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最重要内容: (1)虚拟互连网络的概念 (2)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关系
(3)传统的分类的IP地址(包括子网掩码)和五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4)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
- 分组交换虚电路并不是一条真正的电路,而电路交换是建立了真正的电路,所以他们只是类似,并不一样。虚电路是可靠交付。
-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需要一些中间设备
物理层: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网关 - IP协议的作用:忽略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 对主机或路由器来说,IP地址都是32位二进制码。
-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P121
- 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区别:P122
- 没搞懂路由器为什么需要多个mac地址。P123
- IP数据报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但是MAC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要发生变化。P124
- 地址解析协议ARP:解决的是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 IP数据报的格式P128
- 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这就是说,除最后一个数据报片外,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单位)的整数倍。
- IP数据报的标识:具有相同标识的数据报分片在目的站就可无误地重装成原来的数据报。
- 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信息:
(目的网络地址,下一条地址) - 默认路由的作用
- 划分子网: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
IP地址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 子网掩码: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与运算,就能得到网络地址。
- 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 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但却减少了能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 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 无分类编址方法CIDR:
IP地址::={<网络前缀>,<主机号>}
通常用斜线记法。P142 - 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中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招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
- 最长前缀匹配
- 使用二叉线索查找路由表。P146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 ICMP报文种类有两种:即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
- 路由选择策略:静态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
需要考虑的因素:P151 - 使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方法,可将互联网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 内部网关协议RIP,距离向量算法,路由器中每一项都包含三种信息:到目的网络N、距离是d、下一跳路由器X
- 边界网关协议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一系列自治系统。
- 路由器的结构(路由器是一个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整个路由器的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 IPv6的不同
- IP多播
-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