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数据库
①创建新的数据库之前,如果已有其他实例,可以优先建立监听程序。
②本文只记录需要注意的重点。
创建数据库可选择创建模板,一般来说选择“一般用途或事务处理”(兼顾OLTP和OLAP,事务处理=OLTP,数据仓库=OLAP)即可,“定制数据仓库”即自定义数据库参数。
命名
全局数据库名:Oracle数据库有全局数据库名称(格式通常为"name.domain")唯一地标识.
SID:数据库至少由一个Oracle实例引用,该实例由Oracle系统标识符(SID)唯一地标识,以区别此计算机上的任何其他实例。
数据库名与实例名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一一对应关系,有一个数据库名就有一个实例名,如果在一个服务器中创建两个数据库,则有两个数据库名,两个数据库实例名,用两个标识确定一个数据库,用户和实例相连接。
存储
储存类型
文件系统:传统的表空间文件模式。
自动存储管理(ASM):Oracle自己的一套文件管理模式,详细请参考:Oracle-ASM原理 by 风流搞技术
存储位置建议使用自行创建的位置,以便管理时更加明确清晰。
快速恢复区
可以理解为实时自动备份,整体来说利大于弊,建议开启。详细参考:Oracle DB 使用快速恢复区 by Riveore
归档模式
Oracle数据库有联机重做日志,这个日志是记录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比如插入,删除,更新数据等,对这些操作都会记录在联机重做日志里。一般数据库至少要有2个联机重做日志组。当一个联机重做日志组被写满的时候,就会发生日志切换,这时联机重做日志组2成为当前使用的日志,当联机重做日志组2写满的时候,又会发生日志切换,去写联机重做日志组1,就这样反复进行。
如果数据库处于非归档模式,联机日志在切换时就会丢弃. 而在归档模式下,当发生日志切换的时候,被切换的日志会进行归档。比如,当前在使用联机重做日志1,当1写满的时候,发生日志切换,开始写联机重做日志2,这时联机重做日志1的内容会被拷贝到另外一个指定的目录下。这个目录叫做归档目录,拷贝的文件叫归档重做日志。
数据库使用归档方式运行时才可以进行灾难性恢复。
非归档模式只能做冷备份,并且恢复时只能做完全备份.最近一次完全备份到系统出错期间的数据不能恢复.
归档模式可以做热备份,并且可以做增量备份,可以做部分恢复.
用ARCHIVE LOG LIST 可以查看当前模式状态是归档模式还是非归档模式.
初始化参数
1、内存配置
内存配置时可以直接配置SGA和PGA的大小,这两部分内存与数据库以后的运行效率息息相关,建议开启自动内存管理AMM,同时为SGA、PGA分配足够的空间。
2、调整块大小和连接进程
默认8k,其他大小用下面的内容解释:
Larger data block sizes are more common in data warehousing environments where the larger block size can yield shallower Btree indexes and thus better performance 。
大的block size 适用于data warehouse , 因为oracle的大块size可以应用深度较浅的B-Tree索引。
3、字符集
在系统初期确定同一的字符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oracle会自动识别操作系统使用的语言字符集,如果手动选择,建议使用ZHS16GBK的默认中文字符集。
4、连接模式
专用服务器模式:为每个用户分配独立的连接进程。
共享服务器模式:多用户共享一个数据库分配的资源池,类似于连接池功能。
专用服务器拥有更好的连接质量,但共享服务器拥有更好性能。
监听和服务
1、监听配置时不要忽略指向哪个数据库
2、监听配置完成记得重启服务
3、谨慎手动修改listener.ora、sqlnet.ora、tnsnames.ora,一个空格就可能浪费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