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Wireless Fidelity)基础(一)

本文介绍了WiFi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架构、协议栈、安全性和网络管理。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允许设备在无需电缆的情况下连接到互联网。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MAC层管理设备间的通信,而IP层则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安全方面,WPA2和WPA3是常用的安全标准。此外,文章还提及了QoS、漫游、网络管理和不同802.11标准的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一、基本介绍(Introduction)
二、进化发展(Evolution)
三、PHY帧((PHY Frame )
四、MAC帧(MAC Frame )
五、协议(Protocol)
六、安全(Security)
七、802.11ac标准
八、802.11ad标准
九、802.11ax ( WiFi 6 )标准
十、WiFi直接连接(WiFi Direct)
十一、测试(Testing)
十二、WiFi射频测量(WiFi RF Meas.)
https://www.sharetechnote.com/

、基本介绍(Introduction
1、总体网络架构(Overall Network Architecture

使用WLAN的最常见方式如下。在大多数情况下( In most case),主通信线路将是有线线路,我们将AP(Access Point接入点)连接到有线骨干网(wireline backbone),如下所示(as shown below)。接入点是一种与客户端设备client device(如笔记本电脑Laptop或智能手机)通信并通过有线主干(wireline backbone)传输(convey)数据的设备。接入点有两个不同的接口(interface),一个用于使用有线协议(wireline protocol)连接到有线骨干网,另一个用于通过无线协议(wireless protocol)与各种移动设备通信。

当我们在技术上说WLAN时,它通常是指在无线通信方法中用于连接移动客户端(mobile client)和接入点的技术。我将发布(post)的页面也将是关于移动客户端和接入点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基本上是一种设置(setup),可以让你在不使用任何电缆(cable)的情况下将笔记本电脑(laptops)、手机或平板电脑(tablet)等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的主要部分是接入点(APs)、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s)和有线骨干网(wired backbone)

当你将设备连接到Wi-Fi时,它会与接入点通信,然后接入点通过有线骨干网将你的数据发送到需要的地方。这种设置可以让你在没有任何电缆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和共享数据,这非常方便(pretty convenient)。

1)接入点(APs)就像是无线设备和有线网络之间的中间人(middleman)。它们会产生一个Wi-Fi信号,这样你就可以将你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当你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覆盖时,你可能需要多个AP来确保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良好的覆盖(coverage)。

2)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s)是你用来连接Wi-Fi的设备,比如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他们有一个无线适配器(wireless adapter),可以使用Wi-Fi信号与接入点通话。

3)有线主干网(wired backbone)连接所有接入点和其他网络设备,如交换机(switch)或路由器(router)。它有点像整个系统的主干,确保数据到达需要的地方。它使用以太网电缆(Ethernet cable)将所有东西连接在一起,有时甚至使用光纤电缆(fiber-optic cable)来实现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距离。

2、协议栈(Protocol Stack

顾名思义(As the terminology implies),WLAN也是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一种,因此它使用了标准LAN协议的大部分,尤其是在更高层。唯一的区别是非常低层的部分(PHY和低MAC)。我将要处理(deal with)的大部分内容将是关于协议栈(protocol stack)的PHY/MAC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我们以一种更随意的(casual)方式来分解(break down)它,重点关注(focus on)Wi-Fi协议栈和三个主要层:物理层(PHY/Physical)、媒体访问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互联网协议层(IP/Internet Protocol)

1)物理(PHY)层:
物理层就像无线网络的无线电台(radio station)。它负责(take care of)将您的数据转换为可以通过空中发送的无线电信号(radio signal)。不同的Wi-Fi版本(如802.11a、b、g、n、ac和ax)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射频(RF:radio frequency)以不同的速度和距离发送数据。它也有一些技巧(trick)来检测(detect)和修复(fix)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2)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MAC层就像一个交通警察(traffic cop),确保所有使用Wi-Fi的设备都能很好地配合使用。由于每个人共享相同的无线电波(airwave),MAC层使用一个名为CSMA/CA的系统来帮助设备确定(figure out)何时轮到他们说话。它还负责(in charge of)寻址(addressing)等事务,以便数据到达正确的位置,并在需要时将大块数据(big chunks)分解(break into)成小块(smaller pieces)。

3)互联网协议(IP)层:
IP层本身并不是Wi-Fi的一部分,但它对于让一切协同工作非常重要。这就像是你的数据的GPS,为每个设备提供一个地址,并帮助你的信息从一个地方找到另一个地方,即使它必须通过(go through)不同的网络。有几个(a couple of )不同版本的IP,如IPv4和IPv6,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

因此,简言之(in a nutshell),Wi-Fi协议栈有负责处理无线电信号的PHY层,有帮助设备共享无线电波的MAC层,还有将数据引导到需要的地方的IP层。它们一起确保你可以毫无障碍地(without a hitch)连接Wi-Fi和上网(surf the web)。

3、安全(Security

安全就是保护你的Wi-Fi网络免受黑客和爱管闲事的邻居(hackers and nosy neighbors)的攻击。有不同的方法来保护你的网络,比如使用密码和加密(encryption)。WPA2和WPA3是确保Wi-Fi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最佳选择(option)。

注意:WiFi安全的更多细节(Further details)在此处的单独注释(separate note)中进行了解释。

4、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管理Wi-Fi网络意味着确保一切顺利运行。你需要规划网络,设置它,关注(keep an eye on)它的运行情况,解决问题(fix problems),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其变得更好。有一些工具和软件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network admin)完成所有这些工作。

5、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QoS是指确保网络上的重要内容((important stuff)得到优先(priority)考虑。例如,如果你正在流媒体播放电影(stream a movie)或进行视频通话(video call),你不希望因为别人正在下载(download)一个巨大的文件而速度缓慢或断断续续(choppy)。QoS通过优先考虑重要的东西来帮助保持一切顺利运行。

6、漫游(Roaming

漫游是指当你带着设备四处移动(move around)时,它会自动切换(switch)到最佳的Wi-Fi信号。它在办公室或校园(campuse)等有很多不同Wi-Fi接入点的大地方非常有用。漫游可以确保您保持联系,不会出现任何问题(without any hiccups)。

7、范围和覆盖范围(Range and Coverage

范围和覆盖范围是关于你的Wi-Fi信号能走多远,以及它覆盖该地区的程度。很多事情都会影响(affect)这一点,比如接入点的功率有多大,它有什么样的天线(antenna),甚至墙上的建筑材料。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覆盖,你可以使用网状网络(mesh network)之类的东西,这有助于扩展(extend)Wi-Fi信号,而不需要更多的电线。

8、基本功能(Basic Features

WiFi基于半双工(TDD/Half-Duplex)。
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而有线以太网(wired ethernet)使用CSMA/CD
使用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隐私)、WPA(WiFi Protected Access,WiFi保护访问)、WPA2(802.11i)

YouTube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WLAN) Part 1 - Fundamental Concepts (Sep 2013)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第2部分(2013年9月)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第3部分(2013年9月)
The story of Wi Fi (Mar 2015)
802.11ac Frames - What’s Changed? (Sep 2015)
The Evolution of IEEE 802 11 standards - BAG NAC (Sep 2018)
802.11ax - What’s New Webinar (May 2018)
2018 Wi-Fi Trek - Mark Williams (Wireless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eb 2019)
Explained: WiFi 1, 2, 3, 4, 5 and 6 (May 2019)

二、信标(Beacon

信标是从AP(接入点)定期(periodically)广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信号(消息),AP将其ID和能力(capability)携带(carry)到AP周围的每个设备。Beacon的整体框架结构(overall frame structure)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是显示信标帧头部分(Beacon Frame Header part)的示例

IEEE 802.11 Beacon frame, Flags: …m…C

Type/Subtype: Beacon frame (0x08)

Frame Control Field: 0x8020

    .... ..00 = Version: 0

    .... 00.. = Type: Management frame (0)

    1000 .... = Subtype: 8

    Flags: 0x20

        .... ..00 = DS status: Not leaving DS or network is operating in AD-HOC mode

                    (To DS: 0 From DS: 0) (0x00)

                    // (To DS: 0 From DS: 0) mean the address 1 is Destination address

                     // the address 2 is Source address

        .... .0.. = More Fragments: This is the last fragment

        .... 0... = Retry: Frame is not being retransmitted

        ...0 .... = PWR MGT: STA will stay up

        ..1. .... = More Data: Data is buffered for STA at AP

        .0.. .... = Protected flag: Data is not protected

        0... .... = Order flag: Not strictly ordered

.000 0000 0000 0000 = Duration: 0 microseconds

Recei
<think>嗯,用户想了解WiFi协议栈的组成或实现,需要详细解释。首先,我需要回忆下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利用。引用1提到了物理层的技术,比如6GHz频段和WiFi 6E。引用2和3提到了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关键技术细节和应用案例。引用4提到了TCP/IP协议栈以及省电机制。看来这些引用主要集中在协议栈的不同层次和实际应用上。 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协议栈的组成和实现,所以我需要按照OSI模型或TCP/IP模型来分层解释。通常WiFi协议栈属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但也会涉及到网络层和传输层,尤其是TCP/IP的部分。根据引用中的信息,物理层部分应该包括调制技术、频段等,比如OFDMA和MIMO,这些在引用1和2中有提到。数据链路层可能分为MAC子层和LLC子层,MAC负责访问控制和帧封装,这里需要提到CSMA/CA机制,引用4中的Modem-Sleep可能和省电机制有关,属于MAC层的功能。 接下来是网络层,这里涉及IP协议,但WiFi本身可能不直接处理网络层,而是通过TCP/IP协议栈进行数据传输,引用4提到了WiFi模块的TCP/IP协议栈实现,所以可能需要解释如何与上层协议交互。传输层和应用层更多是TCP和UDP以及HTTP等协议,这些可能不是WiFi协议栈的核心,但需要说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另外,实现部分需要提到硬件模块如基带处理器和RF前端,以及软件部分如驱动程序和协议栈软件,引用2和3提到了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和实际应用案例,可能涉及到这些内容。安全性方面,WPA3和AES加密在引用3中有提到安全保障措施,所以应该包括进去。 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具体的实现流程,比如数据如何从应用层经过各层封装,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同时,省电机制如Modem-Sleep在引用4中有说明,可以详细解释下。最后,根据用户之前的问题,生成的相关问题应该涉及各层技术、安全机制、性能优化和应用场景,确保覆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后续问题。</think>### WiFi协议栈详解 #### WiFi协议栈的组成 WiFi协议栈遵循**IEEE 802.11标准**,与TCP/IP协议栈深度融合,主要分为以下层次: 1. **物理层(PHY)** - 功能:负责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频率选择、信道编码等。 - 关键技术: - **OFDMA**(正交频分多址):提升高密度环境下的频谱效率[^1] - **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过多天线增强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 **频段划分**:如2.4GHz、5GHz及WiFi 6E的6GHz频段[^1] 2. **数据链路层(DLL)** - **MA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 - 实现**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机制 - 管理帧封装、省电模式(如Modem-Sleep[^4]) -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 - 提供数据分片、流量控制和错误校验 3. **网络层与传输层** - 通过**TCP/IP协议栈**实现数据路由与端到端传输 - WiFi模块需集成轻量级TCP/IP协议栈以支持HTTP、MQTT等应用协议 4. **应用层** - 基于上层协议实现具体业务逻辑(如视频传输、智能家居控制) #### 二、实现关键技术 1. **硬件实现** - **基带处理器**:处理物理层编解码 - **RF前端**:负责无线信号收发 - 示例架构: ```c // WiFi芯片驱动伪代码 void transmit_frame(Frame *frame) { phy_modulate(frame); // 物理层调制 mac_add_header(frame); // MAC层封装 rf_send(frame); // 射频发送 } ``` 2. **软件实现** - **驱动程序**:控制硬件寄存器,实现协议栈底层操作 - **协议栈核心**:包含状态机、计时器、队列管理等模块 - 开源实现参考:Linux内核中的`mac80211`子系统 3. **安全机制** - **WPA3加密**:替代WPA2,增强个人和企业网络安全性 - **AES-256**:用于数据帧加密[^3] #### 三、典型数据流 1. 发送端: `应用数据 → TCP/IP封装 → MAC帧封装 → 物理层调制 → 无线信号` 2. 接收端: `无线信号 → 物理层解调 → MAC帧解析 → TCP/IP解包 → 应用数据` #### 四、性能优化方向 - **低延迟**:通过OFDMA和TWT(目标唤醒时间)减少信道竞争[^1] - **高密度支持**:WiFi 6E的6GHz频段可提供14个80MHz信道[^1] - **功耗控制**:Modem-Sleep模式动态关闭射频电路[^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