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依稀听到有鹅在 “嘎、嘎、嘎”一声声叫唤着,或近或远,还有那稀里哗啦的洗碗声,我这是在哪儿?睁开眼来,哦~我从梦中醒来,好亮呀,是天亮了?摸过手机看了一下时间,6点零5分,我是属于晚睡晚起的人,这个时段可不是我的起床时间,习惯性地想再继续睡,可是已没了睡意,角落里的那扇没有帘子遮挡的玻璃门上太阳在使劲钻进来,正照着女儿的床,明晃晃的,女儿也正好醒来,大叫着:“亮死了,亮死了,早知道昨晚就不跟你换床了。”我在一旁笑容可掬,“是你自己要换的,我可没说换来着。”两人斗着嘴,我边开电视边慢悠悠地起床,女儿又在说我真奢侈,起个早还看电视,门外老公在敲门问起来没,开门,老公让我们梳洗完毕后,到楼下吃早饭,我收拾好行李,叫过对门也整理停当的阿巧一起下楼。
    在大堂上,老公又在笑我们会磨蹭,炫耀地说满满一车的土特产都买好了我们才下来,嗤~笑啥笑,女人本来就会磨蹭,难道你现在才知道?懒得理你,咱们还是吃早饭要紧,哦~稀饭、馒头、南瓜、鸡蛋、小菜……嗯~不错,比家里的花样多,吃罢出得门来,哇~今天真是一个好天,艳阳高照,与昨日,截然不同,要是再次走访古村,定当是另一番景象,只可惜我们要出发了,临走,主人家不忘每人派发一张名片,这名片很有意思,在它的背面简明扼要地印上了不同的月份盛产不同的特产,(注:详细提一下,方便要去的朋友们:2-3月赏梅花(太湖梅花节),3-4月采摘碧螺春茶叶,5月上旬采摘梅子,5月下旬采摘枇杷,6月中下旬采摘杨梅,7月上旬采摘桃子,8月采摘葡萄,9月中旬采摘板栗,9月下旬采摘白果和石榴,1012月采摘桔子,12-1月期间还有蜜中上品枇杷蜜上市呢),看中哪个特产只须挑相应的月份去就可以啦!
    上车,回首,凝望古村,远处群山环绕,苍翠葱郁;近处果树掩映,鸡犬相闻;左面青砖黛瓦,错落有致;右面遥望太湖,浩瀚如海。不愧是“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的世外桃源,一切都显示那么得质朴天然,在阳光的沐浴下,古村似一位慈祥老妇伫立在旁随时等候着远行的游子归来,哦~明月湾,让人深深迷恋的古村,再见了,明年闲暇余时一定再来探望您。   
 
艳阳天,探幽林屋洞
    走出古村,路过一个广告牌瞥见上面写着“天下第九洞天”,好奇是什么地方,朋友说,噢~是林屋洞,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洞,据说曾为是一道教圣地,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景观奇幻,被古人誉为人间仙境,蛮不错的,值得看看,你们想看就去啦,于是调转车头开往林屋洞。
    不一会儿就到了,泊好车信步走来,远远望去,那入口处有一拱形门,在其上方悬挂一匾从右到左书写四大字“林屋古洞”,落款不知是谁的,拱门两旁镂空的窗格,整个黄墙青瓦掩映在树丛中,咋一看象似到庙里进香去,它的跟前平地而起一座由长长石条组成的石桥,再过来是一片空白场地,咦~左右各有一个华表,这华表很少见到哦,我只在北京故宫天安门前看到,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不知道这里是作为道路标志或为行人留言,还是仅仅作为房屋外部的华饰就不得而知了,这俩华表大小气势虽与故宫跟前的华表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不过这一摆放让我感觉又有点象入宫的味道了。我们拾级而上购票入内。
    一条长长的由石板交错铺就的道路呈现在眼前,两旁植着各种树木,有趣的是有几棵树充当了许愿树,枝上挂满被许下了愿望的红色丝带,风吹枝动,红丝带随风飘起,以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致转化为万红带上一片绿,哈~好似一只红须绿顶的水母在空中摇曳生姿,是那么的招人喜爱,(哦~想来那些许下愿望的人们早已忘记他们当初挂的那根红丝带身在何树了吧,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在意的必定是那美好愿望的实现)。在道路的尽头立着一块“天下第九洞”石碑,给老公拍张留念照,由于站的地方离石碑有段距离,手够不到,于是我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在石碑前作势手按在碑的一角样子,我在调整他的手势高低位子后“咔嚓”印下了他与石碑的亲密合影照(哈~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原来眼见的也有不为实的时候)。
    在这样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里面漫不经意地闲逛着,欣赏着那绿叶成荫、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美妙风景,呵呵~不象探寻林屋洞,倒象似来逛公园,悠闲的很。来到“林屋梅海”,那是赏梅的地方,每年一次的中国太湖梅花节就是在此举办的,据说每到梅花盛开时节,环山万亩梅林连绵不断,雪浪翻滚,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景色极为壮观。只可惜现在不是赏梅的季节,因此看不到漫山遍野梅花的壮观景象,不过我们看到了一年四季都在的×××场,场中有两匹(一白一棕)瘦马,问女儿要不要乘,她不肯(女儿是很害怕动物,那怕看到一只很小的狗狗都会夺路而逃),我说陪她一起乘,那驯马的人说只能一个人坐(嘿~看来这马不是老了就是饿了),那就作罢了。另外一个玩耍的场地是射箭,这项娱乐活动每个人都乐意比划两下,把那弓和箭拿在手里象煞有介事拉开射出去,我也拎起一把弓,把第一支箭装上放在脸旁瞄准,两手用力一拉一放,嘿~离靶心不远,听到有人在夸好,顿时兴致倍增,拿起第二支箭又射,为了能更准点,细听那场主讲解正确的射箭姿势,听后射出去的箭反而偏高了,以后听得更仔细,瞄得更准了,可接二连三射去的箭越来越离谱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最后直接往泥巴地里钻,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唉~看来我是没力气射了,还是歇手了罢。
    边玩边欣赏,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第九洞天——林屋洞,这个位于太湖西山岛东北部林屋山下的洞,以石多、涧多、泉多、桥多而闻名。该洞面向太湖,洞低于太湖湖底,由太湖水冲积而成,深数百米。林屋洞景点面积<?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8公顷,其最为独特之处是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相传大禹治水曾驻此,在此山石函中得治水之法及不死之方。又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是古代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自汉以来,便不断有道教高士隐居于此。曾出土过唐代的金龙、玉简、神像等道教文物。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心里有疑问,反正那时我一直在纳闷天下到底有多少洞,为啥要称林屋洞为天下第九洞,,而不称天下第一或第二呢?那前八洞又为哪般呢?为了把这事搞清楚,回来我是立马查资料,这才弄明白,原来在《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中有记载,天下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这十大洞天分别为:
⒈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的王屋山,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传说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⒉委羽山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位于浙江省黄岩市南约二公里处。洞口高 2 米多,洞内清幽深邃,传说与东海龙宫相通;
⒊西城山洞,一称太元总真之天,在青海洮州卫西南二百五十里(又名:西倾山);
⒋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
⒌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丸室之天,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
⒍赤城山洞,一称紫玉清平之天,又称:玉京洞。在距天台县北6里的赤城山;
⒎罗浮山洞,一称朱明曜真之天,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西北部的罗浮山;
⒏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的句曲山;
⒐林屋山洞,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 位于苏州40余公里的太湖岛屿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传说大禹治水经过会稽,得治水之法,藏在山石室(林屋洞)
⒑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在仙居县的下各镇,与临海市交界处蟠结成主峰米筛浪的主峰上。
    呵呵~扯远了,赶紧回过来接着说,在林屋古洞门口,有提醒游客注意的警示牌,这是由于林屋洞属于石灰岩结构,洞内非常潮湿,四处滴水,石径也很滑,所以洞内洞外都这种警示牌,洞门是有木栅栏围制而成,这让我感觉这象是一个地牢,洞口周围的石壁上留有古代骚人墨客的摩崖石刻,上面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仙府”、“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等大字,其书法之优美、雕刻之精湛,堪称杰作。
    随着游人入内,洞内很凉爽,不过也没觉得冷,虽然我只穿着短袖,只是光线一下子暗起来,越往里走越暗(想不通那些牛鼻子老道为什么都喜欢隐居于这潮湿而又暗无天日的地方),在看不见五指时,五颜六色的灯光恰到好处射来,令人炫目,在这些光环照射下,使本已似迷宫一样的山洞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看上去光怪陆离。林屋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壁光滑,水线清晰。石块表面圆润,体态顽夯,雄浑沉实, 只有少数石头呈透、漏、瘦形状。
    此时此地是洞中套洞,洞洞相连,洞内既有被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洞壁基岩水蚀石景,又有在渗流水作用下所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石景,而更多的是在多种物理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堆积石景。洞顶有穴口朝下的天锅,洞底有穴口朝上的石臼,洞壁上有状为阁子的石龛和呈条状挑出的石台,以及迎水面薄缓、背水面陡峭的石坝……洞内立石多于钟乳,因而自成一格,独具个性,在灯光的照射下形状起伏多变,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人行其中,时而闲庭信步指指点点,时而低头猫腰穿洞而过,时而在水中踏石跳跃前行,时而顺坡扶栏攀上攀下……洞中各种形状的石景栩栩如生,还有清沏明净的泉水和水洼(并不见鱼儿),空气中飘着湿气,湿润如青苔之气息,令人感到分外的凉爽舒适。不过地上比较潮湿且很滑,幸亏路旁有着可供攀爬的铁栏杆扶手了,我光顾留意脚下别打滑也就顾不了举手中的相机了,照片拍了没几张。而且由于洞内灯光比较暗,加上相机性能不是很超群,我的拍摄水平也够不上三流的,拍出来的照片跟看到的大相径庭,唯恨相机不能表达我眼中的奇观异景,唉~咱们凑合着看看吧,好歹也算是风景照吧。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洞中奇观,也不知身在何处,好在洞中有指示牌,不至于迷路,我们正延着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本来眼睛长时间经过了在黑暗中的熏陶,已经能适应观看洞中的景色时,却忽然发现眼前一亮,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出口处了,从黑暗阴冷的地下来到阳光明媚的地上我仿佛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这心情就这么着豁然开朗起来,令人心旷神怡。看到洞口有一棵树很奇特,树杆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石缝中,想象着当年是否它在地面上缺乏水源而拼命***至石缝中寻求生命的源泉或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鸟含至石缝中为了能茁壮成长而从石缝中拼命向外延伸至地面感受阳光的沐浴,由此树想到世上那些轻生的人儿,不由令我感慨不已,草木尚且如此看待生命,为了生存如此顽强地活着,人又有何理由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呢?
    重新又踏上路途,把来时的三座桥又重新经过一遍,我们在上第三座桥(即进来的第一座桥)时被滞留了十来分钟,这是由于出色的天气让拜访古村的自驾车比昨日增添了好多,致使桥两边守候的交警来不及对川流不息的车辆进行疏通而造成一时堵塞,今儿个天之非常非常地灿烂,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接受阳光的熏陶,起先,我们还弄个桔子、署片什么的边吃边等,蛮有劲道的享受(嘿~看看我们等车的待遇明显比人家坐车里干等着要高哦,所以还很其乐融融的),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这时候坐车里已经不觉得被阳光熏陶是件好事,车内越来越闷热起来,开窗想透点风,可还没开上桥面,无湖风可享,只有遍地阳光,无奈关窗打冷气,哎~冷气无止境,耗油价更高,这要打到什么时候,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冷气也不能使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朋友开始急躁起来,跟阿巧吼上了:“你往哪里开…往这里…快跟上呀…人家要插进来…瞧你怎么开的…别让人家插呀……这么笨的”,阿巧满脸的委屈加郁闷,嘿~看这车堵的,把人的心情原本满心欢喜堵成了满肚烦恼,我们边劝朋友不要心急边期盼快点通过别让堵车坏了游山玩水的心情,紧跟慢赶总算驶过了桥,之后是一路畅通。(待续)
 
 
更多的照片请到我的相册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