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在胃癌病理性切片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笔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胃癌病理切片分割算法Deeper U-Net(DU-Net),通过区域重叠分割、图片分类器、全链接条件随机场(CRF)和重复学习法提升模型精度。实验结果显示,DU-Net经过3次重复学习后,平均精度提升至91.5%,平均IoU提升至88.4%,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胃癌分割的准确性,有助于病理诊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的: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胃癌病理切片分割算法实现对胃癌区域的识别。
方法:以U-Net网络为基本框架设计深层次的胃癌病理切片分割算法模型Deeper U-Net(DU-Net)。采用区域重叠分割法将数据分割成若干小块图片,然后利用预先训练好的DU-Net网络模型对分割的小图片进行初次分割,并使用图片分类器清楚假阳性样本,重新合成新样本。采用重复学习的方法使用新样本进行多次重复训练,将得到的结果应用全链接条件随机场(CRF)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得到胃癌分割图片并验证结果。
结果:经过3次重复学习后,DU-Net网络模型的平均精度为91.5%,平均交叉联合度量(IoU)为88.4%,相比于未经重复学习的基础DU-Net模型,其平均精度提升了5.6%,平均IoU提升了2.9%。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胃癌病理切片分割算法实现了精准的分割,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可用于辅助胃癌病理诊断。

1.深度学习网名模型
1.1 网络整体框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网络包含14个卷积块(convolution block)、7个最大池化层(max-pooling layer)、7个上采样层(upsampling layer)和一个Sigmoid激活函数层,其中每个卷积块包含有1个卷积层(convolution block)、1个批规范层(batch normalization layer)和1个PRelu激活层。

**注:**批规范层:能通过对卷积层的输入数据进行均值与方差的修正,避免部分饱和和非线性激活函数导致模型产生梯度弥散或爆炸。PRelu作为激活函数:是因为相比Relu激活函数其能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提高收敛效率。上采样层:能增大特征图的分辨率,使图像还原到原始大小。

1.2 损失函数
在训练网络时,合适的损失函数能

### 基于深度学习胃癌病理切片图像分割算法研究的意义 #### 提升医疗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通过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胃癌病理切片图像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传统方法依赖人工观察,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自动化程度高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快速定位病变区域,并提供定量评估指标,有助于医生更高效地做出临床决策[^1]。 #### 改善疾病早期发现能力 该类算法能够在细胞层面检测微小变化,对于癌症这类需要早诊早治的重大疾病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在肿瘤发展初期阶段即能准确识别异常组织特征,可极大提升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此外,通过对大量历史病例的学习积累经验,使得系统具备更强的数据挖掘潜力,进一步促进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发展。 #### 推动医学影像技术进步 开发专门针对特定病症优化过的神经网络架构(如文中提到的 DU-Net),不仅促进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内新技术的应用探索,也为其他类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提供了宝贵借鉴。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有利于催生更多创新成果,加速整个行业向前迈进的步伐。 ```python # 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加载预训练好的DU-Net模型并对输入图像进行预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from PIL import Image def predict(image_path, model_weights='du_net.pth'):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256, 256)), transforms.ToTensor() ]) img = Image.open(image_path).convert('RGB') input_tensor = transform(img).unsqueeze(0)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net = UNet().to(device) checkpoint = torch.load(model_weights,map_location=device) net.load_state_dict(checkpoint['model_state_dict']) net.eval() with torch.no_grad(): output = net(input_tensor.to(device)) return output.cpu().numpy()[0] predicted_mask = predict('./test_image.png') print(predicted_mask.shape) # 输出预测掩码形状 ```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