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心得
文章平均质量分 73
一颗正在价投韭菜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历史人物】【鲁迅】简历与生平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有意识的打破了时空界限,采取“古今杂糅”的手法:小说中除主要人物大都有历史记载外,还创造了一些次要的戏剧性的穿插人物,在他们的言行中加入大量的现代语言,情节和细节。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理由是“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会令人迷误,怎样想也不会懂,如果好像已经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原创 2025-08-04 00:08:32 · 565 阅读 · 0 评论 -
《王安石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
目录一、王安石与宋神宗1、王安石所写的奏议《进戒疏》,看他如何辅佐宋神宗2、《论馆职札子一》3、《论馆职札子二》二、王安石的用人1、王安石不得不任用小人的原因2、与其说王安石喜欢任用小人,不如说神宗喜欢任用小人,而王安石一直想要矫正他,但没有完全做到三、王安石打了哪些仗第一,河湟之战第二,西南夷之役第三,交趾之役四、罢官之后的王安石王安石是如何启发他的皇上? 他所说的“不沉迷于声色,不玩物丧志,然后才能集中精神;能集中精神,然后才能明白道理;能明白道理,然后才能对人有所了解”,岂止是君王,凡原创 2025-08-02 00:08:03 · 753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王安石】简历与生平
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 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于1915年在《致萧子升信》中认为:“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原创 2025-08-01 19:05:50 · 1003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王安石】《王安石赠太傅》
敕文段二,具言王安石生平,“少学孔孟,晚学瞿聃”,学识上儒释道,统于一身,“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已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重训再释以已意,“糠秕百家”,独立见解,“靡然变天下之俗”。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文字典雅优美,层层排句推进中,句句对仗工整别致,骈散错落交替,起文即用,通贯全局,“足以藻饰万物”,“苏海”一瓢,可见苏轼文势汪洋,博大深邃。历仕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遗老千古了,“究观规摹,想见风采”,“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赠以太傅之名,实不为过也。原创 2025-07-31 22:43:20 · 73 阅读 · 0 评论 -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二)
元和年间,尚书虞部员外郎张季友去世,他的侄子跑到韩家哭诉:“我的叔父快要死了,几乎不能讲话了,但他让我告诉您,让我代他向您告别,如果得不到您撰写的墓志铭,叔父死不瞑目!斯其可铭也已”,做过十一个岗位的官,可谓履历丰富,竟无房无地,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真可谓是官员廉洁的楷模了。此时的韩愈,返回长安,作了一首前所未有的奇诗——《南山诗》,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描摹终南山的风光景致,超过千字。宪宗元和元年正月,剑南刘辟反,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奉诏征讨,九月克成都,擒刘辟,押回长安,斩之于独柳树下。原创 2025-07-30 20:29:41 · 860 阅读 · 0 评论 -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一)
他的奋斗,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真是辛苦。驱马出门,不知所之”,也是穷得不能自存,租不起房子,吃不饱饭,走投无路,为了生存,只有豁出去了!文章里面的名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家都耳熟能详。此时,气候恶劣,从正月到七月,长安一带都未降雨,旱灾严重,饥馑相仍,饿殍甚多,甚至“人死相枕藉”。韩愈在此的一大好处,就是“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他终于可以养家糊口了,而且收入颇丰,这是很值得庆幸的。原创 2025-07-30 13:33:45 · 825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韩愈】简历与生平
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上改写而成,他“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比之旧录,十益六七,忠良好佼,莫不备书,苟关于时,无所不录。:“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例子,一篇《原道》竟然提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是十分激烈的主张。原创 2025-07-28 23:58:48 · 828 阅读 · 0 评论 -
《杜甫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五)结局
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风痹病转剧,他倒卧在船中,写出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是他最后的一篇作品。杜甫在770年的落花时节也遇到了这个绝代的歌人,正如他在夔州由于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而想到公孙大娘一般,他回想他十四五岁时在李范与崔涤的邸宅中和他见面的情景,写出我们在《童年》章里已经读到过的那首著名的绝句。他在这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的面前活动起来。注:杜甫最好的朋友,以及他同时代的第一流的诗人,除了岑参还在嘉州作刺史外,大都死去了。原创 2025-07-28 01:00:15 · 793 阅读 · 0 评论 -
《杜甫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四)成都草堂与再度流亡
不只杜甫自己欣庆得到一个安身的处所,就是飞鸟语燕也在这里找到新巢,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茅屋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松州陷后,成都震动,杜甫为阆州王使君拟《论巴蜀安危表》,希望减省军用和诸色杂赋名目,最好“省之又省”,因为巴蜀人民困于军需,充备百役,已经到了无法应付的地步,地方上呈现出一片凋零的景象。760年,杜甫49岁,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币制紊乱,杜甫却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原创 2025-07-28 00:28:18 · 627 阅读 · 0 评论 -
《杜甫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三)流亡与走向人民
但是人民在统治者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下到了难以担受的地步(爪牙的吏役们为了拼凑兵额,任意捕捉,不顾民情,做出许多残酷的事,使荒凉萧条的东京道上呜咽着使人难以忍受的哭声),他又不能闭上眼睛不看。这时和他一同逃亡的表侄(他曾祖姑的玄孙)王砅已经骑马走出十里,忽然找不到杜甫,于是呼喊寻求,在极危急的时刻把自己乘用的马借给杜甫,他右手持刀,左手牵缰,保护杜甫脱离了险境。3个多月后,杜甫念及两京沦陷,人民痛苦,他忠实于他的职责,肃宗看他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人物,于是在八月里命他离开凤翔,回鄜州探视妻子。原创 2025-07-27 20:14:15 · 984 阅读 · 0 评论 -
《杜甫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二)
他问一个兵士到哪里去,那兵士说,他十五岁时就到过北方防守黄河要塞,好容易盼着回来了,如今满头白发,又要开往边疆营田,准备和吐蕃作战,抛下家里的田地反倒没人耕种,可是县官又来催租,真不知租税从哪里凑得起来。玄宗读后,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成为他长安十年内最炫耀的一个时期。,而且思念的情绪一次比一次迫切,对于李白的诗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在长安时说“白也诗无敌”,在秦州时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成都时说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再也不说他的诗只像阴铿了。原创 2025-07-27 12:42:00 · 956 阅读 · 0 评论 -
《杜甫传》读书笔记与经典摘要(一)
冯至,本书在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原创 2025-07-20 23:29:56 · 546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杜甫】简历与生平
注: 杜甫的七律写的最好,七律创作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其七律稳居史上第一,其作品兼具格律严谨与情感深沉的特点,被认为是“在于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1)770年,杜甫59岁,杜甫在潭州写了好几首抒情诗:他追酬十年前高适赠给他的那首诗,情辞反复,哀悼高适,也是哀悼自己。”“瘦硬通神”,即书法讲究骨力,以瘦硬为上,“瘦硬”方能“通神”。3)期间杜甫备受饥寒疾病、认清了统治集团的腐化面目,对广大的士卒人民的苦难,对国运的危机,也有了越来越深广的感受和认识。原创 2025-07-20 00:13:53 · 603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李白】生平事迹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原创 2025-07-15 22:02:12 · 918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李白】《李白传》读书笔记3-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目录一、李白一生中,有四十多年,是在唐明皇的统治之下二、文学艺术都在唐明皇时期发达起来三、学道与从政的矛盾四、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注:在李白同时的诗人中,只有杜甫可以同他比肩,然而也是各有短长,例如他的乐府绝句,杜甫就未必能及得上,正如他的律诗,便要向杜甫低头1、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吧,定居在安陆。这时,他和当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他虽然各处漫游,但这大概是他这一期间比较固定的地方。他在这个地方,住了将近十年的光景。2、在他三十岁的那年,曾积极地做过一些政治活动。所谓政治活动,也就是希望原创 2025-07-15 21:52:31 · 70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李白】《李白传》读书笔记2
目录一、李白的文艺偶像谢朓二、李白的情感生活三、李白的友谊(与士大夫)四、 了解李白之杜甫五、李白身后六、李白的形象七、李白的痛苦1、对战争态度2、李白的真李白在诗中提到谢朓的时候非常之多(例如,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特别是到了谢朓所常到的地方,便更令他追怀无穷:唐代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送储邕之武昌》)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采虹。人烟寒橘柚,原创 2025-07-15 21:12:03 · 549 阅读 · 0 评论 -
【历史人物】【李白】《李白传》读书笔记1
李白他的人生和我们一般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他有悲,我们也有悲,他有喜,我们也有喜,并且他所悲的、所喜的,也就正是我们所悲的、所喜的。然而,然而有一个不同,这就是他比我们喜、喜的利害,悲、悲的利害,于是我们就不能不在他那里得到一种扩展和解放了,而这种扩展和解放却又是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于种种压迫之余,所时时刻刻地在期待着,在寻求着的。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 李白诗里面总能产生共鸣注释: 李白的诗,总能从其中得到某种共鸣或慰藉(并且是以最美妙的艺术形式)。李白的各种追求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原创 2025-07-15 16:53:55 · 327 阅读 · 0 评论 -
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聊聊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才情、误解、风流_哔哩哔哩_bilibili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世家,可以说出生即罗马,自小家学氛围浓厚。父亲李格非曾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号称“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家并未因李清照是女子,把她困在深闺,真的是百般疼爱,允许李清照出游结交朋友,允许李清照饮酒作赋。让李清照阅尽藏书,还请名师指导清照学习。 李清照从小妥妥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家学熏陶,加上李清原创 2025-07-02 21:28:58 · 91 阅读 · 0 评论 -
东晋风流——谢道韫
无悔华夏“吉祥物”介绍——才女谢道韫,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男主的思想有多牛,《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武打场面-分镜头也可以打的很漂亮,知道上帝为什么在天上吗?谢道韫的父亲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叔叔是东晋丞相谢安,弟弟是名将谢玄,丈夫书法家王凝之。原创 2025-07-02 09:00:50 · 674 阅读 · 0 评论 -
《传习录》经典语句摘录
注:这条天机,用民间的一句哲语所说,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是你的,你当然可以去追求和拥有,不该是你的,强求不来,若是总惦记,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就不会活得快乐。如果光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翻译:他们陷在的私欲,那么利害相冲突,毁谤和赞誉相制,得失相形状,荣辱相缠,这不是互相倾轧,回顾拉停滞,纷纭错乱暴戾,我看到他的麻烦且困难的。人生的毁誉,得失,荣辱,是非,都是相辅相成的,世间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一切坦然顺应,便是境界。原创 2025-06-27 14:11:27 · 997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九《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九)致良知”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都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那种“良心”。不学而能,那叫本能;不虑而知,就是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有良心,都有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这个就叫良知。并不是有良心就可以达到“致良知”这种境界。王阳明自己说:“某与此良知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知容易,把做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处,负此之尔。”(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原创 2025-06-26 20:55:46 · 283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八《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八)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
平匪之后,重建崇义县、和平县、平和县,这都是王阳明的惠民举措。王阳明根据蛛丝马迹,发现很多土匪都逃到宁王那里去了,逃到宁王的私人卫队里寻求庇护。他以朱熹理学的一个研究者自命,再回过头来看阳明心学,立刻把王阳明当成异端邪说了,自然不喜欢王阳明。所以,嘉靖后来不喜欢王阳明的心学,便也不怎么喜欢王阳明本人,算是“因言废人”了。当时朱宸濠最不放心的两个人,一个是孙燧,一个就是王阳明。王阳明父亲告诉王阳明说,嘉靖封你新建伯,你未必要那么高兴,这事很难说。这就是易学,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大智慧。原创 2025-06-26 20:07:56 · 227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七《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七)彻底剿灭匪患
就是写给土匪的一封信注: 剿灭一方土匪后,给其他土匪写信,征战的檄文这封信第一层写的是理解与同情。王阳明落笔说,“人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被人骂做贼,人所共愤。“莫过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愤然而怒;又使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人家骂你,你肯定恨。人家不但骂你,烧你的房子,劫你的财,掠夺你的妻女,这叫不共戴天之仇。你必仇恨切骨,“宁死必报”。但问题是,“尔等以是加人”,你们现在这样对别人,“人其有不怨者乎?原创 2025-06-26 19:18:40 · 462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六《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六)文人治军的智慧
✔️ 向上要了控制权✔️ 向下制度化管理十家牌法就是“乃于城中立十家牌法。其法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遇面生可疑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仍告谕父老子弟……”最后的作用是要达到“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就具体实行而言,每十家为一个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组织,这就是后来典型的户籍制的雏形。每家每户有多少人,姓名、年龄、相貌,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学校毕业,所有情况调查得一清二楚。这十家日轮一家,大家相互管理。原创 2025-06-26 18:41:30 · 765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五《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五)致良知
”就是说圣人之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上面没有尘垢,通体透明,清清楚楚,映照山河万朵,江山明月皆在我心中,事物之理一看就通透了。王阳明一笑说,“他一疑,事就成了。王阳明说,就看他这颗心达到什么境界,他只要不怀疑就算了,他一怀疑就说明他心理上动摇了。阳明心学最讲究调查的功夫,王阳明到各个地方去平匪患也好,平宁王之乱也好,一到那儿,对当地的山川地形、人情风俗,敌我双方所有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为什么你在事情中总觉得疲于奔命,觉得有些事做得还可以,有些事做得真难,是因为你心中全个“牵于毁誉得丧”。原创 2025-06-26 16:44:05 · 909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四《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四)知行合一
工作即修行。原创 2025-06-26 15:33:47 · 718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三《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三)知行合一
注: 王阳明与上级 席书 成为知己,并受后者邀请到贵阳书院讲学,到了贵阳书院,王阳明渐渐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以纠当时时风之弊,纠知识分子空谈、虚谈之病。原创 2025-06-26 14:45:24 · 862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三《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二)
✔️ 语言不通,不懂苗人的语言,苗人也不懂汉语,大家都很紧张。解决:唱歌,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不分地界的,音乐能让人心灵相通。少数民族很喜欢音乐,王阳明喜欢唱歌,一唱歌就和这些少数民族亲近起来,大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住在一个小山洞里头。王阳明住在里头,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阳明小洞天解决, 后来苗族人了解了王阳明是好人,帮他们搭棚子,建房子,在这个小洞天旁边建了一个草屋。王阳明还给这个茅草屋起了个名字——何陋轩,后来变成了他的书院。原创 2025-06-25 21:03:59 · 981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三《五百年来王阳明》笔记(一)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至此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注:教小六艺。小六艺,礼、乐、书、数、射、御。这是既教礼仪,又教音乐,还教语文、数学,还教射箭和驾车。那可不仅仅是文武双全,那是文、理、工,包括艺术俱全,各学科都全了。要翻越王华这座高山还真是不容易,因为王华这座高山不仅代表了父亲,在那个时代还代表了影响无比巨大的宋明理学。要翻越父亲那座山易,要翻越理学那道坎才是真正的不容易,这也才是王阳明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次人生挑战。原创 2025-06-25 17:23:19 · 679 阅读 · 0 评论 -
影视剧学经典系列-(07版)梁祝-经典台词
剧情回顾:陶渊明给学子们上课,课上和学子们诵读《感士不遇赋并序》“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陶渊明问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何感想?王蓝田提出了问题:”陶先生, 我们到这来学的是治世之道,可您为什么叫我们如何避世呢?于是陶渊明转问梁山伯: ”梁山伯,谈谈你的看法“。梁山伯回答:”先生,吾人处世必先有出世的精神,方可做入世之担当。世间杂染不净名利熏心。我们为百姓谋福,就要,先超脱世俗,不为污浊所染,否则,就算有救世之热忱也是枉然。原创 2025-06-25 11:25:24 · 362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二《太白金星有点烦》笔记
太白金星有点烦》中,马伯庸利用《西游记》故事为框架基础,以太白金星李长庚为切口,重新解构了一个关于“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在古代的背景下,讲述现代职场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引发一批体制内打工人的强烈共鸣。小说讲述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太白金星李长庚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唐僧能安全走完流程,平稳取经成佛。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费用报销、工作汇报、人事安排、各路大仙塞来的条子、各地妖怪暗藏的心思,捋不出的千头万缕,做不完的繁杂琐事。原创 2025-06-24 11:56:37 · 807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一《传习录》笔记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它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上卷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原创 2025-06-23 20:59:47 · 759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十-王阳明笔记
他强调这样一种观点:所有“盗贼”,原本都是良民,他们之所以成为“盗贼”,或因朝廷刻剥过度,或教化未洽,善心未萌,所以强化道德教育以唤起民众的善良之心,加强政治管理以杜绝民众的啸聚山林,减轻赋税负担以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实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略。他摆脱了朱宸濠派来的追兵,果断返回赣州,重新结集队伍,起兵“勤王”。“致良知”即要求我们把有得于天道的内在本质、我们的“本心”,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样,凡我们与之相交往的一切事事物物,就必然能够还归到它们自身的本然真实状态,从而使事事物物皆得其正。原创 2025-06-23 18:53:38 · 1013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九(经典语录)《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创 2025-06-23 16:46:54 · 629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方式——认知篇八(王立群经典语录)关于人性
其实人的一生,大家要记住,真正关心你的人是非常少的,很多人是只看结果,不问原因。所以你不要指望别人会多么认真的关心你,即使非常欣赏你的人也是如此。不会有人在意你经历过什么,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跌倒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狼狈的爬起来,别人看的只是结果。看到是你三易其主,六易其主,看不到你三易共主,六易其主的真正原因。所以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要理解别人,要学会不抱怨,这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就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原创 2025-06-21 15:43:20 · 922 阅读 · 0 评论 -
影视剧学经典系列-梁祝-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并序》
1、背景《感士不遇赋并序》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发怀才不遇之慨的辞赋作品。受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启发,陶渊明借古喻今,批判“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乱世。以“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隐喻权贵迫害,揭露“雷同毁异,直道云妄”的价值观扭曲。提出“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最终选择“欣然而归止”的隐居道路。2、原文。原创 2025-06-15 23:30:36 · 376 阅读 · 0 评论 -
影视剧学经典系列-梁祝-《吕氏春秋·应同》
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故曰同气贤於同义,同义贤於同力,同力贤於同居,同居贤於同名。帝者同气,王者同义,霸者同力,勤者同居则薄矣,亡者同名则觕矣。凡兵之用也,用於利,用於义。故割地宝器,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惟治为足。其意为,国君虽然尊贵,如果他把白的当成黑的,臣子就不能听从;原创 2025-06-15 19:58:09 · 208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大明王朝1566》经典语录(三)
皇上宵衣旰食,大家累点全都应该,凑巧,去年腊月又没下雪,有些人就借着这个诽谤朝廷,要是今天再没下雪,我们这些人都得请罪辞职了。朕知道,你一心想朕杀了你,然后你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里,留在人心里,却置朕一个杀清流的罪名。在冯保越级邀功,犯下大错的时候,吕芳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冯保于死地,可是他没有,如果换做陈洪是吕芳,冯保早就冻死在雪地里了。看我大明的气数,这皇位迟早会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原创 2025-01-09 11:19:43 · 1230 阅读 · 0 评论 -
顶级思维《大明王朝1566》经典语录(二)
一、明里不要赏他,暗里给他奖点什么吧杨金水回答:“ 回主子,第一,胡宗宪肩上的担子重,倭寇闹得厉害,他害怕百姓失了土地再一闹事,内忧加上外患,那个时候他担不起罪过。第二,裕王府那个谭纶在他身边,他应该也受了些影响。第三,他对严阁老感情还是深的,但对小阁老做的事总是不以为然。”嘉靖对身边吕芳说:“你用的这个杨金水还是得力的。明里不要赏他,暗里给他奖点什么吧。”二、要说靠山,陛下才是臣的靠山。要说同党,臣也只是陛下的臣党注: 赵贞吉,能猜准上级以及皇帝的心意,并且对其迎合。1、原创 2025-01-08 13:25:40 · 8354 阅读 · 0 评论 -
《妈妈是什么》笔记(五) 一切负面经验都必须转化为正面角度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一种顽固习惯,进而影响他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他拥有电视、电脑甚至平板,但是,这些是他的附件,而不是让自己沦为电子产品的附件……✔️这样坚持下来,到九岁十岁,帮孩子选择词汇量适中的,他们又特别喜欢的书,就变得很重要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因为缘分,通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汲取父母提供的日光月华。✔️有些人,本来日子过得不错,故意去流浪,故意的。任何人看到一部片子,纪录片啊,文艺片啊,不管什么题材,一定会分享,看完之后,还兴奋地讨论很久。原创 2024-03-24 20:30:39 · 90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