有计算结果的数据包后,执行同样的Hash计算并与原计算结果比较,传输过程中对数据的任何更改将使计算结果无效,这样就提供了数据来源认证和数据完整性校验。在隧道模式下,AH头或ESP头被插到原始IP头之前,另外生成一个新的报文头放到AH头或ESP头之前,保护IP头和负载。

2024-12-05 09:41:24 1368

原创 计算机网络-GRE基础实验二

前面我们学习了GRE隧道的建立以及通过静态路由指向的方式使得双方能够网络互联,但是通过静态路由可能比较麻烦,GRE支持组播、单播、广播因此可以在GRE隧道中运行动态路由协议使得网络配置更加灵活。通过前面的动态路由协议的学习我们知道动态路由协议都需要通过组播地址进行协议交互,因此GRE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是GRE相对于IPSec、L2TP等的优点。在GRE隧道建立的情况下将tunnel接口以及相关需要互联的接口纳入OSPF或者ISIS协议即可,将tunnel当做物理接口通告就行。二、GRE基础命令配置。

2024-12-05 09:40:39 569

原创 计算机网络-GRE基础实验

基本实验就是这样简单,只要双方网络可达,然后创建隧道接口指定源目地址和封装协议就能建立GRE隧道,通过在隧道接口进行简单校验和key验证可以实现一定安全但是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PC1发送报文源地址为192.168.1.1,目的地址为172.16.1.1的ICMP报文,自身校验后发现不是同一个网段,然后发送到网关也就是出口路由器G0/0/1。目前我们是只需要创建隧道接口,配置源目地址就可以建立隧道了,如果被非法抓包获取到gre报文进行伪造可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可以开启key认证。三、进行数据校验与安全验证。

2024-11-25 10:17:28 423

原创 计算机网络-GRE(通用路由封装协议)简介

IP协议再为GRE报文封装新的IP报文头(源地址为隧道源接口IP,目的地址为隧道目的接口IP),然后根据封装后的IP报文的目的地址及路由表对报文进行转发,从相应的连接Internet的物理接口(隧道源接口)发送出去。如果目的地址是RTB,且IP报文头中的协议号为47(表示封装的报文为GRE报文),则RTB剥掉此报文的IP报文头,交给GRE协议处理。虽然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实现合法建立GRE隧道以及数据的完整性,但是因为GRE本身没有进行加密因此GRE报文能够清晰地查看到报文的信息,存在不安全性。

2024-11-25 09:32:36 1533

原创 计算机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概述

VPN网络是专门供VPN用户使用的网络,对于VPN用户,使用VPN与使用传统专网没有区别。VPN即虚拟专用网,泛指通过VPN技术在公用网络上构建的虚拟专用网络。VPN用户的通信是通过公共网络进行的,而这个公共网络同时也可以被其他非VPN用户使用,VPN用户获得的只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专网。根据实现的网络层次划分,我们网络中常见的划分方式如:IPSec VPN、GRE VPN,L2TP VPN、PPTP VPN....VPN是一类技术的统称,不同的VPN技术拥有不同的特性和实现方式,常见的VPN技术包括。

2024-11-22 10:19:40 1774 2

原创 华为无线AC+AP组网实际应用小结

AP组配置,在华为AC中很多配置是通过划分AP组来实现,缺省存在default组,也可以在导入时手动创建组,不存在会自动创建,然后基于AP组进行模板调用,包括SSID模板、安全认证模板、AP业务模板、VAP模板、射频模板等。之前公司都是使用的H3C的交换机、防火墙以及无线AC和AP的,最近优化下无线网络,说新的设备用华为的,然后我是直到要部署的当天才知道用华为设备的,就很无语了,一点准备没有,以下为这次的实际操作记录吧,有一些小坑需要注意。网站进行授权激活,登录,输入最终用户,确认激活,下载授权文件。

2024-11-22 09:27:41 3113

原创 计算机网络-MSTP基础实验一(单域多实例)

基本需求:SW1为VLAN10的网关,SW2为VLAN20的网关,通过配置MSTP的单域多实例实现PC1走SW3-SW1,PC2走SW4-SW2,实现不同VLAN流量的负载分担,当出现故障可以实现链路切换。在SW1创建VLAN10的网关地址,SW2创建VLAN20的网关地址,各个交换机之间配置Trunk放通VLAN 10 和VLAN 20,连接PC的端口配置为边缘端口。SW1作为实例1的MSTI域根,为实例2的备份域根,SW2作为实例2的主域根,实例1的备份根桥可以实现流量路径备份功能。

2024-11-18 09:15:15 896

原创 计算机网络-MSTP工作原理

根交换设备ID用于选择CIST中的根交换设备。设备在各生成树中的角色互相独立,在作为一棵生成树的根桥或备份根桥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生成树的根桥或备份根桥;参与CIST计算的优先级向量为:{ 根交换设备ID,外部路径开销,域根ID,内部路径开销,指定交换设备ID,指定端口ID,接收端口ID }参与MSTI计算的优先级向量为:{ 域根ID,内部路径开销,指定交换设备ID,指定端口ID,接收端口ID }根桥和备份根桥:可以通过计算来自动确定生成树的根桥,用户也可以手动配置设备为指定生成树的根桥或备份根桥。

2024-11-18 09:13:44 1208

原创 计算机网络-MSTP的基础概念

前面我们大致了解了MSTP的由来,是为了解决STP/RSTP只有一根生成树导致的VLAN流量负载分担与次优路径问题,了解MSTP采用实例映射VLAN的方式实现多实例生成树,MSTP有很多的理论概念需要知道,其实与其它的知识一样理论复杂配置还好的吧。前面4个与STP/RSTP一致,Master端口是MST域到总根距离最近的端口,域边缘端口是连接MST域间的端口,边缘端口与RSTP一致,与终端直连的设备,不参与MSTP计算。Discarding状态:端口只接收BPDU报文,不转发用户流量也不学习MAC地址。

2024-10-24 10:01:21 1844

原创 计算机网络-MSTP概述

在网络中存在两个VLAN,网关分别在不同设备上,二层网络通过RSTP进行互联,端口配置Trunk模式允许VLAN 10 20通过,SW3作为根桥会导致PC和PC2都流经根桥,SW5的预备端口被逻辑关闭,PC1的流量:SW5-->SW3-->AR1;但在划分VLAN的网络中运行RSTP/STP,局域网内所有的VLAN共享一棵生成树,被阻塞后的链路将不承载任何流量,无法在VLAN间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导致链路带宽利用率、设备资源利用率较低。:一个MST域内可以生成多棵生成树,每棵生成树都称为一个MSTI。

2024-10-24 10:00:41 740

原创 计算机网络-RSTP基础实验与配置命令

缺省情况下SW4选举为根桥,因为优先级都为32768,但是SW4的MAC地址小因此选举为根桥,这就会导致性能较低的二层交换机作为根桥转发数据,而且可能出现次优路径,因此一般情况下是建议提前规划高性能的设备作为根桥核心,规划备份冗余链路。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选择根桥是根据优先级和BID赖确定,然后各个交换机的根端口与指定端口这些是通过。总结: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将RSTP的一些规划建设的思路大致了解一下,配置都不复杂。PC3走向:SW2-->SW4-->SW3-->SW1。几个选举规则来确定的。

2024-10-16 09:59:00 1105

原创 计算机网络-RSTP工作过程与原理

实际上SW1与SW2、SW3的P/A协商机制是同时进行,通过P/A快速确定根桥与根端口并进入转发状态,然后SW2与SW3因为不会发生A置位BPDU因此需要等待2个Forward Delay时间然后优先级更高的SW2成为指定端口。SW2收到更优的RST BPDU后,经比较认为SW1才是当前根桥,此时SW2的端口将成为根端口,而不是指定端口,停止发送RST BPDU。P/A机制是每段链路独立进行,速度较快。因此SW1和SW2的根端口都进入了转发状态,SW2的下游端口继续进行P/A协商,一段段完成端口收敛。

2024-10-16 09:42:39 1301

原创 计算机网络-RSTP快速生成树基础概念

在启动了环路保护功能后,如果根端口或Alternate端口长时间收不到来自上游设备的BPDU报文时,则向网管发出通知信息(此时根端口会进入Discarding状态,角色切换为指定端口),而Alternate端口则会一直保持在Discarding状态(角色也会切换为指定端口),不转发报文,从而不会在网络中形成环路。如图所示,当SW1和SW3之间的链路发生单向链路故障时,SW3由于根端口在超时时间内收不到来自上游设备的BPDU报文,Alternate端口切换成根端口,根端口切换成指定端口,从而形成了环路。

2024-10-14 10:56:25 1048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RP实验配置

总结:这里简单做了两个实验案例,典型的主备切换与VRRP组监视上行接口,当上行接口状态变化而VRRP组没有进行切换时会导致流量黑洞,可以通过track模块关联BFD或者接口状态进行优先级的调整,进而影响主备切换。因此VRRP可以根据上行接口的状态对设备的优先级进行调整,当AR1的上行接口状态Down时,VRRP优先级减少101,因此当AR1上行接口变化会切换到AR2进行流量转发。通过上行接口的变化联动VRRP的优先级变化,进而进行主备切换,保障流量正常转发,避免流量黑洞。查看VRRP简要信息,通过。

2024-10-14 10:32:24 2010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RP切换与回切过程

总结:这里学习VRRP的主备切换以及进行主备回切,缺省是开启了抢占模式,当网络震荡时可能会导致流量黑洞,即Master已经切换但是流量还是走的Backup设备上,导致流量丢包,可以理解为在进行主备切换间隙导致的丢包。在抢占模式下,当Master的设备状态不稳定或者网络质量差时,会导致VRRP备份组频繁切换,从而引发终端ARP表项频繁刷新,为缓解此问题,通常设置抢占延时定时器,通过MASTER_INTERVAL定时器超时时间加上延时时间,确定状态稳定后,再进行主备回切,Master设备主动退出VRRP组。

2024-09-03 16:54:52 1597 2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RP工作原理

初始化状态就是在设备上配置完成时的状态,Master状态为主设备的状态,Nackup状态为备份设备的状态,备份设备会监听主设备发送的Advertisement报文,当定时器超时都没有收到主设备的报文时则备份设备切换为Master状态。R1与R2交换VRRP报文,优先级一样,通过比较接口IP地址选举Master路由器,由于R2的接口IP地址大于R1的接口IP地址,因此R2被选举为Master路由器。进行比较,先比较优先级,优先级大的优先,优先级相等则比较接口IP地址,IP地址大的优先,

2024-09-03 16:29:46 1198

原创 计算机网络-VRRP基础概念

也就是网关设备的组,通过在这个组里面选择主路由器和备份路由器,通过报文交互实现主备切换。总结:本次简单了解一下VRRP的概念,在传统小型网络中缺省使用一个网关进行转发,当网关故障后则业务宕机,因此出现了VRRP,使用多台路由器设备组成一个群组使用VRID标识,每个VRRP组根据优先级选举出一个主路由器和若干个备份路由器,并且生成一个虚拟的网关设备拥有虚拟IP和MAC,通常使用该虚拟路由器的IP作为网关地址。VRRP路由器指的是运行VRRP协议的路由器,VRRP是配置在路由器的接口上的,而且也是。

2024-09-02 16:11:21 1482

原创 计算机网络-BFD实验配置

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接口变化不能关联到相关的上层应用,如路由切换,VRRP切换等,如果有了BFD则会有一个标志开关,BFD状态up标识链路正常,BFD状态down标识链路状态关闭需要进行路由切换操作。总结:学习了静态创建BFD以及通过OSPF动态创建BFD会话,可以创建BFD实现单跳或者多跳检测以及使用单臂回声功能在一些不支持BFD的设备间进行检测,最后可以通过track模块关联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毫秒级别的故障切换。在SW1的G0/0/1使用shutdown模拟接口故障,缺省在3秒内状态进行切换。

2024-09-02 16:10:04 4002 1

原创 计算机网络-BFD检测机制

如果收到的是down包,状态机将从down状态跳转到init状态,如果收到的是init包,状态机将从down状态跳转到up状态,如果收到的是up包,状态机维持down状态。大致就是A先发送Down报文,然后B回复init,然后A发送up,然后A发送一个P置位的flag报文,B回复F置位flag报文,B也发送确认报文,确保双方状态都变为up状态,然后保持在up状态,直到收到down报文,BFD会话状态还可以管理员手动关闭。发送系统产生的一个唯一的、非0鉴别值,用来区分一个系统的多个BFD会话。

2024-08-23 10:09:10 1680

原创 计算机网络-PIM-SM组播实验

手动指定AR2的lookback0口作为静态RP地址,通过OSPF进程通告到整个网络,使得所有路由器都识别到RP的信息,连接组播组成员的接口启用IGMP,组播转发接口启用PIM SM,所有路由器开启组播路由功能,配置静态rp。PIM-SM基于组播模型又可以分为PIM-SM(ASM)于PIM-SM(SSM)模型,PIM-SM(SSM)模型主要为SSM组播服务。使用"扩散-剪枝"的方式形成组播分发树,在形成分发树时使用Assert选举于DR选举机制防止环路产生,在组播转发时使用PRF机制防止环路产生。

2024-08-23 10:04:26 837

原创 计算机网络-PIM-SM(SSM)基本原理

前面我们学习了PIM-SM(ASM)模型的基本原理,ASM模式是选举出RP,然后成员端DR到RP生成RPT,源端DR到RP生成SPT,两段式生成树架构,最终形成组播源-SPT-RPT-组播组成员的路径。SSM模型针对特定源和组的绑定数据流提供服务,接收者主机在加入组播组时,可以指定只接收哪些源的数据或指定拒绝接收来自哪些源的数据。总结:SSM模型基于IGMPv3的特性,在组成员关系报文中包含了组播源信息和组播组地址信息,直接基于地址信息通过RPF反向建立到达组播源的SPT即可。一、PIM-SM(SSM)

2024-08-06 15:21:20 712 1

原创 计算机网络-PIM-SM(ASM)基础

PIM-SM(ASM)模型中,源端DR到RP的组播分发树无法使用Join报文创建,因此需要组播源注册机制帮助形成源端DR到RP的组播分发树(SPT)。当网络中出现组成员(形成IGMP表项)时,组成员端DR向RP发送Join报文,在通向RP的路径上逐跳创建(*,G)表项,生成一棵以RP为根的RPT。总结:PIM-SM(ASM)依据RP为核心,建立组播源到RP的SPT组播分发树,RP作为核心建立到达组播组成员DR的RPT组播分发树,组播数据从。,存在其缺陷,因此一般用于较为密集的组播网络中。

2024-08-06 15:18:58 1860 2

原创 计算机网络-基于PIM-DM+IGMP的组播实验配置

在AR2的G0/0/0口查看到了断言报文以及状态刷新报文,通过查看发现AR2和AR3都发送了断言报文,但是由于AR3的IP地址优先,因此AR3下行接口作为winner发送状态刷新报文。由于组播转发网络开启PIM DM,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PIM路由表项即使不转发组播流量,然后从第一跳组播路由器会定期发送状态刷新报文全网泛洪。配置完成后暂时是没有什么表项和现象的,因为组播源没有开启播放,没有组播流量触发全网泛洪,组播组成员没有加组无法形成igmp组表项和igmp路由表项。,组播转发网络的接口都启用。

2024-08-02 09:57:51 736 1

原创 计算机网络-PIM-DM密集模式工作原理

首先保证网络可达,然后接口启用PIM-DM,通过hello报文建立邻居,通过扩散机制泛洪组播报文,通过断言保证整个组播网络无环,通过状态刷新和嫁接机制处理新成员加入,形成SPT后组播网络沿SPT转发组播报文。前面我们知道在没有组播组成员的路由器下行接口会进行剪枝,但是会启动一个定时器210s,如果超过210s则接口会继续接收组播报文,在PIM-DM网络中,为了避免被裁剪的接口因为"剪枝定时器"超时而恢复转发,离组播源最近的第一跳路由器会周期性地触发。通过剪枝机制,组播网络可以将此类路径剪枝。

2024-08-02 09:56:37 851 1

原创 计算机网络-PIM协议基础概念

PIM-SM模式主要用在组成员较多且相对稀疏的组播网络中,该模式建立组播分发树的基本思路是先收集组成员信息,然后再形成组播分发树。(PIM-Dense Mode,PIM密集模式),PIM-DM模式主要用在组成员较少且相对密集的组播网络中,该模式建立组播分发树的基本思路是“扩散-剪枝”,即将组播流量全网扩散,然后剪枝没有组成员的路径,最终形成组播分发树。PIM-SM模式主要用在组成员较多且相对稀疏的组播网络中,该模式建立组播分发树的基本思路是先收集组成员信息,然后再形成组播分发树。作为组播路由解决方案,

2024-07-31 09:41:25 811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