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架构
文章平均质量分 85
本专栏聚焦现代前端工程化与架构设计,分享从代码规范、性能优化到微前端、模块化等实战经验。你将学习如何设计可维护、高扩展的前端架构,探索组件化、状态管理等核心模式。无论你是想提升工程思维,还是解决复杂项目难题,这里都有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艾光远
大前端炼金术士 | 将代码淬炼成用户指尖流淌的光!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微前端架构核心要点对比
本文总结了前端应用隔离的常见方案。样式隔离主要采用Shadow DOM、BEM/CSS Modules、CSS-in-JS和PostCSS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JS隔离通过iframe沙箱、快照沙箱和Proxy代理实现;公共依赖管理使用NPM、Webpack External等技术;路由状态更新采用路由劫持或主应用整合;预加载利用requestIdleCallback;通信方式包括URL传参、props传值、localStorage、postMessage、发布订阅模式和状态管理。原创 2025-08-23 16:39:24 · 853 阅读 · 0 评论 -
微前端架构常见框架
本文分析了多种微前端实现方案及其优缺点。传统iframe方案存在URL状态丢失、UI不同步、通信困难等问题。single-spa框架通过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微前端,但需处理样式隔离、JS隔离等挑战。qiankun基于single-spa优化,采用Proxy实现沙箱隔离,但全局弹窗等问题仍有待解决。ModuleFederation通过Webpack实现模块共享,适合模块化场景。字节Garfish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管理,支持手动控制子应用。原创 2025-08-23 15:02:55 · 1171 阅读 · 0 评论 -
微前端架构介绍
微前端是一种将微服务理念应用于前端的技术架构,将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独立开发部署的小型前端应用。其核心特点是技术栈无关、独立开发部署、渐进式升级和环境隔离。主要实现方案包括iframe、基于路由的整合和专用框架(qiankun/single-spa)三种方式。通过CSS Modules、Shadow DOM等技术实现样式隔离,采用自定义事件或全局状态库进行应用间通信。这种架构既能保持技术多样性,又能实现系统渐进式重构,是大型前端项目现代化改造的有效方案。原创 2025-08-14 11:44:06 · 413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微内核插件基础实现
本文实现了一个插件管理系统,包含三个核心部分:1) PluginManager类负责管理插件生命周期,支持插件注册(use)、应用(apply)和销毁(dispose);2) EventBus类提供事件通信机制,支持事件订阅(on)和触发(emit);3) 两个示例插件(PluginA和PluginB)演示了插件初始化、挂载、卸载等生命周期。最后通过main.js展示了插件的使用流程,包括注册插件、批量应用插件以及定时销毁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原创 2025-08-14 10:53:56 · 253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理解前端微内核架构
微内核架构是一种模块化设计模式,将核心功能与扩展功能分离,仅在内核中保留基础功能,其他功能通过插件实现。这种架构具有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复用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IDE、操作系统、前端框架和CMS等领域。关键实现包括插件生命周期管理、依赖管理、通信机制和隔离安全。微内核与单体、微服务等架构相比更具优势,设计时需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统一接口等原则。原创 2025-08-13 16:41:40 · 867 阅读 · 0 评论 -
微内核与插件化设计思想及其在前端项目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微内核/插件化设计思想及其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微内核通过最小化核心功能,配合可扩展的插件机制,实现系统灵活扩展。文章分析了Vue插件系统、Webpack插件机制和Monaco Editor等典型应用场景,并详细讲解了Webpack插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包括事件驱动模型和Tapable库的使用。最后通过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开发自定义Webpack插件,包括创建插件类、注册生命周期钩子等关键步骤。这种设计模式为前端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原创 2025-08-12 17:16:50 · 795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Vue 结合Sentry 实现性能监控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Vue应用中集成Sentry错误监控和性能分析工具。主要内容包括:1)安装Sentry SDK并进行初始化配置;2)自动捕获错误和手动异常处理;3)通过BrowserTracing实现性能监控,包括页面加载、API请求等指标;4)设置性能警报与通知集成;5)持续优化应用性能。Sentry能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和解决Vue应用中的问题和性能瓶颈,提高应用稳定性。原创 2025-07-26 18:36:02 · 1130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Vue 状态优化
摘要:Pinia作为Vuex的轻量级替代方案,提供了更优的状态管理性能与简洁API。通过模块化拆分Store(如userStore和productStore),结合懒加载技术(按需加载productStore),可优化应用性能。使用shallowRef避免深度响应式开销,并通过localStorage实现状态持久化(如userStore)。此外,可创建通用插件自动处理状态持久化,提升开发效率。原创 2025-07-25 16:33:28 · 417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Vue 组件优化
本文介绍了6种Vue性能优化技巧:1)按需导入和代码分割,通过动态导入减少初始加载体积;2)保持props稳定性,使用计算属性减少子组件不必要更新;3)使用v-once/v-memo指令优化静态内容和条件更新;4)采用虚拟列表技术处理大数据渲染;5)使用shallowRef/shallowReactive减少大型不可变数据的响应式开销;6)避免过度组件抽象,特别在渲染大列表时。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Vue应用的运行效率和加载性能。原创 2025-07-25 14:51:36 · 512 阅读 · 0 评论 -
Vue 3 项目性能优化指南
本文探讨了Vue3项目中的性能优化策略,包括组件懒加载、Pinia状态管理、Composition API使用、Vite构建工具等11个关键点。通过动态导入、响应式数据优化、代码分割、SSR等技术手段,可有效减少加载时间、优化渲染性能。文章还强调了性能监测和缓存策略的重要性,指出性能优化是一个需要持续调优的过程。这些方法能显著提升Vue3应用的用户体验,实现更高效的开发流程。原创 2025-07-24 11:41:57 · 900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React 结合Sentry 实现性能监控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React应用中集成Sentry进行错误监控和性能分析。主要包括:1)创建Sentry项目并安装SDK;2)初始化配置,包括DSN设置、性能采样率等;3)通过ErrorBoundary捕获错误;4)手动捕获异常和日志;5)添加上下文信息;6)性能监控设置,包括自定义事务和span;7)错误和性能预警配置。Sentry能有效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监控应用性能,并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原创 2025-07-23 23:09:56 · 1443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React 状态优化
React状态管理性能优化指南 本文分析了React状态管理的常见性能问题及解决方案: React State优化 问题:频繁更新、嵌套对象、状态耦合 方案:状态局部化、useMemo/useCallback缓存、不可变更新 Context优化 问题:全树重渲染、单一大Context 方案:拆分Context、React.memo、选择性订阅 Redux优化 问题:深拷贝开销、手动不可变逻辑 方案:引入Immer简化不可变更新 Immer通过代理机制实现: 支持可变写法 自动生成不可变状态 减少深拷贝开销原创 2025-07-23 21:00:31 · 451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 React 组件优化
本文介绍了React性能优化的多种方法:1. 使用React.memo避免子组件不必要的渲染;2. 利用useCallback和useMemo缓存函数与计算结果;3. 优化列表渲染(虚拟列表、懒加载);4. 使用IntersectionObserver实现懒加载和无限滚动;5. 代码分割和按需加载;6. 合理使用状态管理;7. 借助Profiler分析性能。这些方法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针对不同场景提升React应用性能。原创 2025-07-23 00:15:32 · 1242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项目性能瓶颈分析
本文介绍了多种前端优化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1. Rollup构建分析:通过rollup-plugin-visualizer插件生成可视化图表,分析打包文件大小和模块占比;2. React调试工具:React DevTools可检查组件结构、状态和性能,Profiler面板帮助定位渲染性能问题;3. Chrome性能分析:Performance面板记录执行过程,分析FPS、CPU使用率等指标,提供优化建议;4. Lighthouse检测:自动化分析页面性能、可访问性、SEO等,生成详细优化报告。原创 2025-07-22 15:22:29 · 1420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性能优化概要
前端性能优化需从识别瓶颈、组件设计、状态管理和持续监控四个维度入手。关键方法包括:使用Chrome DevTools、WebVitals等工具定位问题;通过React.memo、虚拟列表、懒加载等技术优化组件;合理使用状态管理工具(如Pinia)控制更新粒度;建立长效监控机制。优化需结合具体框架特性,注重更新精确性和资源按需加载,最终实现用户体验提升。原创 2025-07-22 11:21:21 · 631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应用的异常和性能采集分析
本文介绍了现代应用性能监控的综合方案,重点阐述了五种关键工具:1)Sentry用于异常捕获和性能跟踪;2)WebVitals监测核心页面指标;3)自定义日志实现细粒度分析;4)APM工具(如NewRelic)进行全栈监控。这些工具协同工作,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优化性能,最终提升用户体验。文章还指出未来将持续探索新的监控技术,确保应用稳定性。原创 2025-07-21 11:05:48 · 459 阅读 · 0 评论 -
在React中做过哪些性能优化?
React性能优化方法总结:1)使用React.memo避免子组件不必要渲染;2)利用useCallback/useMemo缓存函数和计算结果;3)拆分组件减少重渲染;4)采用虚拟列表优化长列表性能;5)使用React.lazy实现组件懒加载;6)图片懒加载和代码分割减少首屏资源;7)合理管理状态更新;8)用Profiler分析性能瓶颈;9)正确使用key减少Diff计算;10)限制DOM操作频率。这些优化手段能显著提升React应用性能,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使用。原创 2025-07-21 09:58:38 · 416 阅读 · 0 评论 -
Vite 项目构建优化详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Vite相比Webpack的优势及其开发构建优化方案。Vite具有极速启动、即时热更新、配置简单等优势,其开发模式通过HMR、依赖预构建和环境变量配置提升效率。在生产构建方面,Vite支持代码压缩、代码分割、懒加载和资源优化,并可通过可视化工具分析构建产物。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配置选项来优化开发体验和构建性能,包括优化文件监听、依赖预构建、环境变量管理等关键点。原创 2025-07-19 11:26:18 · 1127 阅读 · 0 评论 -
Webpack 项目构建优化详解
本文总结了Webpack打包构建优化的关键策略。开发环境优化包括:配置开发模式、源码映射、HMR热更新;模块解析优化(别名、扩展名、路径);启用文件系统缓存和Babel缓存;减少监听文件、多进程构建等。生产环境优化包括:启用生产模式自动压缩和TreeShaking;代码分割(SplitChunks);图片压缩(ImageMinimizerPlugin);动态导入实现懒加载;使用webpack-bundle-analyzer分析构建产物。文章详细介绍了各项优化的具体配置方法,帮助开发者提升构建效率和输出质量。原创 2025-07-18 22:48:35 · 836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中的字体子集化实现
摘要: 字体子集化(FontSubsetting)通过提取网页实际使用的字符生成精简字体文件,大幅减少文件体积,优化加载性能。核心策略包括:使用WOFF2压缩格式、字体懒加载、预加载关键资源及设置合理回退机制。推荐使用Fontmin工具实现子集化,支持多格式转换(WOFF/WOFF2/EOT/SVG)并生成配套CSS。示例演示了从TTF源文件提取指定字符、转换格式及网页集成流程,有效解决多语言网站字体加载瓶颈,提升用户体验。原创 2025-07-16 09:50:37 · 955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数据缓存方案详解
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前端数据缓存方案:localStorage、IndexedDB和Service Worker。localStorage适合存储简单键值对数据(最多5MB),常用于用户偏好设置、表单数据缓存等场景。IndexedDB作为浏览器内置的非关系型数据库,适合存储大量结构化数据,支持事务处理和高效查询,适用于离线应用、大型数据本地存储等需求。Service Worker主要用于网络请求拦截和资源缓存,能实现离线访问和智能缓存策略,是构建PWA应用的核心技术。原创 2025-07-15 18:32:02 · 963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中的资源缓存详解
浏览器缓存机制综述:浏览器缓存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两种核心策略,配合Service Worker实现高效资源加载。强缓存通过Expires/Cache-Control响应头实现,直接读取本地资源无需请求;协商缓存通过Last-Modified/ETag验证资源新鲜度,返回304状态码复用缓存。实践建议:静态资源使用长期强缓存配合内容摘要更新,频繁变动资源启用no-cache+ETag验证,代码文件采用指纹识别+长期缓存。分布式系统需注意Last-Modified一致性,推荐禁用ETag。原创 2025-07-12 14:38:18 · 1103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资源压缩与请求优化
本文介绍了现代Web开发中的资源压缩与请求优化技术,主要包括:1. 资源压缩方法:JS代码压缩(UglifyJS/Terser)、CSS压缩(CSSnano/Clean-CSS)、图片压缩(ImageOptim/WebP转换)以及Gzip/Brotli文本压缩。2. 请求优化策略:合并文件减少HTTP请求、懒加载/预加载技术、HTTP/2多路复用、服务器响应优化(缓存/CDN)等。原创 2025-07-10 23:23:21 · 835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本地化存储数据方案详解
本文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前端本地化存储方案:LocalStorage(简单键值对存储)、SessionStorage(会话级存储)、IndexedDB(结构化大数据存储)、Cookies(传统小型数据存储)和ServiceWorkerCache(离线缓存)。每种方案各有特点:LocalStorage适合持久化小数据,SessionStorage用于临时数据,IndexedDB可处理复杂数据结构,Cookies适用于会话管理,ServiceWorkerCache则支持离线访问。原创 2025-07-10 10:33:25 · 1157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资源优化实践:提升网页性能的关键策略
本文介绍了多种网页资源优化策略,包括:1)资源压缩与合并,使用工具减小文件体积;2)懒加载与异步加载,提升首屏渲染速度;3)字体优化,采用子集化和高效格式;4)缓存策略,利用HTTP头和服务工作者技术;5)预加载与预请求;6)CDN加速。这些方法综合应用能显著提升网页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器压力。原创 2025-07-10 09:52:13 · 558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自动化设计详解
在前端项目的流程化设计中,许多步骤和任务可以通过自动化脚本来实现。这些自动化脚本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确保一致性。在这里,我将结合前述的前端项目流程,详细说明哪些部分可以通过自动化脚本来处理,并提出基于Node.js封装为命令行工具的实现方案。原创 2025-07-09 23:23:46 · 1001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开发流程设计详解
前端项目流程化设计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规划、初始化、UI/UX设计、开发、测试、代码审核、持续集成、性能优化、部署运维、迭代回顾等阶段。需求分析阶段需明确功能范围和可行性;项目规划阶段设计架构和选择技术栈;开发阶段实现组件、状态管理和API集成;测试包括单元、集成和端到端测试;部署后需持续监控优化。整个流程强调模块化开发、代码规范、自动化工具和团队协作,确保项目质量与可维护性。通过迭代开发和用户反馈不断完善产品。原创 2025-07-09 21:42:33 · 794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规范化设计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前端项目的规范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四大规范体系:1. JS/TS规范:使用ESLint为核心工具,搭配Prettier和EditorConfig,详细配置了TypeScript支持、全局变量定义、导入排序等规则。2. 样式规范:基于Stylelint实现CSS代码检查,支持自定义语法解析和非标准CSS格式。3. 命名规范:通过cspell工具进行拼写检查,可自定义词库和忽略路径。4. 提交信息规范:采用commitlint+husky构建Git提交校验流程,支持emoji和中文两种提交模板。原创 2025-07-08 21:44:03 · 1286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工程化设计详解
本文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项目的工程化设计方案,包括Vue/React前端项目、全栈项目、Macrorepo项目、Node.js命令行工具和服务端项目。针对每类项目,详细阐述了文件结构设计、打包构建、测试和发布的标准化流程:前端项目采用组件化结构,使用Webpack等工具构建,Jest/Cypress测试,CI/CD自动化发布;全栈项目区分前后端代码,整合Docker部署;Node.js项目注重模块化设计和npm发布。通过规范化的工程实践,提升项目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原创 2025-07-07 23:57:12 · 1078 阅读 · 0 评论 -
什么是CI/CD? 常见有哪些方案?
摘要:CI/CD是一套自动化软件开发流程,包含持续集成(CI)、持续交付(CD)和持续部署(CD)三个核心环节,通过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提高交付效率和质量。主流工具包括Jenkins、GitLab CI/CD、GitHub Actions等,选择时需考虑技术栈、项目规模、云平台支持等因素。CI/CD的优势在于实现高效自动化、快速反馈、提升稳定性,并支持持续交付价值。不同团队可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案,如大型项目适合Jenkins,中小项目适合GitHub Actions,云平台用户则可选择相应生态工具。原创 2025-07-07 16:01:53 · 970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项目架构设计要领
本文介绍了前端项目架构设计的关键要点。通过模块化、组件化实现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采用自动化构建部署和代码检查提升开发效率。详细说明了合理的目录结构设计,包括按功能划分的源码、测试及配置目录。强调了工具链选择的重要性,列举了构建工具、代码检查、状态管理等常用工具。提出了流程化开发、测试和CI/CD方案,以及代码规范、提交规范和文档规范等规范化设计。最后指出自动化是工程化核心,包括构建、测试、部署和代码检查的自动化实现。原创 2025-07-07 11:51:13 · 1704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esbuild封装类似tsup工具
本文介绍了如何从零开始封装一个基于esbuild的TypeScript构建工具,类似tsup的实现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esbuild的性能优势,然后详细讲解了构建工具的实现步骤:1. 项目初始化与依赖安装;2. TypeScript配置;3. esbuild基础封装;4. 类型检查支持;5. dts生成方案;6. CSS/静态资源处理;7. 代码拆分与TreeShaking。原创 2025-07-05 16:43:17 · 753 阅读 · 0 评论 -
常见构建工具使用与原理浅析
前端构建工具演进与对比分析 前端构建工具经历了从Grunt/Gulp到Webpack/Rollup,再到现代工具如Esbuild/SWC的演进过程。早期工具Grunt和Gulp主要解决任务自动化问题,基于配置驱动和代码驱动方式实现文件转换、合并等基础功能。Webpack作为主流构建工具,通过模块化方案解决了复杂应用打包问题,但其架构存在性能瓶颈。Rollup专为库开发优化,采用ESM标准,生成更简洁的代码。原创 2025-07-05 00:20:01 · 930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模块化规范详解
文章摘要: JavaScript模块化发展经历了从全局函数、命名空间到IIFE模式的演进,最终形成了多种规范并存的局面。文章详述了CommonJS、AMD、CMD、ESModule和UMD五种主要模块化规范的特点和实现方式。CommonJS适用于服务器端同步加载,AMD和CMD专为浏览器异步加载设计,ESModule作为语言标准规范支持静态分析,UMD则实现跨环境兼容。通过对比各种规范的语法和加载机制,文章揭示了模块化在解决命名冲突、依赖管理、代码复用等问题上的优势。原创 2025-07-03 14:40:18 · 1508 阅读 · 2 评论 -
在项目架构时,如何选择打包构建工具?
摘要:选择打包构建工具需综合考虑项目需求、团队情况和开发体验。大型项目推荐Webpack,中小型项目或库适合Rollup,快速开发可选Parcel或Vite。团队熟悉度和框架支持也很重要,Webpack适合复杂需求,Vite适合现代前端框架。性能优化方面,Rollup擅长体积优化,Vite开发速度快。还需考虑社区支持、自动化任务需求等因素,权衡配置复杂度与开发效率后做出选择。原创 2025-07-02 22:12:26 · 1025 阅读 · 0 评论 -
前端常用构建工具介绍及对比
现代软件开发中,构建工具各有特点:Gulp侧重任务自动化,Webpack适合复杂项目但配置繁琐,Rollup专精库开发,Parcel零配置易上手,Vite提供极速开发体验。选择时需根据项目规模、复杂度及开发需求来决定,如大型应用选Webpack,库开发用Rollup,快速原型开发则适合Parcel或Vite。理解各工具优势才能做出最优选择。原创 2025-07-01 23:36:05 · 1238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