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大模底”存在四大盲区

据外媒CNBC报道,本周中国开始清查全国地方债务,市场对中国地方债严重性的担忧开始升温。不过,美银美林认为,此类担忧属于言过其实。根据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推测,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地方债务约1516万亿,在GDP占比仍将30%的低水平。如果加上中央政府债务的话,中国整体债务GDP占比仍为50%左右。毫无疑问,相比较负债累累的美国和日本(债务GDP占比分别为100%175%),中国的债务规模仍然健康。

当然,美银美林经济学家也指出,这并不是说市场应该对中国地方债问题置之不理,但在我们看来,中国并没有爆发政府债务危机的迹像。无独有偶,彭博社报道称,虽然很多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前景并不看好,但是,他们还是认为中国爆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中国的外部债务很少,仅占GDP比重的7.2%,如此一来,海外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改变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与国外机构乐观评估中国地方债务相比,国内专家却显得较为谨慎。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在81目的年中经济展望发展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最大定时炸弹是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两者若爆发,其产生的冲击会大过以往经验。陶冬认为,目前还不了钱的地方政府还不是一个两个,随着利率上升,还款期集中到来、影子银行受监管趋严,2014年至205年将会有大量地方政府债务违约,20152017年可能爆发信贷危机。

笔者认为,本周中国开始清查全国地方债务规模,主要还是因为今年4月份,惠誉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从“AA-”下调一档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给出的理由就是中国地方债务规模不透明。而如今面对经济的持续下滑,中央政府意识到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进行“摸底”。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债务规模的大摸底,也存在着几大盲区。

首先,债务摸底,无法控制债务规模的急骤上升。可以预期,本次中国的全国地方债务大摸底,能够将地方政府当前的债务状况大致算清楚。但是却无法扭转地方政府举债的投资冲动。今年上半年我国的GDP增速为7.6%,已经步入中速增长的时代。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政府通过透支未来十几年财政收入,大肆举债投资的方式,仍将当地的GDP推向两位数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像滚雪球一样,“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的持续恶化。

再者,地方政府“优质资产”变现并不那样容易。有学者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掌握的资产不少,除了财政收入外,还掌握国企等优质资产。实在不行,我国政府还有3万多亿外汇储备可以变现,用以偿还所欠债务,也绰绰有余。更有专家认为,我国地方债务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存在区别,我国是因为基建等投入形成的实务资产,可以随时变现用以还债。而西方国家的负债则是为了清偿过去积累的债务。

但是笔者认为,像公路、铁路、机场等基建设施要想变现相当困难,而国有优质资产变现亦不容易,唯一的就是靠土地财政的收入来偿还债务,但据财政部测算,2012年实际使用土地出让收益接近6000亿元。即使按美银美林的经济学家推测,中国地方债务约1516万亿,每年光支付利息都要1万多亿。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即使拿买地财政的净收入全部用于偿还债务恐怕连利息都不够支付。至于抛售外汇储备用以还债,那更是荒谬,因为中国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主要购买了欧美国家的债券,如果中国要将大量外储变现,欧美债券市场上必然无人能接下如此大的抛盘。

其三,虽然中央政府下决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大摸底”,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摸不出来的。如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不容小靓,一方面是政府拿财政收入替下属各部门之间债务的隐性担保。另一方面,政府替辖区内的企业隐性担保,去年新余市政府为江西赛维LDK公司偿还债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无锡市政府为了挽救濒于破产的无锡尚德,向银行担保借款2-3亿元。这都是政府的隐性担保风险。一旦这些企业或下属部门出了问题,都是要有地方政府财政买单。而这些隐性债务都是本次债务“摸底”所摸不出来的。

最后,金融风险叠加效应不容忽视。有人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在管理权限和财务上是不独立的,所以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破产”,即使地方政府出现问题,中央政府也会对其进行援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在去杠杆化,决策层试图挤去房地产、影子银行的泡沫,以及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去产能化”。如果银行信贷抽紧,影子银行又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很难再靠“借旧还新”来拖延到期债务,地方债务危机必将集中爆发,届时中央政府出手拯救一二家地方政府问题并不大,但是要救众多债务烧身的地方政府恐怕就会力不从心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无妨,大不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印钞和增税来化解债务问题啊!不过这两种办法对于目前正处转型期内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馊主意。增税会使大批中小企业不堪承受税赋而大量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内需将无法启动,经济调结构和转型功篑一溃。通过印钞当然可以稀释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但是恶性通胀马上抬头,这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极为不利。所以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虽然外媒和投行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比较乐观,国内专家也希望通过中央对地方债务规模的“摸底”来擦看问题有多严重。但是笔者认为,本周的债务“摸底”,还是存在着诸多盲区,拿出的数据可能会掩盖地方政府债务真实的危险性。首先,“大摸底”无法根本阻止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恶化问题。再者,摸底从表面上看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较强,而实则中国政府的所谓“优质资产”真正要想变现并不容易。其三,摸底无法摸出地方政府替下属部门和企业隐性担保的债务问题。最后,如果一系列金融危机集中暴发,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必然打折,很可能会像欧洲国家那样由金融危机转变为政府的债务危机,届时恐怕没人有能力来拖以援手。所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非只有美银美林所估计的15-16万亿那样简单,其背后的风险深不可测,甚是可怕。

### 360度影像拼接车辆盲区阴影过解决方案 在处理360度影像拼接过程中,车辆盲区的阴影过会严重影响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 图像预处理阶段调整曝光补偿 通过调节摄像头参数,在采集图像前设置合适的曝光时间与增益值,使得拍摄到的画面亮度更加均匀合理[^1]。对于容易形成暗角的位置给予额外光照补充,减少因光线不足造成的黑色区域扩现象。 ```python import cv2 def adjust_exposure(image, exposure_compensation=1.5): lab = cv2.cvtColor(image, cv2.COLOR_BGR2LAB) l_channel, a, b = cv2.split(lab) # Applying CLAHE to lightness channel only clahe = cv2.createCLAHE(clipLimit=exposure_compensation, tileGridSize=(8, 8)) cl = clahe.apply(l_channel) # Merge the CLAHE enhanced L-channel with original A and B channels merged_lab = cv2.merge((cl, a, b)) final_image = cv2.cvtColor(merged_lab, cv2.COLOR_LAB2BGR) return final_image ``` #### 利用车身姿态传感器数据校正投影变形 当汽车处于倾斜状态时,地面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扭曲失真状况,进而影响合成后的整体美观程度。借助安装于车身内部的姿态感应装置获取实时倾角信息,并据此动态修正各视角间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 合成算法优化去除多余遮挡物 针对特定场景下可能出现固定物体干扰问题(如轮胎),可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框架识别并剔除这些元素后再执行最终融合操作;另外还可以利用语义分割网络对不同类别像素点赋予权重系数,优先保留重要特征的同时削弱次要因素的影响力度,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为清晰通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