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p组内排序并标号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Python中对数据进行组内排序并标号,特别是在数据框中新增一列以记录排序顺序。讲解了`ascending`参数用于设置升序或降序,以及`method`参数的作用,包括'dense'、'first'、'min'和'max'四种情况。通过示例展示了不同方法下相等值的排序策略,并提供了对不同类别数据分组排序的实现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结果如下图所示:对data 新增一列 sort_num;
sort_num这一列就是我们对【分案金额】的排序,从小到大

data['sort_num'] = data['分案金额'].rank(ascending = 1, method = 'den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有两个参数:
ascending: 选择是升序还是降序排列
method 这个参数很重要;

  1. 如果出现相等,则序号一样,之后序号照常递增。这种情况就是上图的;method='dense’
  2. 如果出现相等,则取最先出现的值序号为“最小”,其他相同值依次按1递增,method='first’
  3. 当method='min’时,取重复的数中排序最小的;如下图:
    comment_num中 有3个4 ,序号理论上为 1,2,3 但是 敏取了最小的序号
    当method='max’时 与此相反,取最大的值,因此 此时 【4】 对应的序号应该为 【3】
    comment_num中 有3个4 ,序号理论上为 1,2,3 但是 敏取了最小的序号

上面只是某一列的排序,下面是组内排序。

假如,我想对cate为7的comment_num进行排序,同样也对,cate为8的comment_num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对comment_num排序的时候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使用OpenCV摄像头实时检测,结合自己训练的YOLOv8模型来框选物体,然后在每个框内检测红色圆形,如果检测到6个,就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号1-6。我需要仔细分析这个问题,思考如何一步步实现。 首先,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实时摄像头处理、YOLOv8模型检测物体、在检测到的框内寻找红色圆形、统计数量是否为6个,然后排序编号。我需要确保每一步都正确,且各部分能够协同工作。 第一步,使用YOLOv8进行实时检测。YOLOv8的模型加载和推理应该用Ultralytics库,这部分的代码可能已经存在,用户已经训练好了自己的模型。所以需要先加载模型,然后对摄像头每一帧进行预测,得到检测框。 接下来,对于每一个检测到的框,需要在该区域内检测红色圆形。这里可能需要颜色过滤和霍夫圆检测。红色在HSV颜色空间中有特定的范围,可能需要先转换颜色空间,然后通过掩膜提取红色区域,再进行形态学处理去除噪声,最后用霍夫圆变换检测圆形。 需要注意,红色在HSV中的范围可能包括两个区间,因为色相是环状的,比如0-10和160-180都可能表示红色。所以创建掩膜时需要合这两个区域。 然后,在每一个YOLO检测到的框内,执行上述红色圆形检测。可能需要对每个框的ROI(Region of Interest)进行处理,这样减少计算量,提高效率。但要注意坐标的转换,ROI是原图中的一部分,处理后的结果需要映射回原图的坐标。 当在一个框内检测到红色圆形后,需要收集所有检测到的圆形,判断总数是否为6个。如果是,就需要对这些圆形进行排序。排序的规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里可能需要先按y坐标排序,分成行,然后在每一行内按x坐标排序。或者计算所有点的位置,先按y坐标分,再按x排序。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排序逻辑,比如先按y坐标的值进行分层,然后在每一层内按x坐标从小到大排列。 排序完成后,需要给每个圆形标号,从1到6。标号可以使用OpenCV的putText函数,在圆心位置或者附近显示数字。 接下来,可能需要处理多个检测框的情况。用户的问题中提到“由自己训练的YOLOv8模型所框选物体中的红色圆形”,可能每个检测框对应一个物体,每个物体内部可能有红色圆形。或者YOLO检测的是包含多个红色圆形的物体,例如一个板子,上面有六个红点。需要明确的是,每个检测框内部可能有多个红色圆形,且需要统计每个框内的红色圆形数量是否为6。或者可能YOLO检测的是每个红色圆形,但用户可能是指YOLO检测的是包含这些圆形的物体,比如一个区域,里面需要找六个红点。这点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可能YOLO检测的是某个物体,例如一个区域,然后在该区域内部寻找六个红点。所以每个YOLO检测框内可能有多个红点,需要检查每个框内的红点数量是否为6,如果是,则编号。 或者,可能YOLO检测的是每个红点,但用户可能已经训练模型检测某种物体,而这些物体中包含红点。所以需要先通过YOLO框选出物体,然后在每个物体框中检测红点。但用户的问题更可能是,YOLO模型检测的是某个物体(例如一个设备的面板),然后在该面板区域内检测六个红点。因此,每个YOLO框对应一个面板,里面需要检测六个红点。这种情况下,每个帧可能会有多个YOLO框,但用户可能希望每个YOLO框内检测是否有六个红点,对该框内的红点进行编号。 所以,处理流程可能如下: 1. 使用摄像头捕获实时视频。 2. 对每一帧使用YOLOv8模型进行检测,得到多个检测框。 3. 对每个检测框,提取ROI,然后在ROI内检测红色圆形。 4. 对每个检测框内的红色圆形进行计数,如果刚好6个,则进行排序和标号。 5. 在原帧上绘制检测框和红点的编号。 现在,详细思考每个步骤的具体实现: YOLOv8的检测部分,需要加载模型,进行推理。例如: model = YOLO('自定义模型.pt') results = model(frame) 然后遍历每个检测结果,获取框的坐标。假设每个检测结果包含多个框,每个框的信息包括xyxy坐标,置信度,类别等。 对于每个框,提取ROI: x1, y1, x2, y2 = box.xyxy[0] # 假设box是检测到的框 roi = frame[y1:y2, x1:x2] 然后,将ROI转换为HSV颜色空间,创建红色掩膜: hsv_roi = cv2.cvtColor(roi, cv2.COLOR_BGR2HSV) lower_red1 = np.array([0, 100, 100]) upper_red1 = np.array([10, 255, 255]) lower_red2 = np.array([160, 100, 100]) upper_red2 = np.array([180, 255, 255]) mask1 = cv2.inRange(hsv_roi, lower_red1, upper_red1) mask2 = cv2.inRange(hsv_roi, lower_red2, upper_red2) mask_red = cv2.bitwise_or(mask1, mask2) 然后对mask_red进行形态学操作,如开运算,去除噪声: kernel = np.ones((5,5), np.uint8) mask_red = cv2.morphologyEx(mask_red, cv2.MORPH_OPEN, kernel) 接下来,使用霍夫圆变换检测圆形: circles = cv2.HoughCircles(mask_red, cv2.HOUGH_GRADIENT, dp=1, minDist=20, param1=50, param2=30, minRadius=10, maxRadius=50) 这里参数可能需要调整,例如minDist是两个圆之间的最小距离,param1和param2是阈值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检测到圆,则遍历每个圆,收集它们的中心坐标。需要注意的是,霍夫圆返回的坐标是相对于ROI的,所以需要转换为原图的坐标: if circles is not None: circles = np.uint16(np.around(circles)) for circle in circles[0, :]: # 圆心在ROI中的坐标 x_roi, y_roi = circle[0], circle[1] # 转换为原图中的坐标 x_global = x1 + x_roi y_global = y1 + y_roi # 收集这些坐标 接下来,当收集到当前框内的所有红点后,检查数量是否为6。如果是,就需要排序。排序的规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可能需要先按y坐标排序,再按x坐标排序。例如,将所有点按y坐标分,认为同一行的y坐标相近,然后将每一行内的点按x坐标排序。或者,可以先将所有点按y坐标升序排列,然后对于y相近的点,视为同一行,再按x排序。 但如何确定哪些点属于同一行?可能需要设定一个y轴的阈值,比如如果两个点的y坐标差小于某个值(例如20像素),则认为在同一行。或者,先对所有的点按y排序,然后根据y的分来划分行。 例如: points = sorted_global_points # 假设已经收集到全局坐标的点 # 先按y坐标排序 points.sort(key=lambda p: (p[1], p[0])) # 先y后x排序 # 然后分,当y的差值超过阈值时,认为换行 rows = [] current_row = [points[0]] for p in points[1:]: if abs(p[1] - current_row[0][1]) <= y_threshold: current_row.append(p) else: rows.append(current_row) current_row = [p] rows.append(current_row) 然后对每一行按x排序: sorted_points = [] for row in rows: row_sorted = sorted(row, key=lambda p: p[0]) sorted_points.extend(row_sorted) 这样,得到的sorted_points是按照从上到下,每行内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然后按顺序编号1-6。 不过,这可能适用于红点排列成多行的情况,比如两行每行三个。或者如果是单行,则直接按x排序。用户的问题中,六个红点可能排列方式不确定,但需要按总体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序,可能类似于阅读顺序。 但有时候可能存在点分布不规则的情况,这时候可能需要综合考虑x和y坐标。另一个方法是计算所有点的位置,先按y坐标排序,如果y坐标相近则视为同一行,同一行内按x坐标排序。或者采用一种复合排序,比如先按y坐标,然后按x坐标。这样,如果两个点的y坐标相差不大,就按x排序,否则y较小的排在前面。 比如,将所有点按照(y, x)的元进行排序。这种方法可能适用于大致排列成网格的点,但如果有两行,那么会先排完第一行的所有点,再排第二行。例如: sorted_points = sorted(points, key=lambda p: (p[1], p[0])) 这样得到的顺序是,先从上到下,同一行内从左到右。但如果有多个行,那么可能正确,但需要确保同一行的点y坐标差异不大。这可能在实际情况中需要调整,或者用户的应用场景中的红点排列比较规则,可以这样处理。 假设按这种方法排序,那么排好序后,就可以给每个点标号1到6。 接下来,将这些点绘制在原图上,标注数字。同时,可能需要将每个红点的坐标转换回原图的坐标,因为YOLO的框是在原图上的。 此外,需要注意,霍夫圆检测可能会检测到多个圆,或者误检,所以需要调整参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过滤。例如,检查圆的半径是否符合预期,或者颜色是否足够红。 现在,需要将所有这些步骤整合到代码中,确保实时处理的速度足够快。可能的瓶颈在于YOLO的检测速度和霍夫圆检测的速度。YOLOv8的模型可能较大,导致处理速度较慢,可以考虑使用较小的模型或者调整帧的分辨率。此外,霍夫圆变换在较大ROI中可能较慢,因此需要限制ROI的大小,或者在检测时缩小图像。 另外,当处理每个检测框内的ROI时,如果ROI非常小,可能需要调整霍夫圆的参数,或者确保ROI的有效性。 最后,处理多个检测框的情况。例如,如果有多个YOLO检测框,每个框内可能有不同的红点,需要分别处理每个框内的红点。用户的问题中可能每个框内都需要检测是否有六个红点,单独编号。或者可能只有特定的框需要处理,这取决于YOLO模型的训练目标。 总结步骤: 1. 初始化摄像头和YOLOv8模型。 2. 循环读取摄像头帧。 3. 对帧进行YOLO检测,得到各检测框。 4. 对每个检测框: a. 提取ROI。 b. 在ROI内检测红色区域。 c. 进行形态学处理。 d. 霍夫圆检测。 e. 收集圆形的全局坐标。 5. 如果当前检测框内检测到6个圆形: a. 按排序规则对圆形排序。 b. 在原图上绘制编号。 6. 显示结果帧。 在编写代码时,需要注意各个坐标系的转换,尤其是ROI和全局坐标之间的关系。例如,霍夫圆检测得到的圆心坐标是相对于ROI的,必须加上检测框的左上角坐标才能得到在原始帧中的位置。 可能的错误点包括: - 掩膜处理不正确,导致无法正确提取红色区域。 - 霍夫圆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检测不到或误检。 - 坐标转换错误,导致标号位置不正确。 - 排序逻辑错误,导致编号顺序不符合预期。 - 多个检测框之间的处理干扰,需要确保每个框的处理独立。 为了测试和调试,可以逐步验证每个步骤。例如,先单独测试红色圆形检测部分,确保能在静态图片中正确检测红色圆形。然后测试YOLO检测部分,确保能正确框选物体。最后整合两部分,处理实时视频。 另外,可能需要考虑性能优化,比如降低帧的分辨率,或者只在检测到的框内处理,以减少计算量。霍夫圆检测可能比较耗时,尤其是在大图像中,因此限制ROI的大小可能有助于提高速度。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调整各个参数,如颜色范围、形态学操作的核大小、霍夫圆参数等,以适应实际场景中的光照、圆形大小等因素。</think>以下是实现该功能的步骤说明和示例代码: ### 实现步骤: 1. **环境准备** - 安装OpenCV和Ultralytics库:`pip install opencv-python ultralytics` 2. **流程设计** - 初始化YOLOv8模型和摄像头 - 实时读取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 - 对每个检测到的目标区域进行红色圆形检测 - 对符合条件的圆形进行排序标注 3. **关键技术点** - YOLOv8实时目标检测 - HSV颜色空间过滤 - 霍夫圆检测 - 多目标排序算法 ### 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ultralytics import YOLO def sort_points(points, y_threshold=20): """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序""" points = sorted(points, key=lambda x: (x[1], x[0])) sorted_points = [] current_row = [] for p in points: if current_row and abs(p[1] - current_row[0][1]) > y_threshold: sorted_points.extend(sorted(current_row, key=lambda x: x[0])) current_row = [] current_row.append(p) if current_row: sorted_points.extend(sorted(current_row, key=lambda x: x[0])) return sorted_points[:6] # 确保只返回前6个点 # 初始化 model = YOLO('yolov8n.pt') # 替换为自定义模型 cap = cv2.VideoCapture(0) # 红色HSV范围 lower_red1 = np.array([0, 100, 100]) upper_red1 = np.array([10, 255, 255]) lower_red2 = np.array([160, 100, 100]) upper_red2 = np.array([180, 255, 255])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YOLOv8检测 results = model(fr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for box in result.boxes: # 获取检测框坐标 x1, y1, x2, y2 = map(int, box.xyxy[0]) # 提取ROI区域 roi = frame[y1:y2, x1:x2] if roi.size == 0: continue # 转换为HSV颜色空间 hsv = cv2.cvtColor(roi, cv2.COLOR_BGR2HSV) # 创建红色掩膜 mask1 = cv2.inRange(hsv, lower_red1, upper_red1) mask2 = cv2.inRange(hsv, lower_red2, upper_red2) mask = cv2.bitwise_or(mask1, mask2) # 形态学处理 kernel = np.ones((5,5), np.uint8) mask = cv2.morphologyEx(mask, cv2.MORPH_OPEN, kernel) # 霍夫圆检测 circles = cv2.HoughCircles(mask, cv2.HOUGH_GRADIENT, dp=1, minDist=20, param1=50, param2=30, minRadius=10, maxRadius=50) red_points = [] if circles is not None: circles = np.uint16(np.around(circles)) for i in circles[0, :]: # 转换为全局坐标 global_x = x1 + i[0] global_y = y1 + i[1] red_points.append((global_x, global_y)) # 绘制圆形(调试用) cv2.circle(frame, (global_x, global_y), i[2], (0,255,0), 2) # 当检测到6个红点时进行标注 if len(red_points) == 6: sorted_points = sort_points(red_points) # 绘制编号 for idx, (x, y) in enumerate(sorted_points, 1): cv2.putText(frame, str(idx), (x-10, y+10),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1, (0,0,255), 2) # 绘制检测框 cv2.rectangle(frame, (x1,y1), (x2,y2), (255,0,0), 2) # 显示结果 cv2.imshow('Detection', frame) if cv2.waitKey(1) == 27: # ESC退出 break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 ``` ### 关键参数说明: 1. **颜色阈值**: - `lower_red1/upper_red1`:红色低区间 - `lower_red2/upper_red2`:红色高区间 - 可根据实际环境调整阈值范围 2. **霍夫圆检测参数**: - `minDist`:圆之间的最小距离 - `param1`:Canny边缘检测阈值 - `param2`:圆心检测阈值 - `minRadius/maxRadius`:圆半径范围 3. **排序参数**: - `y_threshold`:Y轴阈值,用于判断是否同列 ### 优化建议: 1. 添加ROI缩放(提升处理速度) 2. 使用GPU加速(需配置CUDA环境) 3. 添加历史帧缓存(提高检测稳定性) 4. 实现多线程处理(分离检测和显示逻辑)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调整颜色阈值、检测参数和排序逻辑。建议先用静态图像测试各环节效果,再整合到实时检测流程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