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姆斯咨询介绍,芯片及系统外形尺寸的发展趋势是越做越小,嵌入式芯片封装因此找到了新的需求。
根据Yole的报告,日月光(ASE)、奥特斯(AT&S)、通用电气(GE)、神钢电机(Shinko)、太阳诱电(Taiyo Yuden)、TDK、Würth Elektronik等公司都在商业嵌入式芯片封装市场中展开激烈的竞争。事实上,在这场竞争中,ASE与TDK联手合作提高产量。此外,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和其他集成电路制造商也开发了各自的嵌入式芯片封装。
嵌入式芯片封装与大多数封装类型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在许多集成电路封装中,器件位于基板的顶部。基板充当器件与封装板间“桥梁”的角色。
“嵌入式封装”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在嵌入式芯片封装的世界中,指采用多步骤制造工艺将元器件嵌入到基板中。单芯片、多芯片、MEMS或无源元器件均可以并排式(side-by-side)方式嵌入到有机层压基板(organic laminate substrate)之中。这些元器件均通过镀铜的通孔(via)连接起来。总而言之,通过嵌入式封装,就可以释放系统中的空间。
图1:TDK嵌入式芯片封装工艺,称为SESUB(来源:TDK、Prismark)
嵌入式芯片封装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可由于工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这项技术被归为小众应用,但前景光明。例如,TDK最近使用其专有的嵌入式芯片技术,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蓝牙模块。此外,嵌入式芯片技术提供了可用于各种应用的多个选项,如微型封装、模块及板上系统(system-in-boards,SiBs)等。
图2:在TDK的工艺中,器件被嵌入四个极薄的基板叠层中,以微互连和通孔为主要特点,总高度为300µm
ASE的工程技术市场营销总监Mark Gerber说:“显然,尺寸是将有源芯片嵌入基板中的驱动因素。在‘x’和‘y’轴上,会显著地整体收缩。当考虑版图布线更大化时,这种微型化可让设计多一些灵活性。如今嵌入式有源元器件的市场,主要围绕着功率模拟器件领域。蓝牙无线模块(Bluetooth WiFi modules)的微型化特点,已成为嵌入式芯片封装的主要应用领域。其他应用还包括手机市场的射频模块。”
嵌入式芯片封装也有缺点。由于它结合了用于先进封装和印刷电路板(PCB)的技术,因此面临一些制造方面的挑战。此外,生态系统还相对不成熟。Yole的分析师Vivienne Hsu解释道:“嵌入式芯片的成本仍然过高,且有时良率太低。”
尽管如此,这项技术还是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为客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事实上,根据Hsu的说法,这项技术与扇出(fan-out)型封装、引线框架封装(leadframe packages)和功率模块(power modules)封装有重叠之处,有时还会相互竞争。
根据Yole的数据,嵌入式芯片封装市场规模仍然较小,2017年至2018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从1500万美元增至1800万美元。到2023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0万美元。
多种封装方式的选择
嵌入式芯片封装是众多集成电路(IC)封装类型中的一种。基本上,IC封装可分为三大类:引线框架封装、晶圆级封装(WLP)和基板级封装。
第一类:引线框架封装。用于模拟和其他市场的引线框架封装系列涉及多种封装类型,如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QFN)和方型扁平式封装(QFP)。引线框架是金属框架,裸片贴装在框架上,用细引线连接。
图3:QFN封装示意图(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第二类:晶圆级封装(WLP)。这类封装主要涉及扇入型(fan-in)和扇出型(fan-out)两种封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