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就是告诫我们要经常的反省、检讨、及时的修正纠偏,但反思什么检讨什么呢?原文已经告诉我们了,在《论语·学而》中这样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这就告诉我们了做人做事的一个态度:忠、信、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做事的态度和出发点,就是我们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是否尽心尽力(即“忠”),学会了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则是为人的立场,我们对朋友是否坦诚相待?当然,孔夫子时代的“朋友”与今日之“朋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古人云: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在古人眼里,“朋友”二字堪比千金之重,绝对百分百的志同道合,好无陈染的“知己知音”,一旦以“朋友”相称足慰平生,但今天的“朋友”似乎更加的通俗,更加的大众化,也越加没有什么含金量,可见“朋友”已经贬值了,话题似乎已经扯远了吧。
“传而不习乎?”的解释似乎莫衷一是,记得前些时间翻看最近的中学教程,里面的翻译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过,百度的解释同上,如此解释真是谬之大焉。姑且不去说儒学的核心体系,单从句式上我们来分析,前两句皆由“我”出发,当我“为人谋”时如何,当我“与朋友交”时怎样,接下来自然是当我“传”时应该怎么做,这句话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我们传授给别人的知识是否检验过?
郭翼《雪履斋笔记》中也说道:曾子三省,皆指施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
如此看来“传而不习乎?”应该是说给“为师者”听的了,但不知今日之师是否可曾扪心自问?言行不一,品行分离,误人子弟者,盖不鲜矣!如此看来,我们中学教程编订的老师们也传而未习吧,疑惑也是直接百度否?
既然我们理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缘由,弄明白了曾子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要把他老人家的意思领悟透彻,还得去实践,去验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勇敢地积极地“三省吾身”,我们才可学有所成,学有做得。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xiaosuncunzhang/75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