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好奇,访金屋藏娇
出了西山南部,我们往北前行,车子在路上飞驰,两旁的树木、房屋飞快地跑向车后,随之也带走了刚才堵车时的烦恼,朋友转过身来,笑着跟我们说:“我带你们去看一个地方,知道啥地方不?乾隆皇帝金屋藏娇的地方”,我看朋友笑的表情有点神秘兮兮的样子,不信,以为他在说笑,他有点急,把那声音拉高10分贝说:“哎~真的真的,不骗你们,等会到了就知道了,那里还拍过电影,什么《橘子红了》、《庭院里的女人》等都在那里拍的”,哦~还拍过电影呀,那要瞧瞧这个金屋藏娇是啥样的?我的好奇心被大大地勾起,嘿~应该说是人的窥私本性被激起,(哈~谁叫咱是凡人呢?反正那皇帝老儿已作古,窥探一下他的私生活不打紧吧)。
车拐进一条小路,在一处空白场地停了下来,四周打量一下,那地方看起来象似人家的院子,不过没有围墙,也没人出来赶我们,就把车泊好。大家跟着朋友走,路边的小河里传来鸭子的叫唤声,不知谁叫了一下,“看那俩鸭子”,我抬眼向右边的那条河望去,看到一白一灰两只鸭子在戏水,没啥好看的,咦~好象白的在欺负灰的,岸边还有只灰鸭子在急急地叫,嘿~好玩了,我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后面女儿在高叫“我来拍我来拍”,上前一把将相机抢了过去,跟着连拍了好几张,后来回来看照片时感觉这组照片蛮有意思的,灵机一动,就按当时发生的情节杜撰了一个故事发到论坛里去,哈哈~回帖可见。
朋友带我们走进一个村子,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那不起眼的大门是锁着的,他向周围看了看(我没看不出那门特别之处,不知道朋友要干吗),不远处,我们刚路过的一群聊天的人中走来一位大伯,问我们干吗,朋友说我们要进去看看,大伯有些犹豫,朋友就说,我们就进去看看,去年也来过的怎么怎么地,我忘记朋友后面说了点啥,反正那老人拿出钥匙开了门让我们进去,临走吩咐了一句“要记得把门仍旧关上哦”,我们答应了推开门,那门发出“吱—呀—呀”的只有小时候才听得到的木门移动所特有的声音,进去后掩上了门。
里面静悄悄的,只有我们五人发出的声息,打量眼前,除了左面有扇门外其他二面都是高高的墙,我抬头仰望,围墙里的天空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远,感觉我们犹如落井之蛙的味道,朋友进来时还在得意谈论让我们进来的事,看我们在打量左面那扇门就话锋一转就说开了这古宅的典故来,我们刚走进的是处西山北部的一个古村,叫东村,而这间古宅叫敬修堂,它位于东村古村西侧,建于清乾隆十七年,是西山现存最大的一幢古宅。创建人为乾隆年间的知名儒商徐联习,号东村,东村也是因他命名的。我们看到的左面那扇门是此宅的大门,大门是朝东的开,进门右折才是坐北朝南的大厅正门,据说只有皇宫、衙门、庙宇可以大门向正南,而民间人家怕地位低微,福分薄浅,住了大门朝正南的房子消受不起要遭灾遇祸的,所以他们的朝南房子,不是偏东五度,就是偏西五度,绝不正南。大门两侧复立门框,左右相称,寓意“门当户对”。门下设有高门槛,可随意装拆,门槛前面左右各设有一块立砷石(门枕石),砷石上浮雕花卉。木质大门装于檐檩之下,门顶上做额枋,额枋前面设有两对圆柱形门簪,呵呵~这时朋友的问题又来了,让我们抬头猜此四根突出来的圆柱上雕刻着什么?老公说好象是花,,朋友说是梅、兰、竹、菊,嗯~这一说,看出来那顶端上分别雕刻的是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的花蕊,而圆柱上雕刻的是梅兰竹菊的全形,啧啧~年代隔了这么久了其雕工仍是那么精致了得。

哦~插一下题外话,我本以为SONY相机充足电带出来只要不拍摄像两天时间够拍照片的,就本着减负原则省了充电器,谁知一路下不停地拍,相机还没拍满,电量却不够了,老公已劝我省着拍,不要胡拍乱摄的,那时我没理他,哎~现在后悔了吧,来到这大宅院里,相机基本上是拍一张关一下,这里的照片都是象抢东西一样抢拍下来的,能拍几张是几张,无质量可言,哈~预先声明,看我的照片要做好心里准备,万一让你眼睛看的发酸请不要说是我所致,好,言归正传,继续说。
进门后转向右面是大厅门口,厅前留有10㎡的空地为庭院,站在那里外望,只见粉墙高耸,庭院内靠墙石砌花坛,朋友说,那墙是封火墙,砌成这么高意在封火防盗,正厅的大门是木门所制,细看会发现那门的结构与一般的木门有不同之处,只见木门正反两面都被砌上青砖并镶嵌了铁钉,要是歹人***只要把门一关,就算外面火攻里面也不碍事,木门上面是石雕的门楼,镶着各种人物故事、各式的吉祥饰物,有玉器花瓶、松鹤同庆、福寿双全、麒麟送子等石雕图案,飘逸淡雅,栩栩如生。
从门口跨着门槛儿进去的是三间轿厅,房屋内部中间的顶上设有枕头木,并铺上青砖,这里铺砖外盖瓦的二层铺设,不仅增加牢固程度,防止雨水渗漏,而且让顶界显得比较浅显平缓,产生曲线以增加美观。一间跨过来,在其中一间的墙边看到摆放着一架木棺材,漆黑漆黑的,看上去年份很久了,不知为何摆放在此,是为讨吉利还是另有意思不得而知,只是在古宅里看到它却令人毛骨悚然,本来我还想拍照的,后来想想这照片拍出来让人看了会发怵,而且相机电量快要耗尽了,算了,省了吧。
接着是前厅五间,分作三明两暗,即明间与次间通连,次间与梢间之间用砖墙隔断。面对明间的山墙面做水磨方砖贴面(砖与砖之间一点缝隙都没有,惊叹古代的拼接技术是如此高超,分毫不差)。大厅的后步柱之间装屏风,前步柱之间装16扇雕花落地长窗。虽然不懂古建筑的布局,只是觉得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精致细到,线条流畅,真是美不胜收。
后厅凤栖楼五间两厢,都是两层楼房。它是敬修堂的内宅,想来这就是属于殷氏母女生活起居之地吧
,建筑以整洁实用为主。
佛楼两间半,敬修堂其它的厅堂都是扁作梁,唯有佛楼取用圆梁,以体现华严宗圆融深奥的佛理,下方方形柱础,上为圆形木梁,是寓天圆地方的意思。这里,应该是久居深闺的殷氏母女,以拜佛和读书来寄托对乾隆爷思念的地方。
最后一进是一排平房,是作厨房、仓库及佣人居住用的。各进房屋之间,用位于东侧的一条长长的备弄连接,既便于走动又不影响主室内的活动。
前厅与后厅之间是由几扇装饰门隔开,平时不开,只有在婚嫁喜事才把这几扇门打开,前厅与后厅就连成一体,显得整个厅堂更加宽敞、气魄,可见当年主人的精心设计,也体现了一百多年前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在内宅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洗菜,看到我们的到来一点也不惊讶,还指点我们往哪里走,她已经司空见惯了吧,她边应我们的要求打开了最里面的大门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话,站在最里面,一眼向门外望去,望到了每间房屋的门一扇扇地敞开在那里,一直望到我们进来时的庭院,这时让我感觉用“侯门深似海”来形容这里是最恰当不过了。

朋友说先让我们看看清朝的物品,再参观明代的。顺着他指点从内宅一侧屋子登楼而上,第一间有床,有被褥文帐什么的,看上去很陈旧,有点象出土文物真担心不小心碰到它们就会灰飞烟灭,再过去一间只摆放着一个床架子,说是为了拍戏放的,不知真假。站在屋里从上面望出去
可以看到敬修堂的砖雕门楼,只觉雕刻技术很精湛,塞口墙上均嵌有吉祥图案的花窗。在上面兜了一大圈从另一侧楼下来,楼梯有点陡,小心翼翼地走下来,又跟着上了另外一个楼面,说这就是明代的,我不识,只觉得室内看上去更陈旧,等来到门口发现外面是一个小天井,却没有楼梯可下,我们只好一个个从这间明代房间跳下来(嘿~这不是探古是在探险呢,好在不高),下来后,来到了东侧那条长长的备用弄堂。
一路行来,看到一口井,朋友说是珍妃跳的井,嘿~这肯定是耍人的,珍妃大老远从北京跑这里跳?我们在踩着鸭粪、嗅着羊圈味中绕回到了凤栖楼的侧门,这时我们往回走,发现敬修堂的每进房屋都是用天井隔开的,通风采光考虑很周到。冬季阳光斜照,光线直进中堂,边走边听朋友叙说着。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常微服私访,曾经在太湖西山岛上认识了东村一位姓殷的村姑,她不仅美貌如花,而且知书达理,乾隆和她一见钟情,不久殷氏便怀了乾隆的骨肉,但由于她是汉人,不能带入皇宫,为遮人耳目,乾隆只能让她假装与东村敬修堂的商人徐伦滋结婚。徐伦滋是敬修堂创建人、著名儒商徐联习的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匆匆奉命回西山和从未见面的殷氏拜完天地,没有入洞房就立即离家做生意去了,一直到死也没见过他名义上的正室夫人殷氏一面。殷氏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孩,实际应该是公主身份,乾隆就派人在她们居住楼下的落地长窗上,雕了12条不同形状的龙,表示皇帝自己每个月都在陪伴她们母女俩。
朋友说到这里我有些不信,要知道龙是帝王的象征,在民间建筑中是不允许存在的。朋友笑着说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看,这时我们已经走到大门口了,我想去印证真假,让他们等我,我一个人跑进去看个究竟,来到那凤栖楼前,我细细地观察起来,那
12扇落地长窗上雕有不同形状的×××,有龙不假,只是发现不是每扇门上都刻着龙,嘿~这跟传说还是有点差别的,等我拍照后回到庭院时,女儿已经等急了,在催我快点,这时不知哪里窜出一只小猫来为了跟我们亲热在我们脚边戏耍,女儿见状如临大敌一把拉住她老爸的手夺路而逃,哈~
回望敬修堂,整个院落既有宽敞高大的厅堂,又有低矮简陋的平房,虽说已经很陈旧,不过看上去气势还是不凡的,呈现出富贵人家的气派来,真不愧为金屋藏娇的私家大院。
从敬修堂出来,又顺路去了徐家祠堂,徐家祠堂位于东村西侧村口,大门也是面东,不过进去的庭院要比敬修堂的开阔很多,进门右折也是分布在南北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徐家祠堂原有门屋、前厅、大殿、后楼(享堂)四进,其间有两座门楼,用三个天井间隔,现仅存前厅为原构建筑,前厅顶部粱、枋、斗、替木、粱垫、棹木、垫板等木构件布满了精美的木雕与彩绘,其内容有人物戏文、花草动物、喜庆吉祥等多种图案。在轩梁和前轩檩上,绘满了施沥粉金线聚锦苏式彩画,颜色金、红、白、蓝各异,色彩艳丽明快,图案简洁清秀,按说无论是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还是从装饰的木雕彩画上看,都具有典型的江南清代建筑的特色。可不知为什么这屋我看上去却少了许古朴多了份事俗,有种过犹不及的味道,是刚修缮一新的缘故?不知别人如何感想,至少让我感觉整体不谐调,要说古屋修缮如果不是很到位的话,会令人有种好比那古董商欣喜若狂地看到一个年份久远外形破旧的碗却在付款时懊恼地发现那碗已被原主人重新修补了的感觉,唉~真是少了那种陈旧的味道……
据传,祠堂内原有立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徐母殷孺人节孝题词”书条石20多方,其中有刘墉、纪晓岚和翁方纲的题词及撰写的文章,可惜这些珍贵碑刻后来都被毁。在大殿里两面墙上挂着各种字画、陈列着奖章,原来这里已经成了徐伯荣艺术馆(徐伯荣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侄子),出得大殿来到庭院中,空气飘溢着那丝丝沁人心脾的香味,砖雕门楼掩映在两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到是此景让我有了值得回味的念头,想来这两棵树的年份也该很久了吧……

“呵呵~让你们见识了古代的建筑,咱们现在去见识见识现代的吧”在车里朋友依然以导游的口气对我们传达下一个浏览目标地——苏州工业园区,嘿~这简直就是在穿越历史,要一下子从风雅宁静的古代江南来到高科技的现代工业园区,还真让人一时无法回过神来,汽车行驶在宽敞的现代大道上,看到了绿茸茸的草坪、洁净的现代雕塑、碧波荡漾的湖畔——金鸡湖、酷似北京奥运鸟巢设施却比它还先进的“苏州鸟巢”——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还有漂亮住宅别墅公寓、美丽的公园绿地……更多的是左右隔道相望各种造型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高耸着,耸得让人晕,从车里望去那高层的楼顶简直就是挂在天上,说它是“城市森林”一点也没错,这是,从熟知的一座清丽婉约姑苏城被颠覆成现代化工业与园林奇妙结合的生态型新城区,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呐!
再插播:从徐家祠堂出来相机就歇菜了,所以这里的风景没拍到,时值中餐时间,朋友说这里有家餐厅味道不错,价格还可以,可是一路驶来却没找到,于是调头回走还是没找到,在现代大道上驶了几个来回总算在星港街上找到了,嗯~感觉确实不错,只是由于女儿的挑食,好几个菜我都吃了双份,嘿~营养好的我想来一年只吃咸菜都不会营养不良吧
,吃罢午饭,朋友说来到这里李公堤是不可不看的,它是苏州市区第一个“中国特色商业街”,在苏州没有任何一条街巷像李公堤一样,将独一无二的风景与历史及现代商业元素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嘿~那天的天气真的不错,好似六月的艳阳天,直冒汗,那天的人也真是不错,游人如织,多的去,我们去的时候连泊车都很困难,下车行走在沿湖的湖滨大道上,看着一对对新人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地摆出POSS留下美好瞬间;休闲的情侣或家人骑着自行车快乐地擦肩而过;草坪上,放风筝的放风筝,聚餐的聚餐……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幸福呀!
自驾游,游得是那份悠闲自得、那份随意洒脱,那份满足享受,让人在撇开了工作的紧张氛围后充分享受到了游玩的乐趣,不再有旅游团那走马观花般的紧凑感……那种感觉真好!呵呵~国庆自驾游到此为止,谢谢收看!(哎~真的对不住大家,由于我的懒散此文被我拖了这么久才写来,对一直想看却没看到的朋友说一声:抱歉了!
)

更多的照片请到我的相册里浏览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linger/470178